彭绍辉校长,虽然只有一个手,但在军事训练中还给学生亲自作示范。开荒时还特意做了一个小镢头和同学们一块劳动;他是木工出身,我们用的纺车就是他亲自设计在校木工厂做出来的。他平易近人,爱兵如子。我们非常的怀念他。韩晓初同学写了一篇《忆彭校长的一次谈话》老校长叙述了抗大七分校的一些情况,对以后编写这段历史的嘱咐非常的珍贵,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感情,正是反映了这段创业历史。
《彭绍辉校长的一次谈话》 韩晓初
彭绍辉同志在1943年至1945年任抗大七分校校长,我当时在七分校二大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总参工作。六十年代初老校长在总参担任副总参谋长。我在总参作秘书。
1961年建军节,我接到老校长要见我的电话。我刚进门老校长和他的夫人张伟同志迎了上来,很亲切地同我握手说:“韩秘书来啦!请坐吧。”坐定后,老校长向我问长问短,谈笑风生,他是那样亲切、和蔼,当他谈到在延安抗大七分校的战斗生活和大生产运动时高兴的站了起来,边走边对我说:“你是咱们抗大七分校的学员,几年的艰苦学习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有很多事迹确实可歌可泣的,很值得写一写,如果你们能够把那些感人的事迹写出来,总结总结,好好宣传宣传,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很有价值的。”接着他就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第一件事你们还记得吗?1943年你们打窑洞,盖课堂,在建校劳动中,因长期的摸爬滚打,裤子都磨破了。我们当领导的看到心疼。我去见毛主席时,说你们没有裤子穿。主席说:“自己动手纺线,让大家都穿上新裤子。”我照毛主席的指示,男的开荒,女的纺线。柳沟女生队就是纺线的吗!第二年,我们都换装穿新衣服了。自己动手解决了穿衣问题。
第二讲吃饭问题,那几年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我们,封锁我们,加上1942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粮食就是一个大困难。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还是遵照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示办,开展了向荒山要粮的战斗。你们豹子川,到处是荒山,当时提出:“把豹子川的荒山变成良田”的革命壮语,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从吃粮到吃菜,吃油全部是自己生产的。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1944年底,总结大生产运动的伟大成果在延安隆重的举办了《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展览会上就有你们的生产成果。同时还召开了《边区劳模代表大会》,在那次劳模代表大会上,还表彰了军队劳模张治国等同志。
第三件事,自己动手挖窑洞,这也是一件很艰苦的劳动,从切窑面、打洞、推土、打坑到架洞梁都是很艰苦的,跪着、爬着挖土,汗水和泥水沾满全身,一个个活像泥人。但是都没有退却,情绪是很高的,每天歌声嘹亮,自己还编排节目,生活很愉快。全校建成一排排冬暖夏凉的新窑洞。这是师生们用汗水换来的。邱治水同学就是打窑洞时窑洞垮塌光荣牺牲的,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还为他开了追悼会,号召大家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第四件事,做鞋,织袜子。这本来是女同志干的事,学校发动自己动手,互帮互学,用羊毛织袜子,用旧布纳鞋底,鞋帮。纳鞋底是个技术活,天下无难事,经过大家勤学苦练,都学会了。手巧的男同学还做了‘千层底的认脚鞋’(分左右脚)抗大学员的手,不仅能开荒,打窑洞,拿笔杆子和枪杆子,还能干细致的针线活。你们脚上穿着自己织的袜子,自己做的鞋,都是靠辛勤劳动的双手,可惜我不能劳动,只有一支手。
我说的四件事,仅是给你们提示一下,一定挂一漏万,因为事迹是很多很丰富的。就这四件事来说,说明了在当事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由于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锻炼和考验了同学们。这是延安精神,要把延安精神永远发扬广大。
省人民政府,把抗大七分校的三十孔石窑洞如今仍完整地屹立在东华池街心,定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为记念抗大七分校让后人缅怀抗大精神,华池县已把女生队住过的地方正式命为“女生队洼”并报省上批准入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