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正文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红旗渠上的排险英雄——任羊成
2012-05-25 15:30:23
作者: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编辑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任羊成,1928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出生,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古城村人。1946年10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5岁在本村当儿童团长,青年时期参加民兵,积极支援前线,参加解放河南汤阴县的战斗。1950年担任林县任村区基干民兵连长,后任农业初级社社长。1958年踊跃投身林县的山区水利建设,在南谷洞水库工地干了3年,在红旗渠工地干了10年。此后,继续为林县水利事业奋斗,把自己一生中的大好年华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症结所在,千百年来,人民都在想水、盼水、找水……

    改造自然 时代先锋

    1957年,县委书记杨贵代表林县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号召,在林县土地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造自然、大兴水利的群众运动。任羊成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列。

    1958年农历正月初九,任羊成响应县委号召,带领98位农民兄弟,每人自带铁锨、镢头等生产工具以及10天的粮食和20斤干柴,到了南谷洞水库工地。南谷洞水库坝基长350米,底宽200米,高83米,需要上百万方的石料。为了工程需要,连大炮仗也没有放过的任羊成被任命为爆破队长,领导一个300余人的爆破队,爆破开山解决石料供应问题。他和工友们一起在干中学、学中干,自己用棉纸、水泥袋做炮捻,装炸药,从5斤、10斤开始,学会放炮、爆破。3年后,修建南谷洞水库接近尾声,还未竣工,引漳入林工程(即红旗渠)开始动工,任羊成又带领15名队员,于1960年2月11日转入红旗渠工地开始新的征程。

    1960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内有自然灾害,外有苏联逼债,粮食和物资极端匮乏。引漳入林(红旗渠)工程在此时动工,真是迎着困难上、顶着风浪走。红旗渠渠线在太行山崇山峻岭之间,其艰巨程度是南谷洞水库工程无法相比的。

    任羊成带着挑选出来的15名爆破队员,每人背着被子、钢钎、大锤、炸药箱步行到山西石城工地,一天水米未沾牙。任村公社书记刘乃杰说,你们一天未吃饭,让伙房照顾一点。用秤称红薯每人一斤半,比平时多半斤,狼吞虎咽吃到肚里就像没吃一样,肚子仍然是空的。装八桶水大锅熬的稀饭,用勺子从锅底捞上来像菜梗一样的东西,吃到嘴里是苦的,喝到嘴里的汤也是苦的,就着煤油灯一看,原来熬的是一锅切碎的红薯秧!

    晚上睡觉怎么办?有一个人领着他们16个人到了石城村西一座土崖前,指着土崖壁上用石灰水画的圆圈说:照着圆圈打窑洞,小圆圈住一个人,大圆圈住两个人,自己动手自己住。

    天色已晚,没有其他工具,只有用随身带的钢钎掏窑洞。到后半夜只掏够一尺来深,大家又乏又困,将就着背靠背把被子围着身子打了一个盹。4点半钟吹响起床号,5点钟吃饭,每人一斤蒸红薯,喝的仍然是红薯秧熬的汤,5点半正式上工,上工时天还未明。

    虽然条件艰苦,民工情绪却非常高昂。同志们憋着一股劲,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有党的坚强领导,坚决在太行山上挖出一条渠,把漳河水引到林县。以任羊成等16人为骨干扩大的200多人爆破队伍,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在从渠首到豆口村8华里长的渠线上规划了56个炮眼,最小炮装药1500斤,最大炮装药5000斤。炸药不够用,就掺上食盐和锯末。用了一个月打成炮眼并装填了炸药。其他民工在这一月时间内修筑沿渠线的道路,便于通行和运送修渠物料。

    放炮时间选在前半夜,附近群众躲起来,8华里长的渠线上56个爆破点,两个炮手从中间开始依次往两头点燃。3小时内沉闷的爆炸声此伏彼起,渠线所经过的大小山头一律削平,从半山腰开出了一条20米宽的渠道工作面。

■ 空中排险

    渠线工作面紧靠半壁山崖,崖壁上残留有爆破后的活石、浮石、无根石,遇有风吹或震动会滚落下来砸伤施工的民工,所以爆破后必须立即清除这些险石。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任羊成和他的队员们的肩上。他们身系绳索从山顶坠入半空,宛如空中飞人荡来荡去,用钢钎、铁锤、钩杆把崖壁上的一块块险石清除掉。由于常年累月身束长绳在空中作业,任羊成的腰部磨成一圈铜钱厚的老茧,像老树皮一样坚硬。1966年,新华社资深记者,后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采访任羊成时看到围腰一圈老茧,忍不住热泪盈眶,将这感人的一幕记述在他的《两张闪光的照片》一文中,这篇文章后来收入穆青同志的力作《十个共产党员》一书。

    对于每个爆破队员来说都面临着爆破和排险的双重生死考验。作为队长,任羊成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不顾艰险伤痛 凸显铁汉本色

    1960年下半年在鸻鹉岩工段排除险石,任羊成仰脸观察险石情况时,被掉落的一块小石头砸到嘴上,砸断四颗门牙,压住舌头发不出声音,情急之下他用老虎钳别掉断牙,顾不上满嘴鲜血和钻心的疼痛,坚持完成排险任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以诗参战 以诗证史——朱子奇
·下一篇:《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苦命孩子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虎根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毛主席永远活在藏族人民的心里——吴泽刚(赤尔登)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一片丹心献给党——李秋泉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建东方毛泽东网的红色收藏家——刘廷汉
·陶铸女儿:只有打掉特权才能彻底打掉腐败温床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再唱东方红 东方大地春——姜银林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热心收藏毛主席照片三十五年——梁国忠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中国收藏毛主席著作第一人——张迪杰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为了一个神圣的红色文化梦想——李岳辉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唤起对红色时代的追忆——陈志全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二十年的伟人情结——崔启运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