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若干新观点述评
2010-10-26 15:56:28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问题
  长期以来通行一种说法: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他蒙上“ 不抵抗将军”骂名,做了蒋的“替罪羔羊”。曾景忠澄清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认为张学良是不抵抗命令的下发者。其理由:一是蒋介石、张学良之间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张学良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他与蒋的意见不同时,对蒋的命令可以不听,防守锦州问题即是如此, 张学良不是凡南京政府指示他都执行的; 二是过去的观点主要靠一些回
  忆录作依据, 而许多回忆资料的说法存在种种漏洞;三是事变前中国一方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对此蒋张二人具有共识。事变前蒋氏指示对日军挑衅采取“ 力避冲突” 方针, 对事变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无影响,但事变前“力避冲突” 与事变发生后“ 不抵抗” 方针, 二者有明显区别;四是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和荣臻等人的电文均证明,是张学良对东北军下了不抵抗命令;五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处置事变的方针,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不抵抗政策。国民政
  府对事变的处置是,诉诸国联,并准备抵抗。四个月后就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采取的是“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六是张学良晚年一再说过,下不抵抗命令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中央政府。不过,应该指出:肯定张学良应对“九一八”不抵抗承担重要责任,并不意味着否定张学良的爱国情操;而客观界定蒋介石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也不是说蒋无须担责。关键是,我们应该进入当时中国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具体情境,了解为什么张学良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必须直面张学良当时的呼声:“欲抵制日本,则中国必统一。”
  曾景忠还对热河失陷后张学良辞职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热河沦陷后,蒋介石是在北上听取华北将领的汇报意见后,才作出批准张学良辞职之决定的。张学良辞职下野,反映了当时全国的呼声, 是对其“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主义的总清算。断言蒋介石为转嫁热河沦陷的责任,落井下石, 逼张学良辞职,此说未必能够成立。
  张学良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 徐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依赖国联的思想尚未完全幻灭;依靠中央,寄希望于全国抗战;对东北军指挥不灵;中央政府支持不力,等等。除此之外,保存东北军的实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蒋介石、张学良同属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蒋介石因其反共内战政策被人们视之为国贼或人民公敌,张学良则因为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在以往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中,人们由于受这种感情因素的影响,加之其它复杂的原因,在蒋介石、张学良的研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褒张贬蒋的倾向。这也是历史研究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缺陷。抗日战争已渐渐远去,蒋介石、张学良等都已先后作古,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研究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曾先生提出的新论恐怕比还原一个历史事件本身的意义更重要。
|<< << < 1 2 3 4 5 6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武乡
·下一篇: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