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1962中印边境反击战(组图)
2022-02-25 09:49:59
来源:民生文化
作者:民生文化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导言 

    为纪念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六十周年,西藏军区司令员、开国中将张国华的女儿张小康在采访当年参战老前辈、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战史研究者一起编写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一百问》,全景式反映了这次反击作战,特别是讲述了英雄、功臣、烈士、伤员等前线指战员和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

    北京受命

    1962年10月6日,为了打击印度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保卫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创造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条件,中共中央作出决策:对印度军队的进攻坚决予以反击。

    10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罗瑞卿开会,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这是党中央研究部署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杨成武、张国华、王尚荣、章汉夫、乔冠华、雷英夫等参加了这次会议。

    毛主席在会上说:

    “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是不行的。”

    会上,毛主席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军队有些战斗力,能不能打得赢?”张国华坚定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主席说:

    “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我们来体会一下毛主席的这段话:一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是正义之战,必将取得胜利,无论是顺利还是曲折。二是在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许我们打不赢”。

    战争充满迷雾,偶然性很大,胜败乃兵家常事。尼赫鲁不懂这一点,因为他缺乏军事生涯的历练。毛主席不仅懂得,而且非常强调这一点。“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这句话既是激将张国华司令员,更是责成军委、总参谋部和前线指挥员要考虑到打不赢怎么办的问题。

    所以,中央军委对于首战极为重视,在给参战部队的指示中特别要求:“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鉴于印度军队已做好大规模武装进攻中国的准备,总参谋部于10月8日向西藏军区发出了歼灭侵入克节朗的印军的预先号令。

西藏军区藏字419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预先号令进行动员

    张国华司令员在北京受领反击作战任务后,立即率领在北京参加全军训练会议的西藏军区参谋长王亢、军训处长顾草萍以及在京学习、治病的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卢华、155团政委乔学亭等干部,乘飞机经停西安、格尔木,到达西藏当雄机场后即换乘汽车,紧赶急走。10月13日一回到拉萨,张司令员就主持召开了西藏军区党委和西藏工委紧急联席扩大会议。

    张国华司令员在会上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后,兴致极高地告诉大家:

    “毛主席在中央常委会议上,望着地图沉思了一阵,最后指着印军据点,有力地挥了一下大手说:‘扫了它!’中央常委一致认为要打就要打狠,要彻底地消灭入侵印军。小平同志还指出要争取时间,并关心地向我询问了西藏的粮食情况。”

    张国华司令员在会上指出:“这次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影响深远,也是部队锻炼提高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能打好,不能打坏。现在一切都要围绕打仗,服从前线,把自己担负的任务落实下去,负责到底,现在北京就看我们的了,是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我们要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不怕困难,争取全胜。”

    他还提出了俘虏政策、群众纪律、战场纪律等方面的要求。

    会上,张国华司令员和其他军区领导研究和安排了各项工作,重点向参战部队部署了10项作战准备任务。

    张国华司令员部署完军队的作战准备工作后,又和西藏工委的领导研究了支前工作。张司令员特地找到地方负责交通的侯杰同志,要求他在24小时内为前线运送50车炮弹。虽然距离长达190多公里,路况很差,但侯杰还是组织地方支前力量在10多个小时内提前完成了这一任务。

    1962年10月15日,张国华司令员率领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的部分人员到达错那县麻麻,与先期到达的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副参谋长石伴樵等会合,并召集藏字419部队司令员柴洪泉、政委阴法唐等汇报情况。

    对于这种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快节奏的作战行动和工作,张国华司令员等军区领导进到西藏十多年来,早已习以为常。

张国华的前线指挥部旧址。这个指挥部离前沿阵地15公里

    定下战役决心

    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简称“西藏军区前指”)位于麻麻,距离印军在沙则设立的侵略据点只有15公里。

    麻麻是西藏错那县一条山沟里的小村子,过去鲜为人知,这时却成了西藏军区前指的所在地。由于张国华司令员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的克节朗战役,麻麻成为了一个历史名地。

    此时,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员的张国华司令员,最重要的职责、也是最紧迫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尽快定下战役决心。

    什么是战役决心?军界流传着一句名言:每个战役或战斗都要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指挥员的头脑里打,第二次才是在战场上实际打。这句格言中的“第一次打”就是指挥员定下战役或战斗决心。可见定下战役决心多么重要。

    中央军委决定,以印军主力入侵的克节朗地区为全线主要反击方向,集中西藏军区主力约2个师的兵力,在西藏军区前指的统一指挥下,对侵入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具有战略性质,兵力也基本达到了战役军团的规模,因而我军把这次反击作战定义为“克节朗战役”。这次战役是中印边境主要方向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一个战役,首战成败与否,对反击作战的全局关系极大。

    张国华司令员对克节朗战役定下了什么样的决心?并且是怎么样定下来的呢?

    定下克节朗战役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确定首先歼灭哪些敌人。

    总参谋部在1962年10月9日12时下达的《关于歼灭侵入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作战命令》中已经明确,首先歼灭印军1个营,并对西藏军区藏字419部队所属的第154团、第155团、第157团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其中以2个团为第一梯队,以1个团为第二梯队,首战歼灭侵入克节朗地区的印军1个营。

    张国华司令员在领会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分析判断敌情、地形,确定基本战法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地提出了首战歼灭当面印军“王牌部队”步兵第7旅的决心方案。这一决心方案得到了西藏军区前指其他领导和藏字419部队柴洪泉司令员、阴法唐政委的支持。

    两个歼敌目标不同的战役决心方案:一个是首战歼灭印军1个营,另一个是首战歼灭印军1个旅,两者兵力相差达5倍之多。选择哪一个呢?

    时任藏字419部队政委的阴法唐,后来任过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等要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杂志2005年第2期发表了《阴法唐将军访谈录》,其中阴法唐谈到:“张国华司令员果断地提出了歼灭印军1个旅的大胆计划。这个计划报上去之后,总参和军委,包括几个老帅都不同意,怕我们胃口太大,吃不掉印军的那个王牌旅。”

    总参谋部不同意收回成命,主要考虑是:首战歼灭克节朗地区印军1个营是一个稳妥可行的歼敌方案,有利于速战速决,能保证初战必胜。

    当时,我军对印军的战斗力并未摸底。1958年2月,叶剑英元帅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印度时,时任印度陆军参谋长蒂迈亚上将专门安排叶帅一行参观印军第4师组织的一场陆空联合进攻战斗演习。时任印军第4师师长的考尔在组织指挥这次代号为“达纳希”的陆空联合进攻战斗演习中,充分展现了步兵、坦克兵在炮兵、空军支援下的进攻作战能力。考尔于1962年10月5日被任命为第4军军长,在中印边境东段专门负责指挥入侵中国的作战。

    此外,还有一个不久前我军出国作战经验的原因。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在中缅勘界警卫作战中,我军和缅甸国防军联合打击逃到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取得了很大胜利。

    我军挥戈百里,一直打到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腹地,歼敌一部,击溃全部,摧毁了国民党残军经营10年之久的“老巢”,解放了缅甸3万平方公里国土和30万人民,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但是,我军上万人的部队(含后勤保障部队),只歼灭了国民党残军741人,而击溃敌人7千多人,没有形成战役上的歼灭战。主要原因是我军首次在热带山岳丛林地进行大规模作战,缺乏经验。此战过去尚不到两年,军委、总部印象深刻。

    抗美援朝战争、中缅勘界警卫作战的实战经验表明:我军对外军作战或出国作战,已经不同于过去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要打中、大规模的歼灭战是很不容易的。

    张国华司令员于10月16日、17日连续两次发电报给总参谋部,上报首战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的战役决心及作战部署,并陈述了具体理由。

    最终,两个歼敌目标不同的战役决心方案报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说:“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无非打不好重来。”

    最高统帅拍板,一语定案。

    阴法唐政委在访谈中说:“还是毛主席有气魄。这才有了克节朗战役后来的规模。”

    1962年10月17日24时,中央军委最后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决定“以西藏军区现已集中的兵力,首先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歼灭可能由达旺来援之敌。”并明确:“关于歼灭克节朗地区之敌的作战,同意西藏军区前指10月16日1时电的部署。”

    从中央军委这一命令中可以看出:军委作战命令在歼敌目标上比较笼统,没有明确指示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留有余地。同时,也明确地批准了张国华司令员提出的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的作战部署,亦即收回了总参谋部10月9日下达的作战命令。

(右起)张国华、邓少东、石伴樵在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里研究作战方案

    怎样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西藏军区前指设想了三种战法:第一,正面突破,两翼卷击;第二,直插敌后,围而歼之;第三,正面牵制,两翼开刀,侧后迂回。

    张国华司令员分析认为:第一种战法是正面顶牛,易把印军赶跑,达不到全歼目的;第二种战法,从地形上看是“矮子爬楼梯”,印军居高临下,对我军不利,也不易全歼;第三种战法,虽然主要突击方向是敌人的主力和强点,但却是直接打敌要害,利于全歼。在反复比较研究,并听取藏字419部队司令员柴洪泉、政委阴法唐的意见后,张国华司令员决定采取第三种战法。

    张国华司令员在确定歼敌目标、战法的同时,确定了战役布势,接着组织了战役协同、战役保障等。

    张国华司令员及时定下了克节朗战役的决心,这一决心为克节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全歼印军步兵第7旅,攻占达旺

    战前,对于克节朗战役的作战进程,西藏军区前指计划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步,用1天时间,攻歼卡龙、枪等、章多、沙则、克宁乃之印军,砍掉克节朗之敌的两翼;第二步,用2天时间,歼灭扯冬、绒不丢、色兄朗沟、邦冈丁、扯果布等地的印军。

    1962年10月20日,我军发起克节朗战役总攻。炮火急袭之后,藏字419部队的第155团在右翼实施主攻,第154团在左翼实施助攻,第157团向印军的侧后实施迂回攻击;第11师32团2营和山南军分区第2团守哨所的边防分队在正面实施牵制攻击。

    由于作战部署周密,进攻准备充分,达成了战役战斗的突然性,特别是广大指战员英勇善战,战役迂回包围与战术分割包围相结合,从敌人薄弱的侧后实施主要攻击,原来计划的以3天时间完成的作战任务,不到1天就胜利完成了。

    担任战役预备队的第11师主力还未来得及使用,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即被我军歼灭。

    印军步兵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我军抓俘后说:“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1个旅,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

    歼灭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后,西藏军区前指奉中央军委命令,不失时机地指挥藏字419部队、第11师主力、山南军分区郭指部队,乘胜越过“麦克马洪线”,攻歼棒山口之敌,连日实施战役纵深追击,一举攻占了达旺。

    我军一直打到达旺河北岸,才奉中央军委命令停止追击,克节朗战役于10月25日胜利结束。

    克节朗战役的战果:我军全歼印军步兵第7旅,并歼灭了印军步兵第4师直接指挥的近卫联队第4营、阿萨姆步兵联队第5营、炮兵第4旅各一部,共歼敌1897人,其中毙敌832人、俘敌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1065人。缴获印军直升机2架(另有1架印军直升机被击伤后飞到吉米塘附近坠毁)、各种火炮75门、轻重机枪122挺、其他长短枪1104支、汽车11辆、推土机4部、电台74部、步谈机30部、总机5部、单机41部、发电机30台,以及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我军牺牲151人、负伤334人,歼敌人数与我军伤亡人数之比为3.9:1,以小的代价夺取了大的胜利。

我军俘虏大批印军官兵并缴获火炮等武器装备

    我军攻占达旺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政治意义。达旺,是门隅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并且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于1683年出生于达旺山下的乌间岭,乌间岭至今还保存着仓央嘉措儿时的故居,并已成为达旺地区一个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我军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攻占了达旺,也就在事实上否认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进一步表明了达旺等藏南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

    在对克节朗战役进行评论时,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张国华司令员为什么敢于提出与总参谋部不同的歼敌方案呢?对此,战史研究者认为至少有三条:

    第一,张国华司令员领会中央军委战略意图深刻。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要求,既要慎重初战,又要“不打则已,打则打狠打痛”。张国华司令员深刻领会后认为,只有打掉印军1个旅,才能实现“打狠打痛”。吃透战略意图,是战役指挥员最重要的军事素质和能力,张国华司令员完全具备了。

    第二,张国华司令员极具军事指挥才能。作为一名开国中将,他从井冈山到西藏,身经百战,经常独挡一面。首战克节朗,张国华司令员一如既往,不顾高寒缺氧深入前线,把敌情、地形吃透了;发扬军事民主,问计于下级指挥员,做到胸中有数;最后凭着自己的作战天赋,在头脑里首先歼灭了印军步兵第7旅。有了这样的底气,才敢于提出与总参谋部不同的作战方案。

    第三,张国华司令员勇于担当。战争充满了偶然性,古今中外有多少名将失之于“作战迷雾”。对印作战是我国迫不得已、忍耐已久的自卫反击战,胜败得失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印军前线最高指挥官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战后当了“替罪羊”,千夫所指;曾经在国际国内威望甚高的尼赫鲁,因战败一落千丈,忧寡而终。张国华对党无限忠诚,不顾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人民,继他率领18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之后,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再次得以体现。

我军指战员欢呼反击作战胜利

    四、中央军委为什么要收回先发的“嘉奖令”电报?

    1962年10月22日,中央军委给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发了“嘉奖令”。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的秘书党雨川在《张国华同志在西藏》的回忆文章中,讲述了当时接收中央军委来电的具体情节:

    克节朗战役,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10月22日中央军委致电称赞:“我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

    西藏军区前指刚刚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还未来得及转发部队,又收到了中央军委收回该电报的通知。

    张国华等军区前指的首长纳闷了,谁也弄不清发生了什么问题。

    猜疑之中,很快就收到了中央军委的第二份电报。两电对比,后电增加了一句话:“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可见中央军委当时的满意程度。

    张小康在采访时任西藏军区作战处边防科科长的苗忠琴时,苗忠琴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但他仍然清楚地记得西藏军区前指两次收到中央军委来电的情景,和党雨川秘书说的是一致的。

    “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这句话据说是毛主席添加的。

    中央军委的“嘉奖令”传达到各参战部队后,广大指战员激动无比,表示一定要按照中央军委在“嘉奖令”中提出的“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准备连续打击入侵之敌”的要求,坚决打好后面的反击作战。

    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整整一个甲子,但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军迷始终对这次反击作战抱着浓厚的兴趣。

    尤其令中外许多军事专家、研究者着迷的是:

    我军在兵力火力并不占多大优势的情况下,怎么能在短短几天内就歼灭了印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7个多旅?我军为什么在胜利之日主动回撤?我军为什么主动释放印军俘虏并主动向印度交还战缴武器装备? 详情请看下文:

    对于举世瞩目的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我们可以从“作战方向及指挥机构”、“作战阶段及参战部队”、“作战结果及战略意义”这三个方面来作简要了解。

    一、作战方向及指挥机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分为东线、西线两个战略方向。西藏中印边境东段地区为东线方向,新疆(含西藏阿里)中印边境西段地区为西线方向。毛主席、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全线反击作战,并协调东线、西线两个战略方向的反击作战行动。

    在东线正面宽1100公里的战场上,第一阶段作战划分为以下两个方向:

    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简称西藏军区前指)位于错那县的麻麻沟,统一指挥克节朗、达旺方向作战,为全线反击作战的主要方向。其主要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陈明义、赵文进,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副参谋长石伴樵,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

张国华中将(1914—1972)

    西藏军区基本指挥所(简称西藏军区基指)位于拉萨市,负责指挥东线辅助作战方向反击作战,以策应主要方向作战。其主要成员有: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参谋长王亢、政治部副主任白健。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东线划分为以下三个作战方向:

    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位于达旺以北的邦冈共,统一指挥西山口——邦迪拉方向作战,为全线反击作战的主要方向,主要成员同第一阶段。

    西藏军区基本指挥所位于拉萨市,负责指挥东线中部地区反击作战,主要成员同第一阶段。

    由54军军长丁盛组建的指挥所(简称丁指),负责指挥东线瓦弄方向反击作战。丁指主要成员有:丁盛任司令员兼政委,54军副军长韦统泰、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任丁指副司令员,54军副政委钟池、昌都分工委书记兼昌都军分区第一政委苗丕一任丁指副政委,韦统泰兼任丁指参谋长,54军政治部主任蓝亦农任丁指政治部主任,54军副参谋长霍烈坤、昌都军分区参谋长赵衍祥任丁指副参谋长,昌都军分区副司令员岳宗任丁指后勤部部长。

    东线方向组建的西藏军区前指、西藏军区基指、丁指,均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新疆军区在西线组建的康西瓦指挥所,受中央军委及新疆军区双重指挥。康西瓦指挥所的主要成员有:司令员兼政委何家产,副司令员刘发秀、李双盛、郑志文,副政委向新、黎斌,参谋长郑志文(兼),代理参谋长安志明,政治部主任黎斌(兼)。为了靠前指挥,反击作战开始时又成立了康西瓦前线指挥所(简称康前指), 主要成员基本同康西瓦指挥所。康前指统一指挥西线方向反击作战。

    在西线正面宽600公里的战场上,划分为四个防区:天文点防区、河尾滩防区、空喀山口防区、阿里防区。这四个防区均受康前指直接指挥。

历史资料图

    二、作战阶段及参战部队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击作战统一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东、西线作战结束时间不同。

    (一)在主要作战方向即克节朗、达旺方向,西藏军区前指统一指挥藏字419部队(相当于1个步兵师)、陆军第11师主力(2个步兵团)、山南军分区一部,以及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实施克节朗战役,全歼了印军步兵第7旅,攻占了达旺等藏南地区,战役于10月25日结束。

    (二)在东线辅助作战方向,西藏军区基指统一指挥昌都军分区、林芝军分区、山南军分区一部,实施反击作战,歼敌一部,攻占了边境要点,前推哨所,锋逼瓦弄,有力地策应了主要方向的克节朗战役,作战于10月25日结束。

    (三)在西线方向,康前指统一指挥陆军第4师步兵第10团3营、步兵第11团3营,骑兵第3团(相当于1个加强步兵营)、步兵第2团、阿里骑兵支队守哨卡分队,以及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实施反击作战,歼灭了印军步兵第114旅4个营各一部,拔除了印军侵略据点37个,收复了大部分被占领土,作战于10月29日结束。

    第二阶段反击作战,总体上是从1962年11月18日开始,各方向开始和结束时间有所不同。

    (一)在主要作战方向即西山口——邦迪拉方向,西藏军区前指统一指挥藏字419部队、陆军第11师主力、陆军第55师、山南军分区一部以及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实施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全歼了印军步兵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了印军步兵第48旅、步兵第65旅、步兵第67旅,锋逼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夺取了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战役总攻于1962年11月18日开始,20日结束,搜剿作战持续了一段时间。

    (二)在瓦弄方向,丁指统一指挥陆军第130师、昌都军分区步兵第153团,以及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实施瓦弄战役,基本歼灭了印军步兵第11旅,攻占了瓦弄等要地,锋逼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战役总攻提前两天于1962年11月16日开始,当日结束,搜剿作战持续了一段时间。

    (三)在东线中部地区方向,西藏军区基指统一指挥林芝军分区、西藏军区直属队一部、山南军分区一部,实施反击作战,歼敌一部,攻占了梅楚卡、里米金、博浪等要地。反击行动于1962年11月18日开始,22日结束,搜剿作战持续了一段时间。

    (四)在西线方向,康前指统一指挥陆军第4师步兵第10团3营、步兵第11团3营,骑兵第3团,阿里骑兵支队守哨卡分队,以及炮兵、工兵等兵种分队,实施反击作战,歼灭印军一部,拔除了印军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最后的6个侵略据点,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反击作战于11月18日开始,20日结束。

    三、作战结果及战略意义

    我军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歼灭印军8853人,其中击毙4885人、俘虏3968人。我军牺牲722人、负伤1697人,无一人被俘。歼敌人数与我军伤亡人数之比为3.7:1。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指挥的主要方向作战取得的战果是最大的。首战克节朗,决战西山口——邦迪拉,在这两次战役中,共歼灭印军6960人,占我军歼敌总数的百分之79,其中击毙印军步兵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3718人,俘虏印军步兵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242人。我军牺牲376人、负伤811人,歼敌人数与我军伤亡人数之比为5.9:1,以小的代价夺取了大的胜利。

    我军战果统计规定极严,对于负伤逃掉以及战后被印度发现躲在森林中因伤、病、饥饿而死亡的印军官兵,一律不计入战果。这是我军的传统做法。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共缴获印军飞机1架,直升机3架(另击毁1架),坦克7辆(另击毁2辆),汽车437台,各种火炮380门,各类枪6403支、挺(其中轻、重机枪631挺),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和掷弹筒32具,炮弹79720发,枪弹4120591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电话机272部,望远镜258部,炮兵观测仪器36部,工兵大型机械45台,发电机98部,充电机26部,还有一大批军用物资。

    印军呢?逃命都难,何谈缴获。

历史资料图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客观准确地表明敌对两军在战场上生死拼杀的最终结果。

    我军战果,令世界眩目。

    我军夺取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完全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军事上,我军完胜,彻底粉碎了印度侵略军的猖狂进攻,歼灭了印军参战部队的主力,在东段以实际行动否定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锋逼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在西段拔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收复了全部失地。这一仗,大扬国威,大振军威,打出了中印边境至今六十年的和平格局,形成了我军对印军的巨大心理优势,夺取和保持了我军在中印边境的主动权。

    在政治上,我国的自卫反击作战,沉重打击了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地区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迫使印度不得不抛弃尼赫鲁政府顽固坚持的“中印边界问题不谈判”、印度单方面要求甚至诉诸武力扩张领土的政策,而按照中国的主张坐下来对边界问题进行和平谈判。

    在外交上,我国的自卫反击作战,彻底揭露了印度尼赫鲁政府奉行强权政治、投靠帝国主义的本质,撕掉了尼赫鲁“不结盟”的面纱,打破了其当“盟主”的梦幻,伸张了正义。特别是在我军完胜之后,我国政府决定单方面主动停火和后撤、主动释放全部被俘印军官兵、主动交还战缴印军武器装备和物资的震世之举,使谁要战争谁要和平的真相更加大白于天下,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以及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

    1962年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向参加反击作战的部队下发了《反击入侵印军作战定名问题》的电报,其中明确规定:关于此次反击入侵印军作战定名的问题,为了便于对内、对外统一使用起见,现确定全名为“中印边境东(西)段自卫反击作战”。

    自此,全军按照总参谋部的规定,统一使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这一定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虎年持敬意 新春送温暖——八路军研究会抗大分会组织会员春节慰问原抗大、东北军大、中南军大健在的老前辈(组图)
·下一篇:无
·1950年,黄克诚主政湖南,认出一干部是井冈山老战友,审查后枪决(组图)
·怀念“四八”烈士后代—秦新华大姐(组图)
·特稿:包森将军殉国八十周年祭辞(组图)
·上将迟浩田:两个方法让全营度过严寒,白天就敢穿插长津湖(组图)
·特稿:中共上海局策反委机关的人和事(组图)
·博古之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同志逝世(组图)
·衡宝激战,林彪包围白崇禧歼灭4万狼兵,血染沙场为将士报仇(组图)
·特稿:《回忆父亲谈他的进城“赶考”》——记建国初期党的民族政策的践行人:吴立人
·胡澄:高歌一曲为招魂​——建党百年之际与革命烈士后人共仰先烈精神(组图)
·噩耗传来,巨星辞世!她拿着“巨额”资产做的事终于被曝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1962中印边境反击战(组图)
特稿:刘伯承元帅书法精品欣赏(组图)
特稿:刘伯承元帅书法精品欣赏(组图)
台独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特稿:台独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建国、孙宋英:“湘”约伟人故里 追忆红色足迹——
特稿:“湘”约伟人故里 追忆红色足迹——永年区红色
周恩来纪念地讲解员“百日练兵”活动开始啦!(组图
特稿:赞冬奥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