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访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
2010-10-29 14:47:17
作者:李东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97年夏天,我们应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邀请,去北京参加长篇文学专著《石勒传》的定稿会。在京期间,我们曾慕名专访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朝鲜著名作曲家郑律成的夫人丁雪松女士。在台基厂大街的一幢典雅别致的红砖楼里,我们叩响了丁雪松家的大门。听说我们是从太行老区来的,丁雪松显得异常激动,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热情地款待了我们。一阵寒暄之后,我们的思绪使随着丁雪松那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同回到了她曾经度过的那段早已成为历史的峥嵘岁月。
  硝烟中的异国婚恋
  丁雪松祖籍四川巴县,她早年曾参加中共在重庆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抗战爆发后她怀着一腔抗日热忱,告别巴山蜀水,奔赴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担任抗大女生队队长。在一次抗大举办的歌咏晚会上,丁雪松惊喜地发现了一位腰杆笔挺、眉宇间显得英俊而刚强的革命青年,他身穿灰色军装,怀里弹着曼陀铃,引吭高唱聂耳、冼星海的歌,以及一些世界名曲。聆听着宏亮抒情的男高音,丁雪松为他那富有音乐天才而且潇洒自如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原来这位年轻人名叫郑律成,来自友好邻邦朝鲜,他自幼酷爱音乐和舞蹈.天生一副好嗓子。15岁那年,他辞别日军铁蹄践踏下的故土与亲人,乘船经日本长崎到达中国南京,进入朝鲜抗日团体“义列团”所办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还参加了“五月文艺社”的歌曲创作活动。卢沟桥事变后,郑律成由进步人士杜君慧介招,同时得到著名“七君子”之一李公朴先生的慷慨资助,身背小提琴和曼陀铃,路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踏上了奔赴中国抗日运动心脏延安的征程。到延安后,他先是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又到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在延安,郑律成面对火热的抗日生活,以饱满的激情,一连创作了《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十月革命进行曲》和《八路军大合唱》等激昂澎湃的动人乐章。当时在延安城的山坡上,郑律成也开始对丁雪松这位系着皮带、打着绑腿的英姿飒爽的女大队长投以钦佩的目光。从此,这对异国革命青年的爱慕之情,便悄悄地在各自的心灵深处荫动。
  那是1938年深秋时节,陕北高原的气候已经转凉。一天,丁雪松回到女生队部那间窑洞,发现窗台上摆了几支马兰花,桌子上整齐地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安娜·卡列尼娜》,另一本是《茶花女》,上面留下纸条:“送给小鬼女军官”,下边落款是郑律成。这时丁雪松才恍然大悟,于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在她心中荡漾起来。1939年元旦前夜,丁雪松特意送给郑律成一张冬雪覆盖着松树的贺年片,以向他传递爱的信息。从那时起,他们便常常一道在延河边漫步,同唱《延安颂》和《寄语阿郎》等抗日歌曲,相互倾吐自己的身世和心曲。这样,秋去春来,长空里的雁阵几度往还。3年之后,他俩的婚礼在鲁迅艺术学院的一间大平房里举行,由周扬主持,八路军炮兵团长、朝鲜人武亭将军参加了婚礼。当时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还专门装饰了松柏树,扎上了五彩缤纷的纸条,上书“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词,两位不同国籍的热血青年,几经周折,终于建立了一个幸福和睦的革命家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太行抗战文化发展原因初探
·下一篇:中国是他最留恋的第二故乡_缅怀国际主义白衣战士汉斯·米勒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