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2月28日,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要求2010—2015年文化产业年增加值将超过20%。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本刊就代表和委员围绕如何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如何保护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等话题展开的热议和思考选取了几组镜头以飨读者。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马少敏。(《人民画报》徐讯摄)
马少敏 全国人大代表 甘肃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发展基础薄弱,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资金投入不足和政策不配套是阻碍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健全,创新型、经营型文化人才缺乏,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倾向十分明显。建议国家重点扶持西部地区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培养当地文化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人民画报》徐讯摄)
梅葆玖 全国政协委员 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漫画《梅兰芳》出版后,带动了一批动漫爱好者到剧场看戏,这让我很受启发。应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来弘扬京剧国粹艺术,这将对传承和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重要的作用。用这种易于大众接受和普及的形式,让孩子们来看,不枯燥,不说教,能让中国的青少年接触京剧,欣赏京剧,喜爱京剧。这也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契机,有组织、有领导、有市场、有创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锐艺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人民画报》唐涛摄)
沈铁梅 全国人大代表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文化业要有中国特色,这非常重要。实物和“非物”的保护,在我看来非物质文化保护更重要。中国地方戏过去有300多种,现在消失了100种,这是文化的丢失!以川剧为例,在人才培养上有很大问题。如果再不引起足够重视,丢失现象可能会更普遍。政府应该立法保护。中国文化要保持自己的特色,特别是中国的戏曲,它是中国的思维和中国的综合审美,我对它走向海外非常有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人民画报》王蕾摄)
张会军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面对好莱坞的进入,中国电影其实不需要什么“突围”,我们面对的挑战其实在自身,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儿做好,其源头就是要有好产品。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要多建电影院,特别是在二线、三线城市的影院建设更要加强。希望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规律采取“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把票价降下来,让低收入人群也可以到影院看电影。这就是最好的文化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