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结识李大钊,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李大钊委派赴农村发展基层党组织。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不忘李大钊的教诲,忠诚践行党的指示,成为点燃中国农村革命的一颗闪光的火种。
反动政府的追剿缉拿、逃难路上的饥寒交迫、儿子被敌人毒害的无比仇恨、老伴被疾病折磨致死的精神摧残、女儿奔向延安杳无音讯的绝望、双眼被蛇蝎老板弄瞎的沉重打击,都没毁灭他的革命意志,反而越来越坚强地在革命道路上走下去。
这个鲜为人知的人就是弓仲韬。
李大钊介绍他入党
弓仲韬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一个大户人家。那时,他家中有土地四千余亩,雇工数十人。弓家世代持有耕读之风,他从小练就了较扎实的古文功底。17岁遵父母之命完婚后,在乡村从事农事家务。时逢清末民初,弓仲韬空怀一腔热血,看不到美好前途。滹沱河畔,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心中积郁一种无法排遣的苦闷。直到30岁时,他的一个堂兄把他引荐到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读书,他的眼界—下子开阔了许多。
这期间,他经历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弓仲韬和同学们热血沸腾,走到天安门前游行。从此,在时代思潮的推动下,他开始接触进步书籍。
一天下午,他与几位同学来到毗邻的北大会堂,聆听了李大钊先生的演讲。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地看见仰慕已久的人物。只见先生身着蓝色长袍,留着板寸短发微翘的八字胡上方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目光如炬,神采飞扬。
李大钊说,独裁的暴政,军阀的跋扈,还有帝国主义的蛮横,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现在是强盗世界,现在是公理不敌强权的时代!如果说,有人在我们家门前设置死亡,在我们的田园里横行肆虐,我们忍辱含垢、我们忍耐或麻木的话那么现在,是有人在我们脚掌下挖掘坟墓,在我们头顶上悬挂绞索!青年们,难道我们还能够听之任之,还能对着暗无天日的现实,抱有丝毫的幻想吗?我们的回答是:不!决不!
会场上骤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如拨开云雾,李大钊的演讲让弓仲韬看到更远的世界,更光明的未来。从此,只要有先生的演讲,或者先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弓仲韬总是设法去聆听,去接近。1922年夏,他在北大红楼附近沙滩小学谋得一个国语教师职位。他经常前去北大图书馆。他知道,李大钊任经济和政治学教授,同时兼任图书馆主任。果然一个周日,李大钊到图书馆查看,弓仲韬内心一阵狂喜。他定定神,当先生经过时,他彬彬有礼地站起身施礼:“李先生好”,李大钊还礼。他已从管理员汇报时得知,这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是常客,对进步书籍十分感兴趣。他停住脚步,轻声问:“请问先生是哪里人?”
弓仲韬回答后,李大钊笑道:“那咱们真是同乡加同行了,你家在直隶,我家也在直隶;你教书,我也是教书嘛。”
俩人攀谈起来。李大钊又把弓仲韬带到他的办公室,海阔天空,谈得很投缘。从此,弓仲韬成为李大钊的常客。弓仲韬在这里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观;接受苏俄革命的理论宣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理论教育。
1923年3月的一天,李大钊在寓所单刀直入地问:“仲韬,你想不想参加共产党?”
“心向往之,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弓仲韬说。他曾听朋友说过,李先生可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但他知道共产党正处于地下状态,他不敢直问。如今先生挑明了,弓仲韬惊喜道,“先生可指引一二?”
“那好。”李大钊面露微笑,又严肃说道,“我介绍你入党。”他停顿一下,“仲韬同志,祝贺你成为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语气十分肯定。
那时,共产党在初创阶段,又有白色恐怖笼罩,只要你承认党的纲领,并有—人介绍,即可入党。
李大钊向弓仲韬讲了有关党的性质、组织纪律、保守秘密等有关事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个党刚刚成立,革命征途尚任重道远,需要长期作战。敌人对我们恨得要死,怕得要命,必欲捕之而后快,你要格外小心哪。
弓仲韬默记于心。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弓仲韬走上一个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李大钊派他到农村发展基层党组织
李大钊曾在《农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国人口中占主要的位置。农业尚为国民经济之基础,故当估量革命力量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重要成分。他认识到:“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体,如果能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
基于李大钊的远见卓识,有一天他在和弓仲韬交谈中,希望弓仲韬能够回到,乡下去,带动安平一带农民发展党的组织,开展起农村革命斗争。
弓仲韬听后十分兴奋,这也是他大展身手、为党效力的好机会。李大钊思路明晰,指示具体,弓仲韬心领神会。
不久,在安平县台城村,弓家大少爷从北京回来办平民夜校的消息,像插上翅膀,飞遍十里八村。这夜校,一不收费,二不耽误农活,三可读书识字,很快便招来几个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弓仲韬凭借多年当教师的口才,从简单的人、口、手,水、火、土讲起,再讲安平县、直隶省和中华民国的由来,进而讲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国,以及军阀混战等等,使听课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既感到新鲜,又学到了文化,十分高兴。
面对贫穷的中国,贫穷的乡村,贫穷的农民,弓仲韬发挥他的思辨口才,深入浅出地为听众析解“穷”的内涵:“诸位乡亲,我们不光要认识穷这个字,还要闹清眼下的穷生活、穷日子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你们细想一想啊,社会制度黑暗,官府欺压百姓,军阀们连年混战,生灵涂炭;还有外国的侵略者们,在我们的土地上疯狂掠夺,横行霸道,我们平头百姓怎么能不穷呢?”
闹清了“穷”是怎么来的,继而面对“官府势力大,洋人又忒厉害”的疑问,弓仲韬因势利导:“一个人不行,两个人斗不过,要是全中国的穷苦人都挺起腰杆子,干百万人都站起来,你看谁的力量大?”
弓仲韬启蒙式的革命教育渐入佳境,听者也越来越多。又一天,弓仲韬在黑板上写下“南陈北李”四个字,课堂里的人莫名其妙,请先生快点讲一讲。他们觉得,弓先生就像个抖“包袱”的大师,一开讲准有大名堂。
弓仲韬于是告诉大家,南陈者,指的是在南方有一个叫陈独秀的先生;北李者,指的是在北京有一个叫李大钊的先生。他们并驾齐驱,都是大学问家,算得上当今世界的时代风云人物。他们共同创建了一个专拔穷根子的组织,叫共产党。这个党专门替工人农民说话,目的就是团结劳苦大众,打倒军阀,打倒洋人列强,推翻压在穷人头上的大山。最后,共产党要领
导人民过上一个人人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子住,自由平等,不再受欺凌的新社会。
平民夜校里点燃的星星之火,在贫苦的百姓中,特别是在青年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他们更想知道一些共产党的信息,这个党在哪里呢?
经过考察与引导,弓仲韬秘密地发展了弓凤洲与弓成山两位青年农民入党。1923年8月的一个夜晚,夜校下课之后,弓仲韬把两名青年党员悄悄留下。他站在黑板前,画出镰刀与锤头交叉的图案。看到两个年轻人疑惑的眼神,他说,这就是咱们党徽的标志。镰刀代表农民,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和农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就一定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弓仲韬带领他们,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宣誓。弓仲韬根据李大钊建立农村党组织的指示,决定三名党员成立一个党支部。是时,安平县和直隶省都没有共产党的组织,弓仲韬直接受李大钊领导,于是取名为台城特别党支部。该支部跨省,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领导。那时,中共北京区委全称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中国共产党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刚刚在台城特别支部成立一个月前组建。中共北京区委由五名委员组成。委员长何孟雄,委员何孟雄、张昆弟、范鸿劫、包惠僧、张国焘,都是在中共党史上有名的人物。
台城特别党支部推选弓仲韬为书记、弓凤洲为组织委员,弓成山为宣传委员。
据史料记载,广东海丰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早期发祥地。1921年由革命者彭湃领导,1922年7月建立海丰县赤山农会,1923年1月1日成立海丰县农会。农民运动均比安平农运早。但主要领导者彭湃当时不是共产党员,他于1924年由团员转为党员,所以海丰农会成立之初并没有建立党组织,更没有成立党支部。
经党史专家和权威部门多年考证,弓仲韬于1923年8月成立的中共台城特别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