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开始变成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只要中国军队在中部坚持,外界盟军援助的物资就不断地涌入,补给其每天巨大的消耗。
然而,到了1941年5月份的时候,中国所有的港口都落入日军手中,缅甸成了中国联系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

M4坦克在缅甸
当中国大陆的战局进入相持阶段时,日本人开始把眼光放到法属印度支那(含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和英属缅甸,试图切断中国从外部世界获得援助的渠道。
在l9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中,中国军队因英印驻军的背叛而腹背受敌,最终丢失了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唯一“陆地窗口”,但中国军队仍在某些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例如在同古和仁安羌。其中被广为传诵的是仁安羌解围,1942年4月,日军在夺取仰光后,将英军两个旅和一个坦克营包围在中缅甸的仁安羌油田地带。当时盟军缅甸战区总指挥、美国将军史迪威匆忙命令中国第200师(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从蜡戍方向出击,解救危在旦夕的英军。经过四天四夜的激烈拼杀,4月17-18日,由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中国部队击溃了日本第33师团,击毙1000多名日军,俘虏500人,营救出7000名英印士兵。这是中国军队在缅甸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仅仅在一周前,史迪威在评价中国坦克部队时还认为:“他们都是些战争的生手,许多人还平生第一次开坦克或摩托车……”
但零星的胜利不足以停顿日本人吞并缅甸的步伐,由于第200师赶赴仁安羌,导致中国军队的侧翼暴露,日军迅速穿插到中国军队防线的后方,威胁中国军队从密支那到畹町的补给线,不久日军进占蜡戍,中国军队的最后防线实际已经崩溃。
在许多中国军官眼里,是史迪威出于维护白人朋友的利益,牺牲了第200师,牺牲了整个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而他们又是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中的精华。在中国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特别是蒋介石的眼里,史迪威作为战区指挥官的能力和公正性也开始受到怀疑。
在1938-1939年间,中国从苏联总共进口了88辆1933年生产的T-26型坦克。其中,有许多T-26坦克在回转炮塔上都装有体外天线。一些坦克甚至还在主炮上方靠近斗篷的地方装有两部搜索灯,而苏联方面在早期也只是为其指挥坦克安装体外天线。随着第200机械化师在缅甸的失败,这些坦克大部分被日军摧毁。
1941年1月,美国政府允许中国加入《租借法案》,随着在当年10月份,第一批36辆M3Al坦克由美国海运至中国。不久,国民党政府又接收了35辆美制M4A4型谢尔曼坦克和44辆M5轻型坦克。中国军队也像日本方面一样,将有限的装甲力量分散配置在步兵师当中。尽管有美国人为国民党训练精锐部队,以及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二战前作为中尉军官曾在德国陆军服役等等,这些都没有使国民党领会装甲作战的意义。
国民党军没有有效地利用他们手中的武器。专业军士、通信装备,后勤及支援的缺乏对中国国民党军队来讲,意味着要想实施像德国人那样的坦克大战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此还要特别提到,国民党政府曾从纳粹德国进口了一批威力令日本人胆颤的88毫米高平两用加农炮,但中国军队一直将这些装备用来对空防御,而没有用于打击日军的坦克。
然而,当中国军队经过正确的训练、装备和指挥后,他们会令人刮目相看。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全部由美国人装备、训练的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一直战斗了7个月,向前推进了近千米,消灭了2万日军,而本身却无一败绩。中国新成立的一支坦克营营长,美国人罗斯威尔?H?布朗上校就曾经指挥着一些坦克参加了第二次入缅作战。至1944年12月,又有800名日军被消灭,剩余的少数日军逃离八莫进入深山,没有向盟军投降。
M3A3/M5Al“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以及M4A4“谢尔曼”坦克,这些都是国民党第1暂编坦克大队的主要装备。在此,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