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后来,毛泽东还写过这样振聋发聩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数十年来,我一直研读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我这样理解:欲文明其精神,就要不断看书学习;欲野蛮其体魄,就要不断锻炼身体。
这些年,我经常应邀去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学演讲,我向同学们建议,要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健康地工作50年;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强健心智,不断“充电”“蓄电”“放电”。
这里,我想重点讲讲充电、蓄电和放电。
大家都知道,一块正常的蓄电池,具备充电、蓄电、放电的功能。我由此想到,一个人对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运用,正是一个充电、蓄电和放电的过程。
充电是蓄电和放电的基础。蓄电池如果不充电,就无法蓄电和放电。
同样,人如果不学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就无从谈起,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学习紧迫感,见缝插针地给自己“充电”,不间断地学习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以适应形势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丰富渊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真正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19世纪德国著名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满腔热情地迎接了无机化学向有机化学过渡这一重大变革,潜心寻求植物生长的基本养分,发现了钾肥和磷肥。他曾这样写道:“化学正在取得异常迅速的成就,而希望赶上它的化学家们则处于不断脱毛的状态。不适于飞翔的旧羽毛从翅膀上脱落下来,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这样飞翔起来就更有力更轻快。”
我们也应该像李比希所提倡的那样,不断地“脱去旧羽毛”,下大力气学习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天上振翅翱翔。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价值追求。他在讲话中指出:“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领导干部要善于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充电”之后就有一个“蓄电”的问题。“充电”要能“充得进”,“蓄电”要能“蓄得住”。“充电”“蓄电”的目的在于“放电”,使电能转化为光、热、磁等各种能量,从而为人类服务。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个关于读书的比喻: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可像蜘蛛一样只从自己的肚子里抽丝,而应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两首七绝。
一首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