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汉,1954年10月生于山西大同。1972年参军,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转业到武汉电视台艺术中心至今。1976年,他开始收藏各种红色著作和书籍,尤其是有关毛主席的一切资料。到武汉后,他每天都要到旧货市场“淘宝”。35年来,他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物品,特别是数万张各时期的毛主席画像。从2008年开始,他着手制作个人网站,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红色教育网站。其事迹多次被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报道。
不应该忘记新中国的缔造者
刘廷汉1972年参军后,在酒泉卫星基地当测量兵,测量导弹、卫星的飞行轨道。那时,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都是数以亿计地印刷、出版、分发或张挂,谁会想到收藏的必要?由于刘廷汉更多地学习毛主席语录、指示、著作,学习马列著作,逐步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革命军人,树立了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中国共产党员。在部队通过教育培养,他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正确,并不断收集有关毛主席的著作和歌颂毛主席革命经历的书刊。当连队建立图书室时,他把自己收集的部分马列毛书刊送到图书室,供战友们学习。当1976年我国主要领导人相继去世后,军队、地方出版了大量回忆文章和历史图片,刘廷汉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毛主席的画像、像章和著作。他的动机是质朴的:“不应该忘记新中国的缔造者!”
■ 刘廷汉和他的红色收藏品
1986年转业到武汉以后,由于当时大量的厂矿、单位、图书室、文化室、广播站的书刊转入废品站。部分下岗人员先期进入地摊市场,刘廷汉在地摊市场发现了他在部队很少接触的东西。武汉最早的文化地摊市场在武胜路新华书店门前,天天晚上五点钟人山人海,那一段时期他收集到大量老版书刊、相片、画片。随着市场发展、搬迁,几十年以来他跑向全国收藏市场,上海、广州、长沙、郑州、北京、太原等。随着网络发展,他又在淘宝网、收藏热线网、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
■ 刘廷汉整理、拍照收藏的图片
苦寻“毛主席”的踪影
汉口三眼桥文物市场、武昌红楼前,满脸胡茬的刘廷汉常盯着地摊上的旧书旧杂志,或文物架上的旧家什,苦苦搜寻着“毛主席”的踪影。有一种1948年版《毛泽东选集》,1989年时的市场价5000元,很难买到。刘廷汉逛到汉口古德寺旧书店,发现了这一遗宝,店主索价仅20元。无数趟跑古德寺旧书店,他居然又买到2种40年代的《毛选》。三镇所有的文物市场、旧书店,他都隔三岔五去转一转。
到外地出差,刘廷汉必逛的也是旧书摊和文物市场。1995年出差广东顺德,转到一处工艺品商店,他发现一尊毛主席紫砂半身像,马上掏钱。今年到太原,看到2件“文革”时期镶框毛主席玻璃画像,他不嫌携带不便,立即买下,乘汽车坐火车,辗转带回武汉。
有些旧书摊摆出一摞“文革”杂志,能卖出几本是几本,但对刘廷汉来说就不同了,那些封面和插页上的毛主席画像,舍此上哪儿去找?他不露声色好,花几块钱买几本杂志,裁下几张、十几张毛主席画像。
有几次不小心泄漏了秘密,货主以奇货可居,来个狮子大开口。刘廷汉就做书贩的思想工作:“你卖给我,算找到真正的买家了!”有人吃他这一招,送他一个人情。有人越听越觉得奇货可居,刘廷汉只好破费买下。
收藏分类和成果
为了收藏,刘廷汉工作30多年的收入几乎全投了进去,银行里一分钱存款都没有。
■ 刘廷汉收藏的毛主席图片
刘廷汉在电视文艺界干了30多年,收入不算低,但他至今仍然住着单位分的不到70平米的宿舍,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物件,绝大部分收入变成了一件件红色藏品,有关毛主席的藏品数以万计:手迹磁卡、画像磁卡、遗址磁卡,文革时代的语录唱片、颂歌唱片,水彩、水墨、素描、漫画、油画、雕塑形式的毛主席像,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毛著、各种毛主席的书籍等。床头放着《毛泽东大事典》,每天翻看;床头柜中塞满有关毛主席的著作,偶尔取出拜读;藏品摆不下了,塞进了厨房。连儿子的小天地,也被有关毛主席的著作包围着。
刘廷汉的红色藏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书刊:相关毛主席语录、指示、著作,相关毛主席革命经历的回忆文章、图片、画片、杂志上万册。
■ 刘廷汉收藏的毛主席像
■ 刘廷汉收藏的毛主席语录
二、毛主席像片、照片,包括书刊、杂志、封面、插页,几万幅。
三、相关毛主席的画页画刊、插图的书刊杂志。还有早期的相关小人书、连环画、文化补习读物。
四、杂件、工作证、纪念证、邀请书、奖状等几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