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96岁生日时, 一帮老朋友来给他祝寿, 当看到人群中一位老太太时, 钱学森情绪顿时十分激动,问她: “你现在有几个孩子?” 她回答道: “我啊,我现在一个也没有。” 现场长时间的沉默...... 钱学森没有想到,这么多年来, 她竟是一直独自一个人生活。
这位顽强的老太太,叫李佩, 她是中国科研界不为人知的“巨星”, 被誉为“中科院玫瑰”。 当年,她丈夫郭永怀的死震撼世人, 她没有哭; 后来,她唯一的女儿患上癌症离她而去, 她也没有哭......
孤身一人的晚年, 她将一生积蓄裸捐给国家后, 悄无声息走向另一个世界, 而捐赠的资产金额, 让人实在难以置信......

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世家的李佩, 19岁考入北京大学, 30岁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 在那里, 她遇到了一生挚爱郭永怀。
1956年,他们带着年幼的女儿, 弃了美国的三层小洋楼, 飘洋过海回到了祖国。 郭永怀进入力学研究所, 肩负起研发两弹一星的重任, 李佩则进入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 住着狭小的房子。

那几年郭永怀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 她一直都不知道丈夫做的什么工作, 只看到他两鬓的头发, 好像白的越来越多了。 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二天, 从不饮酒的郭永怀, 竟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 聪慧的李佩,终于意识到什么。
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 她的未来命运充满了悲剧性色彩。

李佩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 这一天,北京的天很冷很冷, 冷到冰冻住了李佩的心。 她怎么也没想到, 相濡以沫20年的丈夫郭永怀, 竟就在这冰冷的一天, 永远离自己而去......

惨痛的意外发生在北京机场附近, 飞机坠毁,残骸到处都是, 十三具尸体散落一地, 烧的面目全非。 让人诧异的是, 其中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拥抱在一起。 救援队把他们分开的瞬间, 一个完整的公文包掉落,打开后, 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所有人都惊愣了......
这两位用生命去守护国家机密的牺牲者, 一位正是李佩的丈夫郭永怀, 另一位是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而那时,失去爱人的李佩, 正经历着一生中最大的湍流。 她因为曾留学美国的问题, 一直被隔离审查。
据同住一屋的人回忆, 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 尽管脸色苍白的像一张纸, 却没有流眼泪,也没说一句话。 那个寂静的夜晚,李佩完全醒着, 她躺在床上没有任何动作, 偶尔发出一两声几乎微不可察的叹息, 克制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 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长椅上,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没有人敢和她说一句安慰的话, 这个弱小的女人, 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一切。

郭永怀走后22天, 靠他用生命守护的机密文件, 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那几天,住李佩家楼下的人, 经常听到她的女儿郭芹, 弹奏《红灯记》里的唱段: “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 顶天立地.......”


郭永怀离去足足九年后, 李佩才结束了劳动审查的日子。 她已经60多岁了, 人生就在此刻按下重启键。
197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李佩负责筹备外语教研室。 没有教材,她对照国外参考资料, 自己翻译自己编写, 直到今天,她写的英语教材还在应用; 没有老师,她冒着风险, 请之前被批判的教授们来执教。
在她的这间教室里, 走出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研究生、 博士生。

1979年,李佩联合李政道一起, 将新中国第一批自留学生送出国门。 当时中国还没有托福、GRE考试, 她就自己出题, 由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 8年间, 李佩帮助915位优秀物理学生赴美留学。
她还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堂”, 连续举办十年, 600多场演讲,大咖云集, 规格甚至高于今天的“百家讲坛”, 饶毅、黄祖洽、厉以宁等名家学者, 都登上过这个大讲坛。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 70多岁自学电脑, 80岁还坚持给博士生传授知识, 一讲几个小时, 竟从来没坐着讲过一堂课......

到今天,没人能数的清, 中科院的老教授们, 有多少是她的学生, 年轻一代里, 也大多是她为中国教育界培育的星星火种! 有人从香港给她寄来文件, 只要说一句中关村李佩, 就会有很多级别很高的教授, 抢着给她当“邮差”。
她的头衔有很多, 被称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中关村的明灯” ,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

1996年, 她唯一的女儿郭芹因患癌症去世。 几十年来, 李佩从来没提过一句“老郭的死”, 只是经常一个人独自站在阳台上, 思念那故去的人。 以前还有女儿陪伴, 可现在她唯一的孩子没有了, 人到晚年,她没有家了......
她的痛苦又多了几分, 可从未有人看到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 流下过眼泪。 她把一切痛都埋在了心里, 默默收起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的布娃娃, 如今能陪着她的,也就只有它了......
几天后,她如往常一样, 去给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上课去了, 只是声音听着很是沙哑。

李佩和女儿郭芹
她一生都在对抗悲剧命运, 女儿走后,屋子变得空空荡荡。 在中关村, 李佩的家就像是那个耀眼时代留下的, 最后的一座孤岛。
大门口写着小区名字的牌子, 早就斑驳不堪字迹难辨。 老式的楼道被高楼大厦遮蔽, 终年不见太阳, 到处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李佩在这所早就破败的老房子里, 住了60年。
家里的陈设早就旧得不能再旧了, 没有彩电没有洗衣机, 属于这个新时代的东西, 好像也就只有她工作需要的一台电脑。 地板被磨得没了原来的颜色, 那有些歪斜的沙发也本不是灰色的, 它曾鲜亮的颜色早就掉完,老掉牙了, 可它承载过的,却又是时代最珍贵的, 钱学森、钱三强、林家翘, 饶毅、施一公...... 两代人,都是这个灰色沙发的座上宾。

2009年钱学森逝世, 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 90岁的李佩, 被理所当然地请走在这条道上, 有人说,她是“院士中的院士”。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李佩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 以前有个小年轻骑车, 撞倒了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她还能气愤地在后头追。 现在她走不动了, 每天就在阳台上看看, 看看外面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送别朋友们的时候, 她连招招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她的背驼了, 很是怕冷,只有几十斤重, 瘦弱蜷缩在沙发里......
99岁那年,她走的时候几乎家徒四壁, 因为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捐了。 她几十年的藏品,捐了, 郭永怀留下的精美计算尺、怀表,捐了, 早些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 电风扇,捐了、 写字台、英语教案、音乐唱片,捐了......
1999年, 李佩替郭永怀领回“两弹元勋”纪念勋章, 那可是纯金打造, 足足515克, 大家感慨:“大金坨子确实沉得吓人。” 结果四年后,李佩把它放朋友的行李箱里, 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领导说给她弄个捐赠仪式, 李佩直摆手:“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几年前,李佩最后去了一趟银行, 把自己的毕生积蓄取了出来, 全捐给了力学所和中科大。 而让人吃惊的是, 这笔承载了她一生的、沉甸甸的钱, 是60万元。
按她的地位贡献, 拥千万资产都不为过! 可她,低调了一辈子,简朴了一辈子, 这些年所获得的奖金,收入, 全部加起来,就是这60万! 这为数不多的钱, 比不上明星1集电视剧的收入, 甚至比不上他们一座豪宅的零头, 还是她这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下来的!

2017年1月底,过完自己99岁生日不久, 中科院一朵闪亮的“玫瑰”, 中华大地一颗耀眼的巨星:李佩先生, 在一片静默中走了。
她走的那天,媒体无声, 这些年,关于她的纪念文屈指可数, 也许在大家的眼里, 她太“普通”了, “普通”到根本没有多少媒体, 会愿意花时间写下一篇报道......

照片由李伟格提供
今日,李佩郭永怀、钱学森钱三强等人, 曾住过的中关村社区, 不再是“中国最聪明科研大脑”的聚集地, 而是租住着很多外来打工的人, 随便推开门问一句, 得到的答复是: “谁?王淦昌?郭永怀?李佩?没听说过。” 好像那个时代,随着李佩的离去, 已是烟消云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