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地理优越性,五台山形成了世界佛教圣地,也正是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缘,军事地缘,五台山形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根据地,在这块佛国净土上,滋生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革命领袖,仁人志士,国际友人的无数足迹,书写出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篇章。这次我们团队重走五台旧址,走近五台山上的红色文化,重温抗战烽火,缅怀革命先烈和前辈的丰功伟绩。
据史料记载,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告别延安,东渡黄河,4月9日,在进入山西境内已成为解放区的五台山地域时,突然天降大雪,部队无法前行。毛泽东环顾五台群峰,决定在五台山住宿。于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迎着漫天风雪,登上海拔2800米的鸿门岩,住进了塔院寺的方丈院。毛泽东一行在塔院寺只住了一晚。次日,从五台山出发,经长城岭,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彻底摧毁了蒋家王朝。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忆。当地政府特建“毛泽东路居馆”以纪念此行,其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这也是我们此行的重点和目的所在。
我们队员一行八人,于8月10日早上一路向东直达塔院寺。路居馆门两侧的木制楹联上刻着出自唐朝白居易《戒杀》的诗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刚走进路居馆大门,照壁上毛主席的题词便映入眼帘:“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路居馆内院落整洁有致,院内几棵树木苍翠摇曳,建筑格局与上世纪明末清初的四合院一样,朝南的正房内,摆着毛泽东半身像,转身便是毛泽东住过的西厢房,床铺、桌凳、洗漱用具,笔墨用品的复制品按原样陈列着,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木桌和炕沿之间的方台上放有一只铜茶壶。
正值暑期,路居馆内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老人也有小孩,其中许多都是从千里迢迢而来,只因想追随毛主席生前足迹,感受伟大领袖的不朽魅力。大家争相与院中央的毛泽东周恩来雕像合影,我们游览当天,路居馆内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此前还特别联系到路居馆馆长梁沈伟先生,他说,“从去西柏坡的路线图可以看到,毛主席当年是特意绕道五台山的。据民间说法,毛主席是想了解宗教界对共产党的看法。”毛泽东一行入住塔院寺的方丈院,只住了一晚,短暂的时间里,毛主席观赏了青、黄庙古迹,访问了汉、蒙、藏同胞;勉励农民努力发展生产,武装起来保卫胜利果实。
据梁馆长介绍,1937年,聂荣臻率领115师1部进驻五台山寺庙区。当时,虽是入冬季节,但由于五台山海拔最高处达3061.1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所以早已是白雪皑皑,寒气袭人,五台山僧会会长然秀和僧人们看到八路军官兵还没有穿棉衣,有的脚上仍然穿着草鞋,很受感动,各寺庙的僧人们主动拿出一批大衣和被褥等赠送给了部队,同时,还为部队首长腾出办公用房,并备好了生活用具,不仅解决了部队初到五台山高寒地区所面临的严重困难,而且也为八路军创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