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副总理同福田赳夫首相举行会谈。邓小平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你们叫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的问题,可以不在会谈中谈。我跟园田外相讲过,我们这一代人不够聪明,想不到解决的合理的办法,我们下一代会比较聪明。大局为重。”福田对此未表示反对。当日下午,邓小平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阐明相同立场,赢得逾四百人的日本政经要员和记者长时间的掌声,显然日本政界、经济界和舆论界对中方所持立场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是赞同的。
然而,自1996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日本外务省骤然改变了事实上承认争议并与中方形成默契的官方立场。为此,中国外交当局多次与之展开交涉。相对于中国政府“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立场,日本政府被迫表示右翼行为“背离政府立场”,日本政府“不参与、不支持、不认可”右翼行为。
2002年,日政府从民间手中租借钓鱼岛等三个岛屿。对此,中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对此,日方称此举旨在“保持对有关岛屿的平稳和稳定管理”,禁止任何人擅自登岛。“租借”是日方研究的措施之一,考虑到中方难以接受日政府将钓鱼岛收归“国有”,经反复权衡,采取了“租借”方式。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至此,在所谓“租借”延续了10年之后,日本政府最终迈出了“购岛”的一步。石原“购岛”的闹剧,变成了日本政府和地方右翼上演的一出政治双簧,给中日两国关系造成极大的破坏,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