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光的母亲宋淑英
山东乐陵市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里记录着苏晓光的外祖母、母亲、二姨参加革命的故事。
■ 口述:苏晓光 山东德州市“好家风宣讲员” ■ 记录:陈姝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在山东乐陵市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里,记录着我的外祖母、母亲、二姨积极参加革命的故事。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乐陵县,她们三人积极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火中……
外祖母为保护党组织牺牲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我的祖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和叔叔于抗战爆发后也加入了共产党。我外祖母、母亲、舅舅、舅母、二姨都在抗战爆发后参加了革命,都是秘密的地下共产党员。抗战中我外祖母、二姨先后为革命牺牲,人称外祖母、二姨和我母亲是“宋家一门三巾帼”。
我外祖母宋石氏,十六七岁时嫁给山东省乐陵县茨头堡乡宋集村富裕乡绅宋平南为妻,外祖父与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同宗。“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集村成了第一批抗日堡垒村,外祖母宋石氏家是著名的抗日堡垒户,舅舅宋书阁是宋集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抗日武装缺衣少粮,外祖母知道这是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队伍,带头捐款捐粮。1938年9月,萧华率领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乐陵,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外祖母把30余间房屋腾出来让八路军住下,嘘寒问暖,缝衣做饭。
1939年,日本侵略者对冀鲁边区实行严密封锁,五里建一个据点,三里建一个岗楼,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村里的党员秘密传达党的对敌斗争政策,都是在外祖母家接头。每逢这时,外祖母就为他们烧水做饭,站岗放哨,亲如一家。
1938年,以宋家儿女为基础,逐步发展建立起了附近的王明吴村、胡纸坊、吉张村的党组织,二女儿宋玉英任乐陵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儿媳乔秀清任村妇救会主任,小女儿宋淑英也就是我的母亲,任乐陵六区组织科长。在他们的带动下,抗战期间宋集村150户人家就有39名抗战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60多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
严酷的形势,使对敌斗争转入到了地下,残暴的敌人到处抓捕抗战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1944年的一天,由于汉奸告密,大孙据点的汉奸和鬼子终于将外祖母抓住。在据点里,敌人给外祖母使用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逼迫她说出谁是共产党,与八路军的联系接头方式,交出参加抗日的儿女。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外祖母宁死不屈,敌人没有获取一个地下党的名单和秘密联络点。唯一在宋集村中的舅母在地下组织的协助下托人搭救外祖母,直到将外祖母快要折磨致死,敌人才将她放回。回家几天后,外祖母就牺牲了。舅舅和母亲与外祖母感情深厚,却因在外奔波抗日,没能与外祖母见最后一面,忠孝难两全,舍小家为国家,带着悲痛和仇恨继续战斗。
姐妹俩一心向党为革命
二姨宋玉英1938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乐陵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
二姨是小脚,行动不便,经常骑着毛驴,夹个小包袱,以走亲访友的名义秘密进行工作,忙的很少回家。革命抗日,就意味着牺牲个人的一切,必要时牺牲家庭利益。二姨的女儿刘芝兰当时只有三四岁,每次二姨离家工作时,她就一边哭一边喊娘。至今86岁的芝兰表姐回忆起这些,仍然泪流满面。
1939年初冬的一天,二姨带领东大梁村的妇女去挖交通沟,被黄夹据点的日伪军发现。日伪军出动追击,二姨小脚跑不快,在急切的奔跑中被绊倒,狠狠地摔了一脚。人脱险了,但之后几天开始大量咳血,组织上紧急将她转移到后方医院治疗。不幸伤情恶化,几天后去世,时年32岁。1953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长子刘鹏13岁就投身革命,加入八路军平津支队少先队,后在八路军第115师师部任报务员。
亲人的牺牲,家园的被毁,在民族危亡关头,在家庭的影响下母亲也挺身而出参加了革命。
血的教训让母亲知道做党的地下工作,一切都要秘密进行,绝不能和任何人透露,稍有闪失便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位言语不多但行事稳妥的少女,先是以串门拉呱等形式,秘密发展党的骨干力量,一个冬天就发展了宋子新、杜海英、郝景华(河北人住宋集村姨家)等五、六名党员。自此,母亲全身心投入到抗战中。
1939年,母亲调任乐陵三区妇救会主任,之后又任五区革救会主任、乐陵县妇联主任、渤海地委妇联主任。为了保护自己,便于工作,在上级的建议下她化名冯毅,终生沿用。
母亲走村串乡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妇女贴标语,学识字;组织妇女做军衣,送军粮;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壮大党组织的力量,做这些工作多数时间是在夜晚,许多时候是一个人走夜路,她揣上两颗手榴弹就出发。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哪能不害怕,母亲后来说,天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走在路上总觉得好像有人跟着。后来有了一把袖珍小撸子手枪后,心里壮了胆。
母亲为国家为民族的言行带动了众乡邻,与群众结下了深深的鱼水情谊,母亲曾自豪地说那时候她工作和发展的村里的堡垒户,没有一个叛变投敌的。
有一次,母亲和战友们正在王怀玉村堡垒户董汝林家,日伪军突然进村了。母亲掩护战友一个个翻墙躲进了青纱帐,她再跑来不及了,转身进屋收拾好东西,拿起针线和董奶奶一起纳鞋底。敌人进来再三追问,董奶奶一口咬定这是她孙女,敌人什么也没有翻到,悻悻地走了。
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使母亲养成了高度警惕性。外祖母牺牲后那年的春节,母亲回到宋集村祭拜母亲,天不亮起身,她来到村头四处打望,忽然发现不远的壕沟里有影影绰绰的刺刀和十几个脑袋瓜子,警觉的她料想到是敌人!再回去通知乡亲们撤退已经来不及了,母亲掏出手榴弹向敌人扔了过去,举起手枪向敌人射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住了,以为中了埋伏,回过神来反击时,母亲借助熟悉的地形吸引着敌人向村西野外走,乡亲们听到爆炸声、枪声,急忙扶老携幼隐蔽到村南去了,敌人的扫荡扑了空。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冀鲁边儿女浴血奋战,抗战期间共粉碎敌人万人以上的扫荡5次,三千人以上的扫荡10余次,粉碎了敌人5次“强化治安”运动,钳制消灭了大量敌人,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牢记大爱为国、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外祖母、二姨、母亲“三巾帼”,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个个不让须眉,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宋家更是耗尽家财举家抗日,为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家族的一切。我们姐弟三人生活在革命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受到深刻教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有革命战争年代认识的一些老乡、房东来家里,母亲对待他们格外亲切,让他们住在家里彻夜长谈,临走还要给带东西,有时给钱给粮票。他们缺衣少粮有困难,母亲总是慷慨大方,无偿的资助。我起初对此不理解,母亲对我说:“若是没有这些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的保护,我们不知道牺牲多少回了,根本活不到现在,我们不能忘本哪!”作为宋家“三巾帼”中在战火中唯一幸存的母亲,对英勇牺牲的二姐的子女,把对二姐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二姐的子女身上,对三个孩子视如己出给予了极大的关爱,关心、照顾着下一代的成长,每周都要他们到家里吃一顿团圆饭。
母亲待人以宽、刚正善良、公道正派的品格使我受益匪浅,以致在后来的生活工作中不时提醒自己,做人要大度,做事要公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家的“宋家一门三巾帼”故事,是千千万万个抗日志士和家庭的缩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牺牲换来的,革命前辈舍身报国的红色家风,是家族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6年,冀鲁边区红色教育基地收录了她们三人的事迹,失散了半个多世纪的母女三人“团聚”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静静地向人们诉说那腥风血雨年代英勇的冀鲁边人民的流血与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