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件事后,父亲当即给了这位新兵3块大洋,又让副官给当地政府写信要求严惩凶手。事后,他又将这位新兵调到自己身边的警卫营,时常给予关怀照顾。在那个年代里,父亲作为一名高级将领,能够做到这些是很少见的。正因为这样,父亲在官兵中拥有很高的威信。
1937年12月初,父亲回到老部队后,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在欢迎会上,父亲高声说:“我们没有为国家为民族殉职,这是我们的耻辱。现在敌人气焰嚣张,正是我们戴罪立功的时候。我们只有下定死战的决心,与敌人一拼到底,才能求得国人的谅解,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父亲走上抗日战场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民族解放拼搏。
1938年3月,日军集中重兵进攻台儿庄,在临沂与庞炳勋率领的第三军团发生激战,庞炳勋部队伤亡惨重,指挥部命令父亲率部增援。父亲与庞炳勋原本都是西北军的将领,原来矛盾很深。父亲以民族大义为重,接到命令后立即指挥部队赶往临沂,出其不意对敌发起攻击,突破敌人防线。退守临沂城内的庞炳勋部队倍受鼓舞,士气大振,开城出击,日军受到前后夹击,一夜之间被歼灭2000余人。随后,父亲又率领部队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为取得台儿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父亲尽心作战、顾全大局,受到大家的赞扬。
这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后,父亲给自明叔叔写了自天津别后的第一封信。信中写道:“方今寇益深矣,国益危矣,吾辈军人责亦重矣。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止。”正因有这样坚定的信念,父亲作战极为顽强,屡次率领部队重创日军,日军对父亲又恨又怕,而官兵则对父亲更加敬重,称他为“活关公”。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看到日军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本来率领部队防守襄河以西的父亲,毅然率领部分官兵东渡襄河抗击敌人。渡河后,父亲率领部队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随后,日军以重兵对父亲所部进行合围。为牵制日军主力,争取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父亲力战不退,最后身中7弹,不幸牺牲。
父亲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群众哭拜英灵,为他送葬。延安各界1000余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主席亲笔为父亲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父亲牺牲那年,我还不满17岁。但父亲那为民族而战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永生难忘!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