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正文
第一章:从西安到延安
2013-09-04 11:50:53
作者:忽培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2000年6月7日。今天是齐老北上的第一天。早8点从西安出发。天上下着小雨。雨雾中的陕北,更显出朦胧的神秘。

    关于陕北的抒情
 
    笔者有幸出生在陕北,更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我总觉得陕北是一块福地,是中国革命的福祉圣地,是中华民族的福运之所。那些黄土的山峦,连绵起伏,源源不断。就像头上拢着白羊肚子手巾的陕北农民,他们质朴无华地一座一座耸立在那里,单个看着很平常,甚至还有些呆滞土气,但当他们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恢宏无比足以呼风唤雨、扭转乾坤的风云气势。那些黄土的峰峦又像是我们心中敬仰的高堂父母。他们对儿女们的恩情,一点一滴、朝朝暮暮,单个看着并不雄伟峻峭,但连成一片,聚合起来,就成了无与伦比的博大之爱,是一种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能够传递给人成就惊天伟业的大气象。这就是陕北的山峦,如同远古时代黄河古象群奔驰而来的巨幅群雕,难怪当年会引发毛泽东“原驰蜡象”的惊天妙句。

    此刻,我看见齐心老人望着窗外,一直沉默不语。我们陕北大地可真是一片引人沉思的土地。那独特无比的山形地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像一本图文并茂的大书,令人百读不厌。

    既然陕北的黄土山峦,同陕北人一样几乎个个都是质朴无华又富有大格局、大个性,那么只要你登过一座山,走过一道沟,熟悉了一个山庄、一户人家,你就仿佛登过了所有的山,走过了所有的沟,熟悉了所有的山庄和人家。这大约又是唯独陕北才有的一种独特神奇。正是这种山山相映、壑壑相连的奇观,使得齐心老人一踏上北上的征程,她心中就觉得回到了当年那遥远的小山村,置身在了亲人中间。

    当汽车驶过铜川金锁关,盘上高高的宜君梁,路边出现第一个窑洞山庄的时候,齐心老人心中那种“回家”的亲切感就变得越发真切而强烈。半个世纪以前的记忆,突然之间,像天空密布的雨雾一般,浓密得再也无法化解。那感情的云团,终于聚集成倾盆大雨,令人兴奋地洒落下来,滋润着大地,滋润着老人渴望已久的焦渴心田,以至使她情不自禁地总要向身边的女儿桥桥诉说往事。

    遥望陕甘边
 
    “桥儿,你往西边看,就在天和山的尽头,那里就是有名的董字塬。是陕甘根据地南梁的南边,也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大门。抗战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地区,当时你马文瑞伯伯在那里当地委书记,我被分派到下属的环县曲子镇一带做地方工作。那是南梁老区的地盘,党的工作基础好。那时刚刚到陕北不久,我下到基层很不习惯。首先是‘卫生’过不了关。吃饭也成了问题。记得乡长是个麻风病患者,他的口腔都破了,手上也有溃烂。可是吃饭时,大家还得坐在一起,不能回避,更不能显出怕脏怕传染的样子。就这一关,我咬牙挺过来了。回想起来,那个带病工作的老乡长,一位识字不多的农民党员,他对党的事业十分忠诚,抱着重病,还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催收公粮,布置农村整党,收缴军鞋,组织赤卫队防特防奸反摩擦……我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学会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也懂得了党员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这一带,也正是你爸爸当年开辟的红地。他在老乡中很有威信,老百姓一提起边区苏维埃的习仲勋主席都伸大拇指。他还兼任过正宁的县委书记。那时我还没有见过大名鼎鼎的习仲勋,你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从这时开始清晰起来、高大起来。”

    齐老说着,扭头看了一眼身边听得出神的女儿。这次陕北之行,母亲还有一个没有讲出口的目的,就是想让儿女们也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知道当年的道路是怎样的艰难曲折,老一辈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坚持走过来的。

    黄土窑洞的魅力
 
    我注意到了,每当路边出现窗户上贴着彩色窗花,门框上贴着火红对联的黄土窑洞时,齐心老人的眼睛里顿时就充满了融融暖意。那是多么幸福而又动人的一种表情,多么富于感染力的一种神韵。在人类所有的感情中,这又是多么的单纯又普遍的一种感情。当远行多年的游子归来看到了生养了自己的熟悉的家,当儿女听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呼唤时,就会出现的这种表情,如今就浮现在齐心老人的脸上。

    听着齐老的回忆,又看到这母女两代人共同对窑洞记忆的珍重和关注,我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和陶醉。我想到了“精神家园”这个词语。我由齐老遥望黄土窑洞时脸上浮现出的喜悦深情,感受到了一个人的精神富有和意志坚定的力量。老人家之所以敢于并且执着地抱病在古稀之年重走陕北路,正是有一种巨大精神力量的推动。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专利,这就如同她当年冒着枪林弹雨由华北徒步走到陕北投身革命时的精神力量一样的强大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心中突然念叨着冰心的著名诗句,眼睛随着齐老的指向,凝视着遥远的天边。

    阳光照耀下,黄河波涛一样的黄土高塬在那里凝结成了一道油画般的美丽风景,而那些镶嵌在其中的窑洞人家,更是一道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人文风景。那些冬暖夏凉的息身之地,是这深厚而单纯的黄土高原上绝无独有的。他给人以温暖与安全的抚慰,更令人深接地气。它潜移默化地把淳朴与憨厚的民风,深深地植入人们的灵魂深处。它更把诚实与感恩,化入人们的血脉。正是在这些温暖的黄土窑洞中,孕育了西北革命的火种,也给长征到达陕北的疲敝不堪的中央红军注入了新的能量与活力。

    齐老再度沉默。她那亲切热情的目光和表情,仿佛告诉你:这些山,这些沟,这些窑洞村庄,这些穴窑而居的人们,还有这些凝结着人们劳动与汗水的树木和庄稼。这一切,我实在是太熟悉、太亲切了,就像昨天刚刚从这里走出,今天又回来一样。前面路过一个村庄,窑洞院子近旁的农田里有农民在劳作。齐老显然是想请司机停下车来,走进一孔土窑,摸一摸那窑墙,坐一坐那热炕,同房东拉一拉家常,吃一碗那香喷喷的散面苦菜黏饭……当她沉默着回头望我一眼的时候,我深信她老人家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从照金到南梁
 
    如今,听说耀县和宜君县已经划归铜川市管辖,但齐心老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她老人家深知,无论区划范围如何变动,从地理特征看这里永远还叫陕甘和陕北,还属于渭北高原进入陕北山区的分界,还是桥山山脉重要的支脉,还是陕甘红军当年驻扎和战斗过的地方,还是同革命圣地延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名称。想到这里,老人家更加深情地望着车窗外面连绵起伏的山峦。车子正在穿过耀县,在那雨雾弥漫的远方,有一个地方叫照金,这个当年如同“瑞金”一样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刘志丹、习仲勋等西北老革命们学习井冈山经验,最早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南有瑞金,北有照金”,这西北地区有史以来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尽管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坚持的时间也不很长,但它在西北人民的心目中是如同井冈山一样神圣的。听习老讲过,那里有雄伟的“红军寨”、红色石崖上有苏维埃政府宣刻的红色标语……这也是齐老渴望要去的地方。
汽车飞驰。老人家此刻望着照金方向,再度陷入了沉思。听说照金距离耀县县城仅仅几十公里,距离省城西安也不过百十公里,好在有群峰掩护,山路崎岖。那是多么艰难的岁月,多么严酷的斗争,敌人的主力和各县的反动民团,随时都会围剿。红军主力又多被调往外线作战。习仲勋带领着赤卫军和基本群众坚守根据地,常常是大兵压境,军民固守在红军寨内,用土枪梭镖和滚雷石块,同敌人的洋枪洋炮顽强战斗……此刻,齐老在北进途中远望照金,她根据仲勋的回忆,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想象,眼前幻化出了当年的战斗,幻化出刘志丹和习仲勋,当初在那里轰轰烈烈拉起革命的军队,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动人情景,遥远的群山中从此飘扬起工农革命的旗帜……再远处,就是名气更大的南梁地区……这都是她这次远行要去的地方。

    西北革命的星火,曾经在这里点亮。那是齐心久已向往的地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今日终于能够成行……

    “去吧,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到西北走走也好,顺便看看老区的变化,看看老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也代我向老区人民问好。”

    齐老想到这里,耳边再度响起习老的临行叮嘱。感动的泪水模糊了眼睛。习老何尝不想亲自回陕甘看看,他常常在睡梦之中,都会喊出“南梁”、“延安”、“横山”、“绥德”这些地名。这些地方他太熟悉了。当年留下的记忆,再久远的岁月和风雨,也是无法抹去。可是他的身体,医生不同意他再像年轻人一样的长途跋涉。因此,他就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夫人齐心的这次回访。
 
    中华民族之根
 
    行进两个多小时,黄陵桥山的古柏,终于郁郁葱葱地呈现在眼前。“拜祖是神圣的事情。那里听说还有毛主席亲笔写的《祭文》。”齐老深情地说。

    汽车努力地驶上黄帝陵的盘山石道。两旁古柏森然,陵前香烟缭绕。想不到清明已过,谒陵拜祖的人还会这么多。

    “早就想来拜祖,一直没有机会。1949年那次路过黄陵,曾向这古柏山上望过一眼,那还是解放初,巍峨的桥山、葱茏的古柏在初夏的阳光下透出诱人生机,好像也在同人民一起分享着解放的喜悦。”齐老自言自语地说,言语中充满了诗意。

    是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桥山依旧耸立,古柏依旧葱茏,昔日寂寞的陵庙古迹,如今不仅成了国家级的旅游景点,更是全世界的华人关怀注目和寻根拜祖的地方。齐老恭恭敬敬地站在镌刻着毛泽东《祭文》的石碑前,认真默念一遍,态度十分地虔诚。

    “中华民国26年,也就是1937年的4月5日,”齐老念道:“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全录如下: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林祖涵也就是林伯渠,当时任陕甘宁边区主席。你们都看见了,毛主席的祭文写得真好,对统一战线充满了诚意,对团结抗敌充满了信心。可以看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宣言的前奏。不久之后,就爆发了‘七七事变’,随即八路军向全国发布了抗日宣言……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为了接收西安,习仲勋率领西北局的同志们冒着尚未停息的战火硝烟,先期出发。一个月之后,我抱着刚满百天的桥桥,搭乘一辆大卡车去西安,石子公路,坑坑洼洼,车子颠簸得很厉害,加上孩子病了又顶着烈日……”

    “司马迁《史记》说,‘皇帝者,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齐老面对讲解员的解说,听得十分认真。革命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毛泽东的《祭文》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民族自强不息、英勇抗战的心声。

    “黄帝崩,葬桥山。”看来,黄陵的历史是有史书记载的,并非是后人杜撰。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源泉所在,号称人文初祖。

    此刻,齐老一行就来到了这举世瞩目的桥山脚下。来到这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黄帝,这位神灵能言,敦敏聪明的上古先贤,是我中华民族公认的“五帝”之首。《史记》云“黄帝生昌意,昌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他老人家就安卧在这绵绵桥山的青山翠柏之中。也有传说是“衣冠之塚”。说黄帝临终骑龙将要升天,天下臣民感于他的无量功德,纷纷跪地扯衣拽靴,结果,一座土塚之下,只有衣冠而并无龙体。显然,这传说是与《史记》中的记载不同。当然还是文字记载更为可靠。无论如何,人们在这圣土之中,播下了中华人文始祖的文运根脉。作为黄帝子孙,五千年之后,站在这样的一座承载着民族根基的大山之下,怎么能不心潮澎湃呢。

    “抗战期间,毛主席在延安亲笔写了《祭文》,清明派林老专程来黄陵代表我们党同国民党一道寻根祭祖,争取共同抗日,成为了载入史册的历史佳话。也是今天海峡两岸共同承认的事实。同根同祖,当年可以团结御敌,今天也一定可以通过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毛主席此话,今天读来,也是毫不过时呀。”

    齐老兴奋地说着,坚持下车同大家一同步行,拾级而上。一路看到那些生长茂盛的古老柏树,便又触景生情想到了陕甘边的南梁。听习老讲,南梁山区,也有许多的四季常青的柏树。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二章:几代人的精神家园
·下一篇:序曲
·习仲勋和常香玉:中共领导人同艺术家友谊的典范
·《习仲勋在长葛》一书出版发行
·习仲勋的担当与广东改革开放
·韩英伟: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听他们讲习仲勋的点点滴滴
·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题词:“怀念
·毛泽东主席为受表彰的时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兼警备一旅政委习仲勋同志亲笔题词:
·习仲勋为陕西西凤酒题词:“陕西西凤酒好”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