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正文
第一章:从西安到延安
2013-09-04 11:50:53
作者:忽培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古老的窑洞,像一位百岁老者,仍然顽强地屹立在那有一棵老槐树的院子里。这棵老槐树,习老时常忆起,说是当年经常在树荫下开会,还给机关干部做过报告,给老乡们教过文化。如今又过了大半个世纪,槐树依然根深叶茂地生长在这里,槐花的余香、槐叶的清凉仍然弥漫在树下。窑洞和槐树,这是历史的见证,记载着当年的风雨沧桑。齐心老人来到窑前树下,情不自禁地伸手抚摸着那黑褐色的碎石墙壁和饱经沧桑风雨的树干。她想到习仲勋同志当年就是在这里日夜繁忙操劳:发展地方党组织,建设红色政权,支持和配合部队的“反围剿”斗争,也是在这里被执行“左”倾路线的人抓走的呀……老人感慨系之,完全沉浸在历史的感悟之中。她老人家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个人,连那些村民和小孩子,也都一脸的静穆。桥桥搀扶着母亲,脸上的表情十分庄严。不用任何的语言表达。这一刻,人们在齐老的带领下,在向历史致敬,向习老致敬,向那些创造了陕甘历史的西北老革命致敬!

    这是三孔石窑,是当年陕北偏远农村中较好的民居。墙壁和窑顶用碎石箍砌,外面裹了石灰泥,十分经久坚固。窑主家的名字叫贺寿山,老人已于1994年过世,他的侄子贺延荣一家眼下住着其中的两孔窑。齐心老人被主人热情地迎进门去。她倍感亲切地继续抚摸着窑壁和土炕,仲勋同志当年正是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而充实的日子。在这里同农会干部促膝交谈,彻夜伏在小炕桌上起草文件,同房东一家嗑着南瓜籽拉家常话……窑洞大得出奇,是当年开会的地方。如今封堵了一半,还比普通的石窑要深得多。

    窑主贺延荣说:“过去常听我伯父讲苏维埃的习主席,说他是老高大个子,南路人,对人可亲热哩,出门打着裹腿,背着挎包,腰里还别着一支盒子枪,对村里穷人可好哩。”他说着,又指着墙上挂的一把老镢头:“这是我伯父留下的,说是习主席有一回帮他掏地,用的就是这把镢头,这是我们贺家的传家宝。”

    听到这里,齐心轻轻地抚摸着那被几代人的手磨得十分光滑的老镢把,心头激情翻滚。她被老区人民对革命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情厚谊深深地感动着。她老人家握着窑主夫妇的手,亲热地问:“你家里几口人,生活过得怎么样?”贺延荣说:“日子过得还可以,依靠科学种田,粮食打得够吃,就是花钱有困难。”齐心老人听后心中很是不安,忙把带来的礼品分发给他的几个孩子。女儿桥桥提议合个影。于是母女俩和房东一家、全体来访者和全村男女老少,在习仲勋同志当年住过的窑洞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是几代人支持拥护革命的崇高感情的凝结,是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承相逢,它将昭示着几代人的心灵:不要忘记过去。这是感人至深的一幕,令人久久难忘的一幕。当齐心老人要离开义子沟村时,村民们难舍难分,送出村外,送过小河……

    “再见了,乡亲们!”
    “再回来,齐奶奶!”

    多么动人的场面啊,那依依惜别的情景,在金色晚霞的映衬下,美得叫你无法描述,也终生难忘。
 
    吊念崂山战役先烈

 
    暮色苍茫中,返回210国道继续北上延安。汽车行进中,按计划停在了崂山战役烈士陵园门前。齐心老人和女儿桥桥手挽着手,伫立在园中烈士纪念碑前,感慨万端。陵园中安息的多数是崂山战役牺牲的烈士。那是红25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率领的西北红军(红26军、红27军)会合,成立了红15军团。此时,国民党军为了进一步加紧对陕甘苏区的“围剿”。以南线的第67军由中部(今黄陵)、洛川地区北进,其第107师、第117师进驻鄜县(今富县)、洛川等地,第129师一部进驻甘泉,军部率第129师主力和第110师进至延安。蒋介石调兵遣将,企图对我红军部队形成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连夜合计,根据敌第67军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地形特点,决心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县城,调动国民党军从延安回援甘泉。而我主力部队则进至山岭连绵起伏、树木茂密、便于设伏的大小崂山地区隐蔽集结,伺机歼灭由延安回援之第67军一部。9月下旬,红15军团从延川县永坪地区出发,经3天急行军,进至甘泉县王家坪地区集结。28日,红15军团第81师第243团围困甘泉县城守军。30日,红15军团主力进入大小崂山伏击地域,以红75师师部率第223团、第225团位于崂山东西两侧,红78师师部率第232团位于小崂山两侧,红81师师部率第241团位于甘泉县城以北白土坡地域,骑兵团位于卢家村、土黄沟地域。10月1日晨,国民党军第110师主力从延安出发回援甘泉,进到三十里铺时,留1个团在该地守备,师部率第628团、第629团主力通过九燕山后,即分4路纵队前进。15时许,当该部进入伏击地域内时,红军突然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全歼第110师师部和近2个团,俘敌2000余人。随后,红15军团挥师南下,于25日攻克甘泉以南榆林桥,再歼第107师4个营,俘敌1800余人。崂山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企图围剿红军的有生力量,增强了陕甘苏区军民反“围剿”斗争的信心。

    齐心老人很认真地听完陵园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后,十分动情地说:“看来你们对于这一段历史是清楚的,烈士在天有灵,会得到慰藉。”

    “齐老,”一位县党史办的同志说:“当年为支援崂山战役,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习主席领导各级政府和群众,昼夜不歇,支前工作做得好,使参战部队有热饭吃,有棉衣穿,担架队始终冲在前沿,许多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

    齐老说,“你们如有材料,请送我一份。当时的地方工作,除了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就是要搞好支前。这里距九焰山不远吧?”她老人家突然想起了当年在前面不远处的九焰山,即延安与甘泉交界处发生的一场特殊战斗。她也是听习老讲的。说西安事变后,受张学良、杨虎城邀请,也鉴于国际国内的紧张局势,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率领代表团赴西安,参与处理西安事变。行前,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希望张、杨释放蒋介石,感化蒋介石顾全大局实行全国团结抗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基于各方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的处理结果,基本符合中共中央的主张即预期目的。随后,国民党承认陕甘宁三省边区的23个县为特区,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并允许八路军在西安、兰州、武汉设立办事处。九焰山的那场战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像许多老延安一样,齐老讲述历史,总是兴致很高,不光是时间,连人名地名,都记得清清楚楚。
 
    周副主席遇险处
 
    “1937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奉中共中央指示,从延安出发,拟经崂山、甘泉、富县、黄陵、铜川、耀县、富平等地,刚好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行程,赴西安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因为是远行,有关单位还租用了三辆汽车。第一辆车乘坐由32人组成的警卫排,他们每人配有短枪一支,150发子弹,4颗马尾手榴弹,一把鬼头大刀。周恩来坐在第二辆车的驾驶室,军委副总参谋长张云逸、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的随从副官陈友才、中央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还有新闻记者等人则坐在车厢。炊事员、通讯员、机要人员、勤务员、警卫员等办事处的其他工作人员坐在第三辆车上。4月25日上午9时,汽车从南门兵站出发,穿过延安城直奔西行的通道崂山。12时许进入九焰山隘口。此地距延安50华里,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山口纵深狭小,是延河与洛河的分水岭,地势非常险要。”

    听她老人家讲故事,真是一种享受。我飞快地记录着。

    汽车继续北上,山势突然变得异常陡峭。当车子由南向北吃力地爬上通往九焰山隘口的陡坡后出现一个簸箕形的山坳,路旁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写着:“周恩来崂山遇险处”。齐老建议停车,大家走下来,齐老继续着她的故事,由于是在事发现场讲述,就显得更加惊险逼真:

    “当年,听习老讲就是在这里……那天早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突然,枪声大作,密集的子弹由周围山头朝周恩来的车队袭来,顷刻间硝烟弥漫,尘灰四起。第一辆车的前左轮胎首先被子弹击中,车子失去方向,一头撞在隘口崖壁上。车上的警卫战士立刻开枪反击,但手枪和手榴弹射程有限,加之完全暴露在敌人枪口之下,毫无遮拦,眨眼之间便大部牺牲或受伤。一两百敌人见状,立刻发起了冲锋。情况万分危急。周恩来迅速跳下汽车,沉着指挥大家利用地形地物和汽车作为掩体,进行还击。富有作战经验的陈友才很快发现敌人是在西北面的几个山头和一道坝梁背后部署了火力,而东南面的山头却没有枪声,好在这一带尽被森林覆盖,紧靠路边的山脚也是灌木丛生,只要越过一片树草杂生的开阔地,便能向东南山上突围。情况越来越糟,他的这些想法只在脑海一闪,遂立即向周副主席作了简短汇报。周恩来当机立断,指挥大家边打边退,很快越过了开阔地……敌人明白了他们的突围意图,情急之下,发起了更加猛烈的火力进攻。陈友才这时已经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他看周副主席一行已经越过了开阔地,便故意挺身而起,大声指挥留下掩护的几名警卫战士在汽车附近顽强还击、牵制敌人,奋力掩护周恩来他们边打边撤。敌人见陈友才身着黄呢制服,投足举止都像个大官,且指挥镇定,以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恩来,于是,长短武器的火力像暴雨一样朝着他射来,他立刻中弹,却硬是依着车身挺立不倒,敌人继续射击,他的身体被子弹打得像筛子一般,但依旧挺立着,久久没有倒下,直到枪声落下。匪徒冲到他近前查看,发现他的衣袋里有‘周恩来’字样的名片,便认定他就是周恩来了,遂在遗体上连捅了数刀,这才退去。岂知这时,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刘九洲等撤退到延安南三十里铺,待驻地一个骑兵连闻讯赶赴现场,敌人早已逃离。当骑兵连长把一块溅满陈友才鲜血的毛毯交到周恩来手中,他禁不住泪流满面说,‘陈友才同志,你是替我牺牲的呀……’”

    齐心老人讲到这里,伸出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石碑,显得十分难过。

    笔者见状,忙说:“齐老,您说的那块军用毛毯,如今还展出在延安凤凰山麓朱总司令和周副主席合用的会客室里。1973年,周总理回到延安,要求去陈友才坟上祭奠,但由于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陈友才烈士的坟墓遭到破坏,遗体至今没有找到,因此无法入葬。周总理听后,伤心地当即掉下了眼泪。临行前,他还再三叮嘱,一定要找到陈友才烈士的遗体,妥善安葬!周总理逝世后,有一年邓大姐回到延安,也亲自上山找过,至今未果。”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面英勇地牺牲了,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抛弃吗?”

    在崂山烈士陵园敬献花圈时,齐老面对那一片晚霞中血染般殷红的墓碑深深鞠躬,当她老人家背诵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的这一段话时,声音是嘶哑的,神情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代表习仲勋探望西北革命和在延安时期牺牲的战友先烈,原本就是齐心老人此次陕北之行的一大任务。以上毛主席的那段名言,无疑就是老人家此刻的感慨与祭文。随后上车,好一阵沉默。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光辉,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我仿佛听到老人家语重心长的叮嘱:在西部大开发新的历史征程中,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精神更应当大力发扬。这未曾讲出的赠言,使得大家同齐心老人一样,越发深刻地感到她这次老区之行的意义。

    歌曰:

    泾阳富平邀渭原,
    耀州北去金锁关。
    伴侣情丝理不断,
    宜君经过拜桥山。
    屈指相别六十载,
    故地重访百感添。
    闹红当年口碑在,
    烈士丹青正阑珊。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二章:几代人的精神家园
·下一篇:序曲
·习仲勋和常香玉:中共领导人同艺术家友谊的典范
·《习仲勋在长葛》一书出版发行
·习仲勋的担当与广东改革开放
·韩英伟: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听他们讲习仲勋的点点滴滴
·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题词:“怀念
·毛泽东主席为受表彰的时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兼警备一旅政委习仲勋同志亲笔题词:
·习仲勋为陕西西凤酒题词:“陕西西凤酒好”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