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部署,推进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举措创新,彰显了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堪称判断中国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共指导思想
自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得科学发展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入人心。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并列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共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其他指导思想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界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共努力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表现还在于十八大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大会第一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与“建设”虽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中国发展的步伐。
大会报告明确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了实现这些新要求,十八大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新的部署。
政治方面,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了回应中国社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切,更好地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会报告专门就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了部署。更大新意在于,把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指出这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报告还提出发展基层民主协商,并就协商路径进行了明确阐述。
经济方面,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八大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建设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思路,凸显了改革的力度。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工农城乡关系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还特别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论述。
文化方面,努力建设文化强国,首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此外,报告还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等内容进行了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