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太行抗战文化发展原因初探
2010-10-29 14:24:21
作者:史永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街头标语出来了,墙头报、闾巷诗出来了;各种抗战报刊、杂志办起来了;……。朱德总司令曾经说过:“一个铅字就是射向敌人的一颗子弹。”[2]正是由于处在华北敌后的特定战争环境下,才孕育出以面向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宣传抗日斗争为内容、以求取民族解放为目标的太行抗战文化。也正是在这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太行抗战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形式、主旨内容才得以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而有效地配合了我根据地军民的对敌军事斗争。
  二、特定的政治环境为太行抗战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时期,太行区是华北敌后的军事中心。1938年,八路军总部移驻太行山,太行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随即,一大批作家、记者、画家、艺术家也相继汇聚到此,同时由于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校等军政领导机关和文化团体的进驻与存在,太行区实质上成为华北前线的敌后抗战文化中心。八年抗战中,许多文化工作者从大江两岸、长城内外抵达太行山,进入敌后根据地,正如著名学者费正清先生所说的“中国现代文学正丧失了其城市精英的特点。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宣传第一,艺术第二”[3]。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过的我们现在所知名的记者、学者、艺术家、画家等各界文化名人竞达600余人,[4]其中就有著名学者周立波、丁玲、吴伯萧、卞之琳、刘白羽、李公朴、赵树理等人;此外,还有许多国际友人也到过太行山,这其中就有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和斯特朗、英国记者何克等人。他们的到来,使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真正形成一个实质性的抗战文化中心。这些文化学者、文艺表演家、新闻记者中的许多人,一到达太行山,就立即投身于残酷而富有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的的对敌文化斗争阵营;与此同时,各种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他们活跃在战地前线、田间地头,在太行山开辟出一个对敌文化斗争的新战场;各种报刊相继创刊发行。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区正式创办,此后一举成为太行根据地的新闻出版基地,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太行区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图书、报纸、杂志的大量创刊发行,成为活跃根据地的有力武器。从1937年—1945年,太行根据地出版报刊达到100余种、图书700余种,报纸有《新华日报》、《胜利报》、《黄河日报》、《晋冀豫日报》等,刊物有《抗战生活》、《太行诗歌》等。[5]1940年,鲁迅艺术学校在太行区武乡下北漳村正式成立。校长由红军干部、著名女剧作家李伯钊兼任,这就大大推动了太行区文艺演艺、音乐创作、美术绘画等多种文艺活动的开展。音乐创作方面,先后有300余首抗战革命歌曲在根据地得到推广;戏剧演艺方面,火星剧团等大小500余个剧团相继成立;美术绘画方面,鲁艺木刻工作团的到来,为太行山根据地增添了新的文艺生力军,他们广泛深入战地,潜心向民间艺术学习,先后创作出《军民一家》、《坚持抗战》等新画和连环画,还多次举办木刻画展,这些文艺新因素的出现,必将有效地拓展太行山抗战文化的实体元素、极大地丰富根据地军民的精神生活。[6]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依附于一定的地理环境、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军事制度等,并通过具体的教育、思想、文艺等具象活动折射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动态。民族战争的特定政治环境为太行区文化建设与文艺宣传提供了底蕴深厚而内涵丰富的创作土壤。同时,它也在客观上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敌后抗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即是文化团体的大量涌现,文化活动、文艺演艺的异常活跃,大批优秀作品、优秀作者的不断涌现。以倡导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基本方向、以宣传鼓舞人民斗争意志和提升人民抗战必胜信心为根本目标的太行抗战文化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形成了一道与军事斗争密切配合、交相辉映、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文化风景线,从而在敌后广大根据地开辟了又一条对敌斗争的新战线。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日战争与历史学家
·下一篇:访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