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争论四:百团大战为何有争议?
2010-10-29 16:02:25
作者:潘泽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第二阶段,基本肯定。从1943年至1945年中共七大,是基本肯定阶段。这段期间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虽然从总结教训的角度也谈到了其中的一些消极方面的问题,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客观、有分寸的,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

  第三阶段,全面否定。从1959年庐山会议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前,是全面否定阶段。由于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百团大战也成了其一条“罪状”而遭到各方面的口诛笔伐;

  第四阶段,基本肯定。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现在,是从总体上给予基本肯定阶段。随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对彭德怀的平反,在党史、军史界和当年参加作战的一些老同志,从总体上重新肯定了百团大战。同时,也指出百团大战尤其是第二阶段,八路军进行了与装备不相适应的攻坚战,过多地消耗了抗日军民的力量,给尔后抗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总体评价是基本肯定。

  纵观对百团大战评价的几个阶段,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坚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百团大战。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只有把百团大战与华北敌后抗战、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考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正如彭德怀所说的那样:“对于这次战役的估价,不能离开当时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当时担负的任务。”

  第二,必须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来认识百团大战。60余年来,对百团大战的评价经历了充分肯定、基本肯定、全面否定和重新基本肯定四个阶段,全面认识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就能对百团大战做出恰到好处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评价。

  第三,必须坚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评价百团大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随着彭德怀在政治上的大起大落,他所发起和指挥的百团大战也随着被贬褒不一。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争论三:如何理解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下一篇:争论五:“皖南事变”留下哪些谜团?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