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赴陕西延安社会实践团在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顺利到达延安。开展为期三天以“喜迎十九大,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延安精神,感受改革开放给延安带来的全新气息。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在这里度过了最为艰苦的13个春秋。在这里,我们要亲身体会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明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应该“常怀忧国之心,恪尽兴国之责”。另外,我们还将深入了解并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走过的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体会当时的革命生活之态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枣园遗址——梅花香自苦寒来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据当地人讲,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
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枣园内的伟人雕像前合影留念
虽然走错了路,但是到达枣园遗址的时候,精疲力尽的队员们说:“都说长征难,到今天我们才真正知道有多难!” 1943年至1947年,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看到一代伟人曾经住在这样的窑洞里,实践团成员们心里感慨万千。随着导游走进这里的一间间屋室,看到那一幅幅画卷与图片,它们无疑都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艰苦奋斗的生活,再现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真实场面。在这里中共领导人制订了一个又一个正确的政治方针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祖国和平统一。枣园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老一辈革命家铜像,这些铜像启示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作风,时代在变也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意义,而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仍应不忘革命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八一敬老院——老战士们安享晚年的住所
“许多志愿者、部队官兵和学生,时常会来到八一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聆听他们讲故事。把这些历史告诉年轻人,要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敬老院工作人员梁克兴说。
实践团成员在公示栏前认真聆听敬老院负责人介绍敬老院概况
90岁的红军老兵,身穿军装,腰板挺直,当兵养成的习惯,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在位于陕西延安的八一敬老院里,这些参加过革命的老兵常常会和来这里的学生、志愿者们讲起曾经的艰苦岁月。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共产党人依旧能够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在他们身上,“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可贵品质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杨家岭遗址——革命伟人的旧居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此地也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
首先参观的是中央大礼堂——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走进礼堂从那一排排摇摇欲坠的椅子和颜色不复存在的摆设可以看出会址到现在还保持着当年的现状;同时,从那些发黄的图片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会议的盛况,大部分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这小小的礼堂内只为新中国的美好的未来。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队员们深入地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我们钦佩不已,如今我们拥有更好的环境怎么还能不珍惜呢,也有责任与义务将这种精神用心铭记代代传承。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才会换来我们今天能够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延安抗大革命旧址——应时代召唤成立的一所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
“罗荣桓、陈赓、李先念……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都在延安抗大接受过教育”。抗大的干部培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磨炼革命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奉献牺牲精神等。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形成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的经验,都有抗大精神和经验的延续。
延安革命纪念馆——忆往昔峥嵘岁月,怀先辈铮铮傲骨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革命纪念馆,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不仅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整个展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展厅内以大量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文献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让队员们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