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征文活动>>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正文
红军战士赵世新(组图)
2015-05-20 14:07:40
作者: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中学 晏继祖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图为家乡健在的百岁老红军赵世新。

    2014年8月初的一天,百岁老红军赵世新,在儿女们的陪同、呵护下,从四川成都乘坐汽车出发,不畏长途颠簸,来到位于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马家寨的老家(今侄儿子赵玉林家),看望亲朋好友,以及家乡的巨大变化。

    乡亲们闻讯后,争先恐后地前来看望这位老红军,和他握手问好,祝福他健康高寿,永享天伦之乐,赵爷爷也多次邀请马家寨的老人们,到家中来见面叙旧,促膝畅谈家乡从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笔者于8月9日引导康乐县文体局的赵文诚、漆永平两位科长,和工作人员高中坚,原局长徐正文同志等一行五人,专程去看望和拜访了赵世新爷爷。因为赵爷爷的两个侄孙子,赵睿智和赵睿丽都是我在八松中学三年前教过的学生,在他们一家人的介绍下,赵爷爷的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非常殷勤地接待了我们,并且传达给了正坐在隔壁小屋沙发上,戴着耳机收听新闻节目的赵世新。我们刚走进了赵玉林新翻修好的东面平房时,一头银发,穿着棉衣、棉裤的赵世新爷爷右手柱着拐杖,精神矍铄地慢慢从隔壁走出来,笑容满面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对我们几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且还用手指着北面砖木结构的红色瓦房说:“一百年前的农历五月,我就出生在这一面的老房子里。”这一句朴实的乡音,猛然间就拉近了我们与赵爷爷的距离,老人的视力和听力都还可以,尤其是记忆力好得惊人,通过交谈我们对这位曾经从家乡走出,至今还健在的百岁老红军,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赵世新,原名赵根富,曾用名赵咸富,字觉民,男,汉族,1914年农历五月,出生在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马家寨(侄儿子赵玉林家),为了逃难,于1928在临洮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五路25师75旅某团2营7连部,当了勤务兵,1929年冬天,部队到开封,1930年到26军当了号兵,1930年从南昌步行到达江西宁都,1931年12月5日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解放初的贵州剿匪等战斗。历任马夫、司号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汽车团团长等职务。1963年8月调到四川省建设厅工作,后来建设厅改为建工局,后又将建工局改为建筑总公司,赵世新就在四川省建筑总公司供应处处长的位置上,整整干了十九年的时间。

图为老红军赵世新在给笔者讲述他当年艰苦的战斗历程。

    1982年12月从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离休,现在享受省部级政治、生活待遇,生活上有交通费,书报费等,现居四川省成都市马鞍西路,老人说:“单位分的住房是大套,很宽敞。六个子女,四个都在成都工作,都分了房子。”

    赵老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事业,他当年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一心跟党干革命,他的经历是光荣的,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他仍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服从党的安排,又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他涉过千山万水的足迹,已深深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途上。但他谦虚地说:“我没什么贡献,只是跟着党奋斗了一生”。离休时他已年近古稀,仍不辞劳苦给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受到社会的崇敬,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革命”、“老红军”。

    他们这些离休干部有一个党支部,有50多人,总公司开党代会,都选他为代表去参加,有时开其他会议,也邀请他参加,组织上对他是既重视又关心。

    赵爷爷非常谦虚地说“我是一个老党员、老红军.参加革命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我对革命没有什么贡献,只是跟着党奋斗了一生,我离休时已年近古稀,但我怀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愿望,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发挥余热,为四个现代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图为家乡健在的百岁老红军赵世新爷爷在自家院里柱杖欢送我们。100年前赵爷爷就出生在身背后砖木房前身的老屋里。

    他还多次主动给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以自己的亲生经历,所见所闻,教育青年一代,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四化建设。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利用探亲访友、回家叙旧等多种机会,对许多亲属经常进行忆苦思甜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教育他(她)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要经得起金钱的诱惑和考验,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要“一切向钱看”,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遵纪守法。由于他的言传身教,每一个儿女的家庭,都有团结和睦的好家庭。

图为家乡健在的百岁老红军赵世新在老家门口和来访者握手告别。

    赵世新,原名赵根富,曾用名赵咸富,字觉民-男,汉族,出生于1914年农历5月,原籍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第六社(今马家寨)。

    1931年12月5日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贵州剿匪等战斗。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第五兵团直属队指挥科长等职务。

    1982年12月从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离休,现在享受省部级政治、生活待遇,现居四川省成都市马鞍西路19幢3楼15号。

    为了抢救历史资料,我乘他回家探亲之机,邀请来县政协、县文化局的领导,专程去看望和采访他,请他作了报告,并帮助他整理了他当年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革命回忆录,赵老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事业,历尽艰难险阻,一心跟党干革命的一生,他的经历是光荣的,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他仍保持着红军战士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服从党的安排,又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他涉过千山万水的足迹,已深深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途上。但他谦虚地说:“我没什么贡献,只是跟着党奋斗了一生”。近几年来,在他左眼01、右眼0 01的情况下,仍不辞劳苦给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受到社会的崇敬,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红军”,“老革命”。现将他的革命经历,分几个部分整理如下,以供广大文史资料爱好者斧正、指导:

    一.历尽苦难去参军

    我五、六岁时,家境贫寒,父亲赵老大因贫苦得病,无钱医治,不幸病逝,丢下奶奶、母亲、兄弟、嫂子、侄儿子共13口人。大哥赵宝寿,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挑起家务重担,四季不停,到处奔波,因为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人世。1928年,临夏地区发生叛乱,有一天,一伙土匪骑马闯进我家抢劫,因无钱、粮可抢,就把二哥赵来财杀害。在旧社会一没有条件念书,是在艰难困苦中长大的,我当时钻进废墟的杂草之中,幸免于难。为了活命全家逃往临洮避难,半路上奶奶、三个侄儿,被饥饿、病魔双重折磨,夺去了生命;二嫂、三嫂都走失,生死不明;我在逃命途中晕倒不省人事,被好心人背到苏集,才苏醒得救。天灾人祸,使我家破人亡,十三口人只剩下母亲、大嫂、三哥、我和五弟。五人逃到临洮,举目无亲,白天要饭,露宿屋檐下,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由于兵匪横行,灾荒连年,逃难人群剧增,全家人终日乞讨不到一顿饭,在死亡的威胁下,我母亲才下了狠心,说服了夫死、子亡与我们患难与共的大嫂改嫁另谋生活;同意三哥赵跟财参加了冯玉祥的国民军,给一个排长当了勤务兵,只剩下母亲、我和五弟相依为命,继续讨饭度日。不久因为生活实在无着落,我便去临洮东乡给一家富户打短工,只给我饭吃没有工钱,秋收后又辞退了我。母子三个又在一起讨要过生活。由于生活艰难,亲人离去的悲伤,饥寒交迫的折磨,可怜的母亲一病不起,含恨逝世了。幸好我三哥侍候的排长心底善良,给了两块银元,买了两页竹席才将母亲遗体卷裹后,草草埋葬于临洮南城壕内。但没过两天,被野狗们挖出来吃了,我兄弟二人哭了个肝肠寸断,死去活来,从此,留下我兄弟二人孤苦伶仃乞讨度日。一次我去一户有钱人家打水,被恶犬咬伤左手腕,流血、流浓达八个多月才好。过了不久,我三哥所在的部队要开走,二哥叫我也随军一起走,当时五弟八岁,难以独立生活,若不参军,两人一起继续讨要,又难保全生命,迫于万般无奈,只好忍痛割爱,把五弟送给当地一位无儿无女慈善的老妈妈为养子,兄弟俩抱头痛哭了一场,洒泪分别后,我就到冯玉样的国民军第五路军25师75旅×团2营7连部去参军当了勤务兵。时隔不久,部队就开拨了,途径洮沙、关山、兰州,驻进拱星墩兵营。1929年春部队由兰州开往河南开封,在开封驻扎时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三哥有病,我准备第二天去看望,不幸得很,当夜部队就奉命出发了,探望未能如愿,就这样又和三哥生生离别了,从此,天涯海角下落不明,至今生死未卜。

    1929年残冬,冯玉祥的25师继续东进,出潼关,经陕州到开封。1930年初春,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蒋介石把国民军第五路军,改编为二十六路军,师、旅、团、营、连的编制没有变,这时我仍在该军的25师75旅×团2营7连当司号兵。

    1930年3月15日,我所在部队,要通过郑州铁桥,撤向黄河以北,当时,北面桥头有蒋介石的步兵拦堵,天上有飞机扫射。部队辎重、骡马滞留桥头,拥挤成灾,兵败如山倒,部队失去控制,纷纷丢弃武器、物资,蜂拥上桥,挤满八华里长的桥面。恰在这时,一辆火车从桥对面开来,桥上士兵有全部被轧死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先头部队用枪、手榴弹猛打,火车后退,才免遭一场大难。有百分之一、二十的部队带着枪、弹过了黄河,也有的被当地的“红枪会”将枪、弹收买或被强行夺走,部队溃不成军.失去了战斗力。

    1930年8月15日过了黄河铁桥,经黄河北的修武、辉县、获嘉.住在获嘉县的东关。当时蒋、冯、阎大战由于阎锡山倒戈,冯玉祥主要将领韩复渠等投靠了蒋介石,逼使冯玉祥下野。原第五路军改编为26路军、师、旅、团、营、连编制末变,我就当了号兵,仍在原部队。

    1931年,二十六路军被调往江西准备“剿共”,部队从黄河北获嘉县新乡、山东曹府州、济宁到江苏蒲口(南京下关蒲口)。从蒲口改乘轮船到江西九江、南昌,又从南昌步行到达江西宁都。

    二、宁都起义当红军

    部队到宁都后,驻了一年,我所在的部队是75旅1团2营,驻扎在城外二十华里的天门寨,减员很大,一是当兵的多是北方人,特别是陕、甘两省的人员最多,到南方后不服水土,吃的又是糙米、茶油、花生油,供给太差,很多人不适应,泻肚子;二是打摆子(疟疾),发冷发热,又得不到治疗,很多人都染了这种病:三是疥疮,大部分人都长了疥疮,全身是脓包。此外南方蚊虫多,雨水也多,蚊虫咬了雨水一浇,便化脓溃烂。由于上述原因,死了很多人,我们7连初到宁都时有90多人,最后只剩了50多人,有的连只剩下30多人。开始时,为解决部队吃的面粉问题,把所有马匹集中起来,从南昌运面粉,后来由于骡马也不服水土.差不多死光了。运面粉时因为路途远,而且雨水多,面粉被雨水淋湿,等运到宁都,好些发霉了,我们就吃这发霉的面粉,部队情绪非常低落,许多高级军官多次请求蒋介石换防,蒋介石只是口头答应,却不见行动。在此进退两难的时刻,中共中央派刘伯坚来到宁都(刘伯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是冯玉祥部队的党代表),当时,宁都城里由74旅(手枪旅)驻守,戒备很严。刘伯坚他们化装成卖柴的农民才混进了城,以后又和总参谋长赵博生接了头。据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有三个共产党员被留在二十六路军,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

    我们是75旋1团2营,住在宁都城外20多里的天门寨,营长是河北人,带2营去南昌给部队领军衣,我当时正”打摆子”,跟其他病号和一些老弱人员留下来,到晚上,红军小部队常来袭扰,就要求移住城里。军衣领来以后,我们2营也住在城里。有一天连部通信兵从街上回来,拿了些毛巾、肥皂等日用品,并说“城里乱了,都在抢东西”。
有一天师长李松琨到我们连里来了,带了四个马弁,他和一个马弁化装成老百姓,我们连长带了20多个人,从东门强行送出了城.营长也一同去送,部队起义的头一天,营长也跑了。

    1931年12月14日晚,赵博生在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小楼里,以参谋长的身份,设宴请客,邀请团以上的军官们都来参加。等到人员都到齐以后,他就从国内形势讲到二十六路军的处境和出路,最后当众宣布二十六路军起义的决定。当时,八十旅旅长王天顺跳下楼去,紧接着另外两名军官也跳下了楼,想要趁机反抗。事先埋伏在楼下的特务连(特务连的人员精悍,装备精良),听到了赵博生发出的信号后,便拥上楼,把几个拒不起义的反动军官被生擒活捉了,这些人以后怎么处理掉,就不得而知了。当晚宁都城里实行戒严,以防后患。

    15日清晨9点钟,二十六路军17000多人,在宁都城南门外一片空地上全部集合,由二十六路军军长董振堂公开宣布起义,传下命令,叫扯掉帽徽和胸章,就这样部队起义了。我便成了红军战士,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部队起义后出发往南走,调往中央苏区九堡,路上遇见了很多老百姓,抬着担架。他们说“是去宁都抬病号的”,行军中,我看见一个人臂上戴着红袖章,写着“赤卫队”几个字,当时我还小,不解地问连长:“什么叫赤卫队?”连长说,他也不知道。又走了一段路,有约一个排的队伍,穿着灰布军衣,身上插着用纸做的小红旗,喊着:“欢迎新同志!”等口号。后来,到了一个镇子上.老乡们准备了很多的猪肉等食品,部队一下子抢着要扛,老乡说:“不用扛,这是慰问你们的”。对一路上的见闻,我迷惑不解。第二天,我们的连长不见了,大概是跑了,我们连由一排长带着。就这样到了中央苏区。

    部队到苏区后,在九堡整训,每天都是听报告、开会、学习,上级反复给我们讲“什么是红军”,“为什么要当红军”,“为谁当红军”的道理,用以提高思想上的认识。

    经过一年的教育,我们的起义部队被整编为红军第6军团,原74旅旅长季振同志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军,董振堂任13军军长,赵博生兼14军军长,原一团团长黄中岳任15军军长。同时中央又派肖劲光担任军团政治委员。

    1932年一年内没有参加过什么战斗,主要是进行整训,在整训中.连长、营长都调去受训,换来的都是一、三军团的干部,还派来了指导员,我们连派来个指导员爱挑毛病,大家很不欢迎,结果把他换走了,以后又派来一个,经过说服,大家不再反对了。我们这个部队过去打的正规战、阵地战,对于游击战不会打,所以主要是训练游击战术。由于长时期的整训,指战员都产生了急燥情绪,纷纷议论:“我当红军就是来打仗的,别的部队都在打仗,我们为什么不打仗?”。

    1933年,红5军团开赴前线准备参加战斗,第一次是打赣州,红5军团是配合红3军团的,红3军团是主攻。当时执行王明提的口号“打到武汉去过中秋节”,后来又喊“争取一省和数省的首先胜利”等,每次吃饭前都喊这些口号。
当时根据地都在山区,如闽、浙、赣边区,湘鄂边区,还有鄂豫皖都是贫困山区便于红军活动,开展游击战。但王明左倾路线非要红军打城市,使部队受到很大损失。赣州敌人防守很严,有城墙,城壕里灌满了水,敌人在城外阵地上修了暗堡,把地堡周围的草皮全部都铲光了,并且撤上了一层滚豆沙,严防红军偷袭。敌人的重机枪地堡埋了一个水缸。半边在地堡墙外,半边在墙内,便于从外面灌水,从里取水。有天晚上,我跟连长去摸敌堡,没看见一下掉到水缸里,敌人发现有人偷袭,机枪打起来了,我爬出水缸,又被沙石滑倒,滑到坡下才脱了险。

    攻城时,我们扛着稻草和木板,先用稻草把城墙边的壕沟填满,再铺上木板,扛上梯子去爬城,这些都是在白天,在敌人的火力下进行的。因此,部队伤亡很大。过样的打法违背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毛主席是主张打游击战、运动战的。这时第三国际的代表李德掌握着军事指挥权,中央负责人博古是听李德的,所以尽吃败仗,当然也打了几个胜仗,如我们在东陂和黄陂,这是两个大镇子,我们得到消息,国民党59、52两个师,发了新式武器,如重机枪等原本不会使用,准备到宣黄去训练。我们红5军团的任务是迎头阻截敌人,1军团到两侧埋伏,3军团包抄截后路,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时,发起攻击,战斗打得很激烈。这次战斗歼灭了敌59和52两个师,敌52师师长李明受伤被抓,敌59师师长陈时骥化装成士兵,混在俘虏中也被我们清查出来。

    我军还缴获了敌人的电台,我军用敌52师师长的名义,给陈诚和毛炳文发了电报,意思是52师被红军包围,请求增援,陈、毛回电说:“已派11师来东陂镇堵截红军后路”。当时战斗刚刚结束,战利品很多,特别是武器弹药,到处都是,枪都没拣完.部队紧急转移,在大雨中撤离了东陂。我扪被撤回根据地,老百姓杀猪宰羊慰问我们。话剧团也来给我们演戏。我记得给敌52师师长的大衣背上缝了一块白布,上面写着“活捉白军师长耍把戏”,由朱总司令陪着到各部队和战士们见面,朱总司夸说:“这就是白军师长,我们不是说过活捉白军师长耍把戏吗”。随后又叫敌师长讲话,他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东陂战斗结束后,部队整修了20多天,体力也恢复了,敌11师又来了,沿途受到我军的袭击。

    打敌11师是在草台岗打的。敌11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号称“常胜军”,非常骄横。这次我们是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小部队引诱敌人到草台岗把它包围起来,敌师部就在山顶上,用白布给敌机发了信号.但双方部队离得很近,敌机飞得很低,也分不清敌我,无法扫射。我们攻上山顶,敌师长自杀了,战斗打响不到4小时,就全歼了敌11师。战利品很多,到处都是部队,担架队都去拣,地方政府也派人帮助我们打扫战场。

    1933年1月,我5军团和3军团、1军团共同打了黄狮渡和浒湾战斗。开始红3军军团和红5军团,在黄狮渡消灭了敌第5师一个旅的大部分,俘虏一千多人,敌旅长周士达也被活捉。紧接着就进行浒湾战役,敌人调集了14个团的兵力,向黄狮渡进犯,敌人先抢占了有利地形,又用飞机、大炮猛烈向我阵地扫射、轰炸,战斗非常激烈,经一天一夜的激战,敌人全线溃退。真是兵败如山倒,大家抢着抓俘虏,缴武器,敌人一个机枪连顺山沟逃跑,被送饭的炊事员发现,这个炊事员把扁担端起来大喊,“缴枪不杀!”又叫他们把枪架起来,人到一边集合,敌人摸不清虚实,赶紧把重机枪架起来退到一边.炊事员忙喊部队,押走了俘虏,战斗基本结束后,军团首长们在阵地议事,突然一颗流弹打中了赵博生同志的头部,他就在当场牺牲了。

    1933年6月.红军全军出动,在广东南雄的水口镇打了一仗。天气很热,这是一场恶仗,打得很激烈,前沿阵地上有一个连队支持不住撤了下来,牵动全线动摇,情况十分危险。在这紧急时刻,军团部特务连冲上去夺回了阵地。其他部队也发起反击,才稳住了阵脚。这次战役是朱总司令指挥的,第二天朱总司令来到我们连阵地上,见了面就问我:“小鬼,你吃饭了吗?”我回答说:“吃过了,总司令您吃了吗?”总司令说没吃,我就去弄了些饭,总司令吃了,我又从一个水坑里舀了一缸子水,总司令喝了。临走时对我们连长说“好好坚持”。最后我们终于打败了敌人陈济堂的12个团,取得了水口战役的胜利。

    我原在红5军团2营,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我们团长也负了伤和我一起住院,出院后团长调到补充师当师长。临走他带我去了补充师,这个师主要是训练新兵,1933年8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介绍人是团青年干事张凤保同志.同年十月转为中共党员,介绍人仍然是张凤保司志。1934年补充师归红军3军团。从此,我也到了3军团。

    1933年以后,蒋介石采取步步为营,严密封锁,不让商人向苏区贩运粮食、医药、布匹、食盐等生活日用品,红军的吃穿用品纸张,药品等十分紧张,根据地不产盐,外面运不进来,一块白洋只能买三钱盐,致使红军供养严重匮乏,武器弹药很少,红色根据地的形势一天天紧张起来,环境很艰苦,斗争十分残酷,战斗中我们把弹壳都拣回来,交给自己的工厂翻造,手榴弹也是自己造的,由于原科缺乏,不说质量好坏,数量也很少,这主要是王明左倾路线造成的。

    毛主席指挥我们打游击战时,在运动中消灭了敌人,用缴获的物资装备自己,所以困难不太大,后来李德他们专打阵地战,说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不仅部队损失很大,而且根据地也一天天缩小,部队吃饭都成问题,开始每顿每人两小碗米饭,由于不好分配,后来江西有种蒲草,能织席,就用蒲草编成小草袋,先把米装好,然后蒸熟,不管男女老少,一人一袋。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江西根据地有30多个县,由于博古、李德采用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的战略部署,执行了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后,红色根据地减少到11个县。同时敌人从四面“围剿”,广东有陈济堂,湖南有薛岳,还有白崇禧,李宗仁的部队四面进攻,形势对于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在根据地兵源很缺乏,45岁以下15岁以上的男人都当了红军,甚至12、13岁的小孩子也参加了红军,当宣传员,写标语,后方部队,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学校等机关大多是女同志。江西的女同志很能吃苦很能干,抬担架的也是女同志。

    以后蒋介石又实行堡垒政策,到处筑碉堡,围困红军和苏区,博古、李德等人又提出“两个拳头打人”,也命令部队筑碉堡。我们连挖了很多山洞,还挖了放东西的洞,还搭了锅台,储备了柴草。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执行左倾路线,部队损失很大,根据地越来越小,处于完全失利的境地.红军在苏区不能立足,不得不撤出根据地。

    三.艰苦卓绝走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苏区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时,我在红三军团炮兵营当司号员,红军离开江西瑞金时,也没搞什么动员,只是给大家说要转移,要走远路。因为说转移,就是到另一地方去安家.所以许多笨重的东西都带着,特别是中央机关,许多机器、印刷机都抬着走。我当时在军团炮兵营当司号员。有两门山炮,拆开采,沿路雇佣民夫抬着走。敌人尾追堵截,部队伤亡很大。

    红军撤出江西后,先过于都河,经广东、湖南、广西、云南,随后转入贵州的黎坪,进行休整。党中央在这里开了会,有的人提出到湖南去和贺龙、肖克的二、六军团会师,二、六军团当时在湘鄂边也受到敌人的围剿。这时毛主席、周恩来、王稼祥都不同意去湖南,指出去湖南等于去送死,从而取消了去湖南的打算。这次会议还初步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并精减了机关,充实了战斗部队,丢掉了笨重的和不必要的东西,中央机关的很多机器都埋了。当时有在贵州、遵义安家的想法,不久,部队继续前进,渡过贵州赤水河,到达土城,与贵州王王家烈的二十六路军展开激战,他的部队不行,尽是“双枪兵”(烟枪),他的12个团我们干掉8个,战壕里打死的敌兵有的手里还拿着烟枪。

    进入广东境内,守敌在一个树林里用竹子搭成房子守着,听说红军大队人马来了,敌人先跑了。我们到后,见敌人一个排住在一个竹屋内,用竹子编了一张大床,编得很好。

    红军离开江西时,1、3军团是前卫,在前边开路,中间是中央机关,红5军团担任后卫,主要是堵击尾追的敌人,因为中央机关带的重东两多,行动很慢,敌人追得又紧,后卫部队就诸击,部队伤亡很大。红军从江西撒出时有86000多人,到达遵义时只剩下30000多人。

    部队进到湖南边境过改盘江.水不太深但水流很急,先派会凫水的人泅渡过去,在水面上拉一条粗绳,很多人拉着绳子过河,一次有近两个连的人,我一看要是绳子断了怎么办?我便从绳子上边爬过去,果然,绳子断了,冲走了200来人。

    红军进入广西,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走路,所以尽量避开敌人.多数是在夜里走,离敌人远就点上火把,离敌人近就灭了火把摸黑走。而且尽是山区,路很小,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有一天夜里只走了三里路。山上长满了带刺的灌木树,衣服全被划破丁,很多牲口也丢了。有天晚上正走着,有几人打着手电过来了,有的战士便骂起来,走近一看是朱德总司令,大家不啃声了,有时候前面部队停着不走了,一问原因才知道女同志生孩子,贺子珍同志也是在这次转移中生了孩子,经董必武同志批准,把孩子送给了老百姓。部队一停,敌人就追上来,后面的部队就堵击敌人,要知道这一个孩子是用许多战士的生命换来的。

    在贵州渡过赤永河,在土城打了一仗,打了一天一夜,没有结果,部队又退回来。我们炮兵营当时有两门山炮,由于行动不方便,加上炮弹也没有了,在广西棠荫镇地区埋了一门。另一门在土城丢进赤水河里。开始战士们不愿意,后经周副主席说了才丢的。共有16门排击炮,也在土城毁了8门,因为没有炮弹,是自己销毁的。

    1935年1月红军到达遵义时,在娄山关打了一仗,是3军团打的。当时敌人先占了山头,我军往上攻,我们的宣传员打着竹板,鼓励士气。军团集中了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个司号员吹冲锋号,部队攻上山顶,敌人溃败了,沿公路跑,炮兵用排击炮射击公路上的敌人,拦截他们,好让步兵赶上去消灭,红军二次进入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总结,批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以及李德等在军事上的瞎指挥。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军事路线。并且确定了红军北上的抗日的方针。同时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特别是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这时候,毛主席没有接受党中央的领导职务,只是负责军事指挥,担任中央军委书记。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展开了异常灵话的运动战。整个部队朝气莲勃,面目一新。毛主席指挥红军于一月下旬从遵义出发,二渡赤水,再克遵义,一举歼敌20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三月中旬红军在茅台三渡赤水,进入川南,诱调蒋介石在川、黔、滇三省边界层层设防。之后,毛主席又指挥红军突然由川南折回贵州,挥军东进,于太平渡四渡赤水,调头南下。三月底南渡乌江,直逼贵阳,佯攻黔东。当时,正在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前往救援,我红军弃贵阳不攻,分兵两路,一路直驱昆明,一路抵达金沙江边。蒋介石恐失昆明,忙调重兵救援。我军乘敌不备,又弃昆明不攻,五月中旬急速渡过了金沙江。至今,红一方面军跳出了敌人尾追堵截的圈子,为完成长征打开了胜利的局面。

    过了金沙江到会理,城里有守敌一个师,没敢出来,我军也未攻城,部队休息了几天,中央在这里开了会理会议。批判了林彪的错误以后,红军继续北上,到达彝族地区,他们的首领叫土司,刘伯承总参谋长和土司小叶丹交了朋友,喝了鸡血酒。彝族人民便很友好地欢迎我通过。通过了彝族地区,抵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太渡河是天险,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是在太渡河边全军覆没的。当时蒋介石说,也要叫红军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全军覆没。在安顺场毛主席和刘伯承神机妙算,巧夺敌人的小船,派十八名勇士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乘小船强渡登岸,打败守敌夺了渡口,渡过了红军第一师。然后,红一师为右纵队,其

    余部队为左纵队,夹河前进直奔泸定轿。五月底,右纵队的22个勇士组成突击队,他们攀着铁索,冲破敌人的严密火力封锁,飞夺了天险沪定桥,使全部红军胜利的渡过了大渡河。

    我们炮兵营过了大渡河以后,已经不成营了,只剩下一个连的人。当时,军委的炮兵营和我们三军团的炮兵营合编为一个营,归属到三军团。

    随后往西走,就进入了藏族地区,是从黑水、芦霍过的,起初藏民因为不了解红军,不让我们过。后来我们派人谈判,说是过路的,不久就要走,藏民才允许我们进入藏区。我军刚进入藏区,因筹粮没按时开拔,藏民认为红军失信,经常在晚上来袭扰。他们把牛羊、粮食都藏到深山沟里,不让我们接近,这些都是发生在过雪山以前的事。

    以后部队出发,一直走的上坡路,地势越走越高,人烟也愈来愈稀少,也不见地面上有庄稼。晚上就在野地露营,一直走了十几天,到了雪山跟前,我们过的是川康边境的大雪山即夹金山。过山前连长给我们作动员,说山上气候多变,有时下冰疙瘩。有两个战士害怕了,被吓跑了。在行军路上,有一天在路旁碰到一个卖包谷花的老太太,我用两十钢洋买了一些,装在米袋中准备路上吃,过雪山前,听向导说,早些走可以躲过冰雹。过雪山时,我们连没有行军锅,过山前借了两口缸煮饭,饭没煮熟缸炸了,饭半生不熟,大家将就着吃了些。上山时很渴,又不准喝冷水,我实在忍不住,溜到连队后面,偷着吃了一茶缸雪。山上气候很冷.上到半山,下起了大雪,我就摸出包谷花边走边吃,一不小心,掉到雪坑里,只剩头露在外面。连部的卫生员来拉我,又够不着,那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把伞,用伞把上的勾互相勾起来,才把我拉了上来。米袋子里的包谷花全部丢光了。一路上行军,我的鞋底被磨得很光滑,在雪山上一走就滑跤,鞋也丢了,只好光着脚走。等到了山顶上,我的大腿一下子全部冻麻了,连抬脚都很困难。许多人冻死在山上了。有一个炊事员背着行军锅,靠在路边上死了。下山时比较容易,连滚带滑,往下溜,下到半山,我的腿才慢幔地恢复了知觉,但是十个脚趾头的指甲,都冻脱落了。翻过雪山到达四川的懋功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在这里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粮款。

    因为语言不通,藏民经常来袭扰我们。这里山大林深,河流很多,有的河上没有桥,有的桥也被藏民烧了,藏民他们躲在树林里,遇上掉队的红军,就被他们用长把刀砍死,把枪夺去,这时,青禾快成熟了,我们把青禾穗揪来烧了吃,搞得满脸都是黑的。再就是挖草根,找野菜。拣到野菜先尝一尝,看有毒没有。我们在江西时,发的皮带,枪背带都是牛皮的,全都煮着吃了。

    有一次我去藏民家找吃的.只找到了烂牛皮靴子,拿回来洗挣了煮着吃,还找到了一条干猴腿,也烧着吃了。有一天我们出去找粮食,找到了一皮口袋粮食,拿半口袋送司令部的人。,有次我们上山去碰到一头猪,有人说是野猪,它见人就咬,差点咬住我的脚脖子,我一枪打死了,抬回来大家吃了。正在这时我得了痢疾,当时没药吃,只得喝冷水,也巧,还真喝好了。病中我碰上了杨尚昆同志,当时是我们三军团的政委.他问我:“小鬼.你怎么病了?。”我说;“这回怕活不成了”。杨政委说。“不要怕,我们要走了,要到你们甘肃去,你高兴吗?”当时筹集粮食是大事,大家都在找粮食,有一次军参谋长肖劲光带一个大队去找粮食和藏民打了起来.我们部队只是朝天放枪,而藏民是真打,结果粮食没有找到,还丢了两挺轻机枪。不久青禾熟了,我们就去拔,收回来打了粮食炒熟了,到水磨里去磨,有的人在磨面时睡着了,藏民便见机把人杀了,把枪抢去。后来,我们保卫处规定,不准一个人单独出去,有一次我们在山上找到两个藏民,一个是小孩子,问了两天,他们一句话都不说,没办法,只好把他们放了。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埔老兵刘之泉
·下一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黄埔老兵刘之泉
·七月的旗帜
·义勇军攻打巴彦城
·国家公祭日(外一首)
·重温红色记忆,弘扬抗战精神
·七律·步杜甫《秋兴八首》韵
·南京,南京,突降暴雪
·外公(外一首)
·我在绥西抗战中——记黄埔军校同学会甘肃省分会临夏州联络组组长杨景林爷爷(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红军战士赵世新(组图)
谢乔奇:父亲的抗战故事
特稿:父亲的抗战故事
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来到小河会议旧址参观学习
毛主席女儿李讷参观小河会议旧址时天空两次出现祥云
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王家湾陈列馆参观学习
毛泽东女儿李讷现身高岗家乡横山(组图)
仲宏:81岁高龄患前列腺癌,艾氪新康复成就夕阳红—
仲宏:艾氪新对付足底恶性黑色瘤的绝招——徐大成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