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跟随父母到达辽宁省大连市,得以进学校念书学习,1956年随父母迁居北京。随后入北京航空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习。1961年,徐文惠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分配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历任军医、主治军医。
“文革”中,徐文惠同志遭到关押迫害。她曾把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埋藏起来,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历史图像。
上世纪80、90年代,徐文惠同志曾在香港的国有企业工作。后为照顾母亲周东屏和患重病的弟弟徐文忠回到北京。随即开始搜集、整理关于红二十五军、长征女红军、徐海东大将的历史资料。二十多年来,在她的组织协调和不懈努力下,拍摄、播出了文献纪录片《大将徐海东》(5集);出版了画册《徐海东大将》;协助国家邮政部门制作了纪念邮折、邮册、明信片《开国大将》。特别是2006年,她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制作的邮册《巾帼英雄》,第一次较系统地记述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四路长征女红军的业绩。
徐文惠同志在许多同志的支持赞助下,先后组建成立了北京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和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承办或与兄弟研究会合办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在此次疫情期间,徐文惠同志胸怀大爱,积极地向她的家乡大悟捐献了抗疫物资。近年来,举办了《忠诚之歌》、《巾帼英雄》大型图片展览,并在安徽、湖北、陕西等地赞助恢复了多处红二十五军的革命历史纪念地。
在搜集史料、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徐文惠同志去过不少老根据地,老区的乡亲们往往能叫得出她和哥哥的小名——“小松子”和“小林子”,这使她没齿难忘。她在陕南、陕北赞助了小学,向陕西、青海的中学捐助了电脑和书籍。她时常回大悟老家,与哥哥、姐姐、弟弟们一道,把父母亲的大部分遗物捐赠给了老家的博物馆。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徐文惠同志时刻不忘父母亲的教诲,不忘自己童年开始就穿军装,一生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她不愿增加国家的负担,主办的许多活动都是自己或儿女出资。她生活简朴,她为人谦和,出口便是“兄弟姐妹”。
在徐文惠同志离开我们之际,我们要对她说一声:走好,我们永远的文惠姐!
徐文惠同志永垂不朽!
开国上将杨得志夫人、年愈九旬的石莉在女儿杨秋华搀扶下,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送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周总理侄子周秉和(左)与刘亚楼之子刘煜滨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朱德外孙刘建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云之女陈伟华(右二)与徐文化惠之女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毅之子陈昊苏(左二)来到八宝山与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徐向前之子徐小岩与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粟裕之子栗戎生夫妇与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粟裕之子栗戎生夫妇(左一、左二),宋之光之子宋扬之(左三),董必武之孙董绍新夫妇(左四、左五),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粟裕之女粟惠宁(左一)、黑伯理之子黑良杰(左二)、高岗之子高燕生(左三)等革命后代,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赓之子陈知建与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黄克诚大将之子黄煦和夫人张小娴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罗青长之子罗援(左一)、罗振(左二),刘忠之女刘蒨(左三),石志本之子石磊光(左四),向徐文惠送上最后的军礼! (中红网赵朋洋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