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云女士看望张自忠将军的战友。本组图片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青松垂立,群山肃穆。昨天是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70周年纪念日,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及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翁杰明与87岁高龄的张廉云女士在北碚梅花山张自忠烈士陵园为张自忠将军的铜像揭幕。
今年87岁高龄的张廉云,是张自忠的女儿,这次携20余亲属专程从北京赶到重庆,与来自北京、山东、湖北和重庆等全国各地的250余人一起参加纪念活动。
据北碚区民政局局长张彬介绍,张自忠铜像由锡青铜雕塑而成,身高2.5米,基座高1.5米,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设计。陵园内还制作了一幅抗战浮雕,长23米、高4米、宽3.8米,上面雕塑了25人,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状况。国家民政部、国家发改委曾拨款400万元,北碚区财政拨款配套资金20万元,用于张自忠铜像雕塑。
纪念活动现场,北碚梅花山小学少先队张自忠中队的学生在献词时表达了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参加纪念活动的各界人士敬献了花篮,绕墓一周,并将胸前佩戴的白花放在墓上。
张自忠将军是山东临清人,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在湖北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他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方面在战场上壮烈殉国的最高将领。
专访张廉云:报上获知父亲牺牲 开始以为日本人在造谣
在现场,张廉云老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回忆了自己眼中的一个父亲形象。
重庆商报:还记得和父亲的最后一面吗?
张廉云:大约是1937年9月的一天,父亲突然回到家中。没过多久,他就戴着帽子穿着长袍离开了。我爬在二楼的栏杆上,看着父亲远去的背景渐渐消失。没料到那竟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我们家有秘密电台,是专门用来和父亲联络的。大概在1940年5月份,在湖北的父亲发来电报说,打算接我们去玩。从那以后,再也没父亲的消息了。
重庆商报:您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父亲阵亡?
张廉云:那时,我已随家人到了上海,是在《申报》上面获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开始还以为是日本人在造谣,后来叔叔来到我家,安慰我一定要坚强。叔叔告诉了我实情,我犹如坠入深渊,一下子懵了。
重庆商报:听说您在北碚读过书,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张廉云:是的,后来复旦大学内迁到重庆北碚,我到北碚读了两年书。当我第一次来到梅花山时,刚到山脚,我就忍不住哭了起来。由于学校离父亲的墓地不远,只要有空,我都会去陪伴他。
重庆商报:有传闻说您母亲是绝食去世的,是这样的吗?
张廉云:这不是真实的。当时母亲因患子宫癌已到晚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父亲牺牲后,我们没把消息告诉她。三个月后,母亲的病情持续恶化,弥留之际,我们才对她说了实情。
昨日,北碚梅花山张自忠烈士陵园,张自忠将军铜像揭幕仪式现场。本组图片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讲述
警卫眼中的张自忠 自己负伤还将马让给伤员
家住沙区的曹廷明老人今年96岁,昨日在儿子搀扶下坚持来到纪念活动现场。曹老告诉记者,台儿庄战役后,他加入张自忠将军的部队,并给他当警卫。
他回忆说,有一次作战时将军负伤了,部队又要连夜急行军。但当将军看到战士搀扶着伤员艰难前行的样子,便将马让给伤员骑。部下随后找来滑杆要抬他,也被他让给伤员坐。
“那夜行军要趟过一条小河,一名连长弯腰要背将军过河,也遭到拒绝。”曹廷明说。
参观者在缅怀张自忠将军。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市民眼中的张自忠 为民族大义而牺牲的英雄
刘先生是北京一家知识产权公司重庆分公司的负责人,今年5月14日,他在天涯网上发帖邀约网友同去纪念现场悼念张将军。他说,张自忠将军在他眼中是一位为民族大义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一直感动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