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红色头条(中医系列报道之二):高手在民间——记振兴中医践行者郑军(组图)
2020-06-02 17:37:34
作者:吴志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郑军先生在轩辕帝前留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郑军先生2018年与四川白血病康复者在成都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郑军先生2018年六一儿童节弹古琴。(中红网红色图库)

国医启蒙学员六一儿童节表演八段锦。(中红网红色图库)

郑军先生参观孙中山故居。(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2日电(吴志云)

    走近郑军,就是走近了博大精深的中医。——采访手记

    引 子

    正名中医,捍卫中医,精诚中医,献身中医,是我的生命价值。
    注重中药,追捧中药,应用中药,提升中药,是我的人生追求。
    尊重生命,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献身歧黄,是我的至真情怀。
    学习国医,弘扬国医,传承国医,发展国医,是我的伟大梦想。

    ——郑军的话

    二、时代的召唤,脱颖出一位执着中医的传承者

    2020年4月22日晚上7点钟,我在北京住所视频电话采访郑军。

    话题是由“请郑老师解读一下中国中医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开始的。

    郑军​说:“吴书记,您这个题目出得很好,但太大。我不是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宏观管理者,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中医。但,我毕竟已在中医世界闯荡了30年,确实有对中国中医式微而切肤之痛的感慨,确实有对国人失去中国中医自信而难言之隐的感受。当然,我还有一肚子民间中医艰难行医的苦水,还有一大堆像苦胆汁一样无法排遣的苦衷。”

    我没有预料到,访谈双方会在如此沉重的语境中展开。

    我与郑军是结交多年的朋友,我了解郑军的个性风格,我知道郑军的从医经历,我坚信郑军的“管见”不乏“中的”的妙论。但我心中还是不由自主地生出本次交流“不欢而散”的担心。

    仅仅停顿了数秒钟,郑军居然侃侃而谈——

    “中国中医药传承不够,存在西化严重的思路倾向​。”这是郑军亮出的第一个观点,不含糊,很鲜明。郑军认为:西风东渐,但不能丧失东风自信;学习西医,但不能砍伤中医自身。中国中医受限于西医束缚之手为时已久,中国中医自感自认自卑甚至麻木迷惘弃从,让人寒心之至。只要是不戴有色眼镜去客观直面正视现状,中国中医药继承弘传之路已经、正在、仍将走偏,而且被削弱薄弱甚至虚弱之态,显而易见,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比如,中国中医药在医疗教育体系中的空白,就是很不应该、让人瞠目的。比如,体制上的、政策上的、管理上的缺陷,致使中医发展的文化根基在丧失、中医医院失去了固有的本色,等等。

    讲到这儿,郑军有些激动。问:吴书记,你知道“南京抗争”吗?

    原来,这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末的故事——那时,西医已被捧上“唯我独尊”的地位,甚至“政府要废止旧医(中医),颁布法令推崇西医。”中国中医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中医“孟河医派”拍案而起,联络有识之士,请愿政府部门。1929年3月17日,政府安排中医与西医“打擂”,经过唇枪舌战,据理力争,最后“留下”中医。悲壮激越的这一天,时称 “国医节”。

    如今,91年过去,尽管民间对 “国医节”尚有念想,但早已成为历史记忆的碎片。郑军悄悄告诉我:某知名中医大学,正在呼吁以黄帝、神农氏纪念日作为中国的“国医节”呢。我也悄悄问郑军:可能吗?郑军大声道:按南怀瑾先生“国运上升将有200-300年的期限”的说法,中国正在走上坡路。盛世国运伴随文化新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就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活着的文化。所以,中国中医一定会随着国之运势,会向好、在向好、能向好。

    我想:若能如愿,则中国中医扬眉吐气矣!

    在分析中国中医存在问题的原因时,郑军直言不讳:“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早已掌握了话语权的西医,客观上存在扼杀遏止弱化中医的故意,加之政策有点偏、利益在作怪、关系解不开,使医之初、心本善的中医被禁锢在重围之中。”

    郑​军此说,言简意赅,切中时弊。我是非常认同的。

    郑军并非一味​诋毁西医。他充分肯定百多年前西医“乘着宗教和慈善之舟”强势驶入中国医界后,在救死扶伤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很怀念中西医在中华大地上曾经并存并重并立的“蜜月”时光。郑军说,但幸运中的不幸发生了,因为“有了我就用不着你”、因为“既生瑜何生亮”的碰撞,一场中西医之间的“遭遇战、阵地战”,还是应着固有和人为的作用无法避免地发生了。在这场博弈中,“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丢盔弃甲,丢城失池,全线溃退,奄奄一息;而且砍你不商量,置之死地而后快。” (郑军语)

    “不过,经过这次武汉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之战,中医在救治病患过程中发挥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空前巨大的成就。重症西医专家用西医治,结果治死了,在生死面前西医理论居然不堪一击!西医的体系崩溃已为时不远。我相信,这次疫情后,关于医学、医疗等许多方面,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郑军说。

    当话题转到“中国中医的地位作用”时,郑军是恭敬有加,讲得很来劲。他说——

    中国中医的体系是最完善的,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中国中医理论是基于道家哲学学说基础之上的,是建筑在对“天地人”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一门科学。

    中国中医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假黄帝之名成书传世,成为中国中医的滥觞。

    中国中医学,是神授的医学,是皇天厚土赐予和引领的医学科学思路。《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那个年代,没有Ⅹ光、显微镜,没有人体解剖术,
    为什么它的精准描述,甚至到今天还做不到的医治之术,能说清人体和百病?可想而知,中华民族的古贤是多么的智慧,古老的中医是多么的高超。

    在以往和最近的交流采访中,郑军多次讲到,自己是“草根”,没有任何人事“背景”,更没有丝毫权力“支撑”。他毫不隐讳:自己学中医、做中医,缘于父亲患病不治、英年早逝的“无奈”和“被迫”;初衷是学会“看病”,帮助自己和他人减少痛苦。郑军跨出这一步后,“自己行中医、挺中医,完完全全是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和教化,以至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能自拔。”(郑军语)

    郑军能学成中医,是他对中国古老中医的认知度很高。比如,他的所谓“中医理论源自道教哲学学说基础”之说,就不失为高论。郑军崇拜的“药王”孙思邈、“神医”陶弘景、“药物化学大师”葛洪,就是道士中的翘楚。“医圣”张仲景虽非道士,但谙熟于道家学说,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中医的灵魂所在。郑军认为:孙思邈《龙宫三十禁方》的由来,“不仅仅是传说,绝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由“龙王”传出来的。《易经》也是神授的。这个现象,正如冰心 “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 所言,发韧之初就是高峰了;因此千百年过往,中国中医的巅峰巨制《黄帝内经》无人超越,中国道家的修炼内涵无法逾越。

    作为一名自学成材的民间中医,郑军特别追崇汉代“医中圣人”张仲景。郑军说,张仲景由朝廷命官嬗变为“医圣”,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迫”过来的。当初因为家族中生病死亡的人太多、百姓民众缺医少药患病致死的现实残酷,所以他琢磨起医学,立志于“救万民于病死,扶百姓于痛伤”。郑军崇拜张仲景的仁心仁术,“医圣的学识,不是断章取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是认识人体的治病体系。”(郑军语)

    郑军对中医“脉学”情有独钟。郑军认为,公元前2500年神医扁鹊传下来的中医“望、闻、问、切”诊脉技术,是中医“脉学”的一座高峰。在效法传承中,郑军的“微观脉学”颇有创新,被称为“郑军有一双B超的手”。郑军享有的这个美誉,是有丰富内涵的。

    比如,郑军“一搭脉,就能从脉象看到人体内的肺结节、肾结石、甲状腺、子宫肌瘤……”不需B超、不用X光等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病患信息情报,是郑军利用“微观脉学”超常规超常人精准施治的特别之处,代表了中医向纵深发展迈进的一个方向和方位。

    郑军认为,“人的不良情绪对脉学的临床把握有直接影响”。而郑军的长处,即“能通过脉象观察到情绪对人体脏器的影响,哪怕是极细微的影响。”郑军的“情绪脉学”与一般脉学不同。他说,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如,有人受恐遇惊,会导致肾气下泄,尿滴不断。对此,郑军总结出一个“立竿见影”的经验之谈——“话聊”(话疗)。他认为,百病由心生,心开解百病;有些病从表面看很特征,但内里却并非;郁闷的心结之锁,用“聊之匙”去打开,一拨就通。“我看病,不求快,注重聊。因为人是会思想善思维的高级动物,通过聊天,句句话儿落在心坎上,让患者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和信赖,就是情绪脉学起的先导作用。”(郑军语)

    郑军让我告知患病的朋友:草木果石是“形而下”的药,心领神会是“形而上”的药。然而,因为目前郑军的“微观脉学”鲜有人提,所以构不成理论体系。对此,郑军表示将持续不懈地总结提高完善,为未来的体系构成,作出开创性贡献。

    我从心底里赏识“郑氏脉学”,在电话这头点赞。郑军在电话那头委婉一笑,说:“中医脉学,今天是被医生忽略了,我只是把它再捡起来。”

    郑军对自己运用“整体观”施治,充满自信。“所谓整体观,简言之,就是不能头痛医头、脚疼治脚。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必须用整体观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我觉得,我用微观脉学把握人体观察,从整体下手,已经非常成熟了。”(郑军语)

    这是一个真实病例——郑军有个同事的父亲,喉咙疼痛,吞咽困难,动过手术,效果不佳,欲再度手术。郑军了解到该病人有肝胆、脾胃、痔疮等基础性疾病,认为不能简单通过手术解决问题,必须着眼整体、解决局部、兼顾全身。经过郑军整体用药,这位69岁的“肝火太盛”倔老头,肝胆之火降了,脾胃之寒祛了,喉疾也就自然解除了。我问郑军:“治该病花了多少钱?”郑军答:“开出的一副药不到200元,患者服用7天痊愈。”再问郑军:“如果此疾做手术要花多少钱?” 郑军说:“可能要个万把块甚至还多些吧,而且还不能根治。”我听之,愕然。

    郑军对自己的中医“整体观”十分自信。他强调他的这种方法,“在整体兼顾的前提下,对特殊情况病症亦可做到快速诊断、模块化处理、批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单位时间率,提高看病效率。”比如,郑军的“白血病处方”,不用阿胶就可以升起血小板,而且升后不降。“我用中草药解决血小板问题,不须输血,毋须放化疗,花钱极少就见效,完全可以申请创新并获奖。”(郑军语)

    四川资江男孩,6岁时患白血病,为治病倾家荡产,还众筹过。9岁时,家人慕名找到郑军恳求给孩子中医治疗。郑军见病孩家庭经济特困,干脆连诊费也不收。他让患者吃了4剂药,仅花560元,结果恢复很好。去年暑假,正常入学的11岁男孩,与奶奶、妈妈、阿姨一起4个人,专程乘飞机过来感谢郑医生的“救命之恩”。

    “郑军,你看病擅长什么?”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提问郑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头条(中医系列报道之一):高手在民间——记振兴中医践行者郑军(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长白山江岗志略》研究之圆虹
·特稿:回想民盟先贤出版的中译本里排印着第一次用铅字印出来的毛泽东的一首诗作
·红色头条(中医系列报道之一):高手在民间——记振兴中医践行者郑军(组图)
·特稿:湘潭大学刘建平教授新著《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育人研究》出版发行反响热烈(图)
·特稿:苗乡里的红色记忆
·特稿:只有中医才有资格解决糖尿病的难题
·特稿:广积庵妈妈
·特稿:杨铁城——冀中回民支队的早期领导人(图)
·特稿:“信仰与责任”不忘初心为人民暨电影《红军沟的故事》历史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海陆丰,93年前的“红色首都”(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头条(中医系列报道之二):高手在民间——记振
齐雪芹:戒毒歌:冰玫瑰(图)
《长白山江岗志略》研究之圆虹
阚世良、安学斌:《长白山江岗志略》研究之圆虹
特稿:《长白山江岗志略》研究之圆虹
特稿:回想民盟先贤出版的中译本里排印着第一次用铅
我用当代科学语境进行解读让一些西医开始扭转对中医
金日光:我用当代科学语境进行解读让一些西医开始扭
红色头条(中医系列报道之一):高手在民间——记振
劉沛勛:一個中國促進統一(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