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人民画报》(中国国家画报)>>正文
于丹:沟通先贤与现代的宣讲者(组图)
2012-02-16 14:06:54
作者:人民画报 周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于丹:我自己是教书的,我只用语言只用文字,但坦率地说,我认为文字和语言都不如影像真诚。因为语言和文字中,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会加入太多的主观色彩。但影像是什么?它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它是真实而残酷的,它是不可复制的,它将一个瞬间定格在那里,而这个瞬间一旦逝去就成为历史。

    用影像记录历史,《人民画报》提供了解读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如果说历史知识勾勒出轮廓,那么,图片描绘了其中的细节。如果说流媒体是过程,是流逝的瞬间,而图片,尤其是纪实摄影将核心表情、核心动作进行了定格,一个瞬间留下来,即是永恒。

    回想《人民画报》五六十年代的封面,你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淳朴,就如同手工缝制的书包,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带着能触摸到的手工作品的质地。就像我小时候喜欢那张维族小姑娘一样,我喜欢这些带着呼吸的笑容。
 
    文化交流贵在尊重差异,有效沟通

    人民画报:跨文化传播,也是传播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前不久,一项对美国、泰国孔子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国外青年在感知中国文化时,对中国物质文化如兵马俑、茶叶、中国菜的了解愿望强烈,且认知更为正面;对中国行为文化,如中国人的中庸之道等持较为中性的看法;而对中国的制度文化以及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则比较抵触。有专家分析这一调查结果,认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你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

    于丹:在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时,我常常有两个强烈的感受。首先,他们对中国文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次,他们也抱有相当强烈的成见或者误解。所以,要消除国外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自己首先要开放姿态,敞开心胸,让世界了解中国。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效果?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时,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吸收其中的精髓。你不要总想着把一整套的价值观移植过去,用一种文明的立场去说服另一种文明。一种文明的呈现本身就是意义。中国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就需要以冷静、宽容、理解的心态,去认识、比较我们和其他文化的各种差异。只有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有效的沟通。

    西方文化刚刚进入中国时,也是一小部分人先开始吃西餐,然后发展到吃西餐的人多了,还有少数人去听歌剧,甚至去教堂做礼拜。记得我曾经跟国外的一位宗教人士聊天,他说,西方人信仰神,他们有宗教。中国人的宗教观在哪里?你们的伦理有多么强大能够代替西方宗教?我用一个小玩笑回答他,你看你们上教堂,要是摔一个跟头,说:“Oh, my god! ”(噢,我的神!)我要是摔个跟头,就会说:“哎哟,我的妈呀。”这说明中国人信伦理。

    所谓“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习俗,积累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文化”一词,最早出自《周易》,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人间世态,再把它融会成一种当下的思想理念,教化人心。文而化之,这才是文化的本义。

    我不把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名词,我更希望它是一个动词的过程。我感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不缺“文”,缺少“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文化的过程里,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民画报:中国一直处于文化传播弱国的地位,这些年中国文化传播也受到一些限制。功夫片、丝绸、茶叶、瓷器、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虽然能够让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某一个侧面,但国外受众难以全面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认可中国文化。你认为中国文化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于丹:文化的传播,是循序渐进的。

    喝茶简单吗?它不仅仅是解渴的功用。茶在岁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间。从清明节前,就上山采集鲜嫩的茶叶,用铁锅炒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它特别清凉,里面的寒性正好用来抑制春夏时节身体里的火气;到了立秋前后,我一般就开始喝乌龙茶。处在酷暑与严冬之间的秋天,一定要喝半发酵茶;到冬天就开始喝普洱,整个冬天就像普洱的颜色一样,它是浓浓沉沉的,温温暖暖的。这样的茶既养人,又养心,一直可以喝到明年的春天。西方人喝咖啡,但从没有说春天喝卡布奇诺,夏天喝苦咖啡……但在喝茶中,一杯草木到达四季平衡。

    吃饺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不是。吃饺子是非常有仪式感的。它的乐趣不是最后吃饺子的时刻,而是那个过程。包饺子必须是一次全家总动员的合作。从大年三十的中午,婆婆就负责和面、擀皮儿,媳妇和姑娘是负责包饺子的,孙儿孙女们绕着屋子追跑打闹,时不时揪一团面,捏个小兔子玩。而老爷子一定是捧着一壶茶,笑吟吟地看着一大家子人。中国人的饮食带有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仪式感。包饺子就像一个流水线:饺子要一个一个捏,要一圈一圈摆满盖帘,煮开的水要一锅一锅地下饺子,然后一盘一盘端上来。这第一锅饺子肯定是请老爷子先吃,然后轮到老太太带着孙儿孙女吃,留着妯娌们在厨房里继续煮饺子……这个过程会让你感到速冻饺子永远无法带给你的享受。这种享受是中国式伦理的味道。

    文化并不一定存在于经典的文字中,更大的文化在约定俗成之中。约定俗成是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沉默的习惯。

    对比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会发现西方的圣诞节、元旦、复活节、感恩节等等,都是给神过的节日,因此是浪漫的。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往准备好的袜子里塞礼物。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一直到七夕、重阳节、中秋节,这些都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节日,它们是给人过的节日,是朴素的。

    通过对比,人们记住了感同身受的东西。我在海外讲课特别喜欢讲故事,有意识地用这样一种方式跟大家沟通。

    文化传播要有坐标

    人民画报: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然而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拥有显示的影响力。如何才能站在国际通行观念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于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连任致辞最后一段,引用了《老子》八十一章里面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一个韩国人,潘基文看到了东方哲学的精髓,他希望用中国的、东方式的哲学,完成对现实世界平衡的一种提醒。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智慧,是中国文化今天在世界上的一种无形力量。

    就拿太极拳来说,对打起来有八个字的秘诀,叫“舍己从人,引近落空”,你觉得这个道理不高明吗?当别人无端的攻击你,给你压力,给你委屈,给你屈辱的时候,你要跟他硬对硬地打吗?“舍己从人”,就是说你先避开自己的位置看他的角度,你先了解他,然后把这个力量带进来。“引近落空”,把力量因势利导,最终泄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一种温柔的方式解决一些暴力的争端。

    传播中国文化一定要带着两个坐标:一个是时间坐标,二十一世纪,也就是当下;再一个就是空间的坐标,就是国际化,当今文明中的普世价值。用太极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问题,这就是太极在现今的意义。

    我最近在我的新书《趣品人生》里写中国人怎么品茶、喝酒、听琴。在琴声中听内心的怀抱寄托,在品茶中体味一山一水一世界。大的哲学道理也是需要细微的载体。如何通过细微的表现去展示背后的道理,是我在讲课中追寻的,也是我对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1号高地”北大荒(组图)
·下一篇:“海嫂”:为蛟龙祈祷(组图)
·袁隆平:用杂交水稻 战胜饥饿(组图)
·让历史烛照未来——南京大屠杀75周年祭(组图)
·王定国 百岁女红军的红色传奇(组图)
·攻坚克难避空谈 实干兴邦树新风(组图)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组图)
·十八大宣告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图)
·承前启后绘蓝图继往开来谱华章——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改革新征程(组图)
·甘肃:唤醒沉睡资源建设文化大省(组图)
·陕西:用文化思考旅游(组图)
·西哈努克的中国情缘(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