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龙(人民画报万全摄)
后母戊鼎(人民画报万全摄)
后母戊鼎(人民画报万全摄)
四羊方尊(人民画报万全摄)
子龙鼎(人民画报万全摄)
青瓷莲花尊(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人民画报万全摄)
利簋(人民画报万全摄)
木雕观音(人民画报万全摄)
大盂鼎(人民画报万全摄)
虢季子白盘(人民画报万全摄)
从某种角度上说,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和现在的最佳选择。中国国家博物馆面积大、藏品多,观众通常一天都看不完,会接着再来几趟。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120余万件。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是历史和文明的证物。 在此,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本刊为读者推荐10件堪称 “国之重器”的藏品。今天,伫立于国博展厅,看着眼前这些 “国之重器”,观众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它们,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守望者,静静地与凝视它们的后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蟠曲欲飞——红山玉龙 红山玉雕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在目前被发现的百余件红山玉雕中,红山玉龙尤为引人注目。红山玉龙已经具备了成熟龙形的诸多元素,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 红山玉龙高26厘米,重1000克,周身呈墨绿色,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其造型非常耐人寻味:龙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平齐又微微上翘,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细长的眼睛睥视前方,颈部一道夸张的长鬣雄健地飘拂上卷,粗壮的龙尾内屈,迎向龙首,整个身体构成一个很有力度的反“C”字,仿佛瞬间就要腾空而起。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小圆孔。经测试,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红山玉龙身上所负载的龙文化元素,对于研究中国的原始宗教以及总结龙形的发展序列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红山玉龙在1971年由蒙古赤峰翁牛特旗村民张凤祥在干农活时无意中发现。张凤祥把它带回家,找了一根绳子绑上,送给弟弟当玩具。几天之后,张凤祥惊奇地发现,原本难看的黑乎乎的“钩子”,竟然露出了玉的墨绿色。 张凤祥带着这件奇怪的玉器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工作人员按照惯例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把它锁到了箱子里。1984年,在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红山文化古墓,发现了5000年前的玉猪龙。消息传出,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突然想起了那件锁在箱子里的玉钩子。1986年8月,《人民画报》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为题,刊登了红山玉龙的图片和文字,红山玉龙随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青铜之王——后母戊鼎 “青铜之王”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长112厘米、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其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为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 专家推测,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要两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让人难以想象的是,除双耳以外,后母戊的鼎身和鼎足竟然是通过一次浇铸成型的,并且四足还是空心的。如果四足被铸成实心,由于与鼎身的膨胀系数不同,大鼎完全冷却后,四足与器身的连接处将会发生扭断。显然,当时的工匠显然已经掌握了这一热力学原理。 后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的小屯出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为了保护大鼎,将它重新深埋在地下。抗战结束以后的1946年6月,大鼎重见天日。青铜器在铸造成型之初是金黄色的。可以想象,当身形巨大的后母戊大方鼎三千年前出现在中原大地上时,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威震四方! 青铜美器——四羊方尊 在商周时期,青铜尊经常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仪式上。先秦时期,羊是当时祭祀用的主要牲畜之一,以羊等牲畜为造型的尊,被称为“牺(读‘梭’音)尊”。四羊方尊上的羊头造型,极有可能象征着作为祭品的羊。当时的统治者通过祭祀活动,希望获得上天的眷顾,所以在祭祀礼器的设计上处处用尽心思。 四羊方尊器身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器身高58.3厘米,重量接近34.5公斤。四羊方尊最令人称道的是其精湛绝伦的青铜铸造工艺,它被人们称为传统陶范法的巅峰之作。 在制作造型复杂的青铜器时,古人往往采用接铸法作为基本工艺,即将器身与附件分别铸造,然后再接铸为整器。四羊方尊就是用接铸法铸成的。商代工匠先将羊角与龙头分别铸好,然后进行接铸。然而,在四羊方尊身上完全找不到拼接的痕迹。原来,方尊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处都有扉棱,巧妙地遮掩了接铸处的痕迹。 1938年春天,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时值抗战初期,在一次空袭中,一颗炸弹把它炸成了20多块。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历经探寻,终于找到了四羊方尊的碎片。在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复后,四羊方尊在湖南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恢复了原有的巧夺天工的迷人风采。 圆鼎之最——子龙鼎 在国博收藏的众多国宝重器中,子龙鼎与后母戊鼎一圆一方,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子龙鼎通高103厘米,是目前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一件。子龙鼎上出现的铭文“龙”,被证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青铜圆鼎铭文中最早出现的“龙”字,这为这一国之重宝,增添了非凡的文化艺术魅力。 子龙鼎的主人可能是商朝末年的王子,或者是商朝王室内担任卿士僚尹、具备强大势力的宗法贵族长。拥有这样一件巨大的鼎,不仅是权力的象征,在礼制森严的商朝,它也是商王室内部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志。 子龙鼎最早出现在世人面前是在2004年的日本。当时,日本大阪举办了一场私人文物收藏展览,展出的藏品大多是中国的珍贵文物,子龙鼎即在其中。子龙鼎惊现日本的消息立即引起中国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陈佩芬曾先后赶到日本,查看子龙鼎。2005年底,子龙鼎又被一位香港文物收藏家购得。随后,内地的相关专家奔赴香港,对子龙鼎进行实物鉴定。2006年4月,子龙鼎终于被国家收购,至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