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谢锡璜,生于1927年,20世纪40年代参加了抗日战争。抗战史在他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他性格内向沉稳,为人十分低调,那段永恒的记忆只珍藏在他的脑海中,从未向外界宣讲。他说实在是不想去回忆那些惨不忍睹的场面,不愿去触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年,关爱抗战老兵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关爱抗战老兵娄底分会负责人易小君及其志愿者团队不辞千辛万苦在娄底寻找了百来位抗战老兵,我父亲就是被发现的其中一位。他们请抗战老兵向媒体完整讲述那段炮火硝烟的战争岁月,旨在告知世人不忘国耻,弘扬正能量,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我父亲的抗战故事大概是这样的:1944年73军15师驻扎在培本堂(现在的湖南涟源枫坪镇),师长梁祗六是涟源人,因部队缺人手就把我父亲招入部队放在师部卫生队,当时他不懂医,主要是做勤务兵,负责背药箱,抬担架,后来也洗伤口,包扎伤口等工作。在培本堂呆了大概四个月,走到涟源六亩塘住了一个多月,又走到新化洋溪部队才驻扎下来参加“湘西会战”,在“雪峰山”附近搭了个临时医院。在敌我交战的岁月里很多同志当场就壮烈牺牲了,他们那些卫生兵一看到有点气息的伤员不管他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都马上从山上抬下来,尽快救治,且先来先救。每天有好几百伤员从山上抬下来,一天到晚不停歇。临时医院救治不了的严重伤员就送去军部医院,有些在途中就牺牲了。当时部队没什么好药,有些也没有血输,医疗条件相当有限,没法救活的伤员也不计其数。没有救活过来的伤员就抬出去埋了。我父亲说他开始是泪流满面地做着这些事的,后来习以为常了也就不哭了。那些卫生兵忙得没时间吃饭睡觉,没条件洗澡,有些当时也累垮了。由于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历经几个月的“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从此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那部队离开洋溪,沿涟水河步行经桥头河到娄底,在洪家洲歇息几天。经过连续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我父亲的身体也被严重摧残,加之他年小,思母心切,请求退伍,部队首长看在他年小病弱的份上,在洪家洲停留时同意他回到了父母身边,从此离开部队,一生务农。
他老人家常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抛颅头洒热血的先辈们的无私付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矗立于世界的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