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就势,创立最早的红军学校
1929年,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当时有红四军随营学校,当年11月,更名红军学校。1930年初,红四军离开闽西,红军学校归中共闽西特委管理。
为培养一批军事指挥与政治思想工作干部,以适应闽西地方武装发展的需要,闽西特委于1930年1月,在红军学校基础上开办闽西红军学校。1930年3月,闽西红军学校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4月10日,改称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址设于龙岩县省立第九中学内,校长蔡升熙(蔡未到职,改为贺沈洋),政委邓子恢。5月,在闽西各县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招生布告”,公布建校目的是造就排、连长人才,名额140名,资格:①忠实勇敢者;②无反动行为,对革命有深切认识者;③18岁以上24岁以下者;④身体强健无传染病者;⑤有活动能力者,粗识文字者。考试科目:体检合格,革命常识口试。修业期限4个月。
军校于8月份开学,学员以闽西、闽南一带为多,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如上海大学、香港海员工人,第一期学员有200多人。军校完全正规化,按照黄埔军校的一套治学,校风严肃。
古田会议之后,军校也贯彻学习古田会议,反对军阀作风,搞民主化。士兵委员会活动很活跃,一个月一次民主生活会,校长、区队长、中队长也参加,学员们提出教官存有旧军队的打、骂作风,过份严格要求。今后有所改正。
设在龙岩的中国红军军官学校,是我军创办较早,也比较正规的红军学校。它为红军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对提高部队军事政治素质,起过重要作用。
1930年12月15日因敌杨逢年部侵占龙岩城,第一分校退出龙岩城迁至龙岩大池,改校名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为纪念彭湃、杨殷烈士而定名)第三分校,校长萧劲光,政委张鼎丞。1931年春,第三分校又搬到永定虎岗,9月初迁入长汀县城,9月中旬迁至瑞金。10月,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与红一、三军团随营学校合并,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
闽西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刘忠中将、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罗元发中将、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蓝庭辉等都毕业于中国红军军官学校,他们都是我军高级将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倡导妇女解放,创办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
1929年7月,在毛泽东的倡议和红四军的帮助下,闽西苏区创办了新泉工农妇女夜校。这是闽西苏区第一所妇女夜校,也是闽西苏区妇女教育的开端。
新泉妇女夜校实施了新的教育方针,党员除了学习《看图识字》《识字课本》,学唱《国际歌》《妇女解放歌》等革命歌曲外,还学习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夜校教员最初是由苏区干部轮流担任,后来逐步实行了“兵教兵”的方法,由学员边学边教,提高了教学质量。
新泉妇女夜校开办时学员仅为15人,年底增加到100多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泉区苏维埃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办起了18所妇女夜校,学员达到700多人。
“工农妇女上夜校,读书识字开了窍;封建礼教全打倒,三从四德全不要。”这首山歌充分反映了广大妇女在参加夜校的学习后获得了思想解放,提高了思想觉悟,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洪流中,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发达印刷业助推宣传新局面
闽西苏区的印刷业相当发达,而其中又以长汀县城的毛铭新印刷所最为出名。该厂拥有3台石印机,1台四开铅印机以及其他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印制出来的产品字画清晰,图像绚丽,很受用户欢迎,成为长汀周边闽赣10多个县中设备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印刷厂,对革命宣传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红四军首次入闽在汀州驻扎17天的时间里,毛铭新印刷所24小时轮班生产,赶印了大量的宣传品,如党的《十大纲领》《红四军布告》《告民众书》《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告绿林弟兄书》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毛铭新印刷所更具有用武之地。该厂主要印刷当时少共中央编辑出版的《青年实话》,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主办的《苏区工人》以及当地党政机关的文件、宣传品。当时中央苏区其他印刷厂在受到敌人物资封锁后,纷纷利用毛铭新印刷所原有的商业渠道采购物资,互通有无,技术上互相交流,全工协作,长汀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苏区政治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毛铭新印刷所于1933年迁至瑞金,不久,印刷所将其全部印刷设备捐献给了团中央,此后正式更名为《青年实话》印刷所。
卫生事业始创汀州,福音医院传福音
福音医院和院长傅连暲分别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红军医院和第一位红色医生。福音医院位于长汀县城的古街区东大街,背靠风光秀丽的卧龙山,占地1655平方米。医院原是一所教会办的医院,内设急救室、门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化验室、药房、药库和传道师住房,共有医护人员9人,病床20张,医疗设施比较先进,药品和药材都由英国进口,包括铁病床以及一套做眼白内障手术用的工具。
1927年9月,福音医院为南下广东的南昌起义军收治了大批伤病员。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城。当时正值天花流行。为了防止天花病在部队中蔓延,傅连暲带领医护人员医治了红军伤病员,还主动为全军官兵接种了牛痘。福音医院成了一所不挂牌子的红军医院。
中央苏区形成后,长汀已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福音医院也成了中央苏区最大的一所医院,医院还附设了休养所,毛泽东等许多中央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前来治疗休养。傅连暲仍为院长。傅连暲还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培养造就了第一批医务工作者。
1933年初,在毛泽东的动员下,福音医院迁往瑞金,正式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后改称苏维埃国家医院),傅连暲把整个医院和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中央红色医院,为此,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称赞他是“苏区第一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