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6年时间里,日军没有发动过一场装甲突击行动,直到1944年“一号作战”的时候,第3坦克师团南下。台儿庄战役并没有给日军造成致命的打击,但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和中国军队的士气,它表明,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可以挡住日军的装甲部队,它们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最终,日本人在从中国东北增兵30万的情况下还是占领了徐州,但是他们并没有消灭掉一支中国军队。而中国守军以3万人阵亡的代价,有序地组织起了撤退。此次,日本帝国陆军再也不敢使用装甲部队进行追击了。

苏联援助中国的T-26轻型坦克
雪中送炭 苏联的军事援助
1937年9月,蒋介石派出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率军事代表团(名义为实业考察团)赴苏联谈判军事援助的问题,谈判结果是苏联方面愿意提供战车、飞机、火炮、弹药等援助。以后直到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前,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这是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中国唯一的外援,总价值173175810美元。
除了物资援助,苏联还派出名为志愿队的正规军,驾驶战斗机和担任军队顾问。可以说,这些援助是雪中送炭,特别是急需的战斗机,当时中国空军已经损失殆尽,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又不愿意出售,正是这些苏联I-15、I-16战斗机和苏联志愿队阻止了日机的肆虐。
在1938年3-6月间运到的第一批装备中,包括83辆T-26(1933年型)轻型坦克,同时苏联还援助了一些BA-3/6/10型和BA-20型装甲车,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和各种车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机械化装备,国民党决定将装甲兵团扩编成第200师,装甲兵团中经历过初期抗战的原有旧装备,拨给由交辎学校分离出来的机械化学校(教育长仍为徐庭瑶)作教学用途,全新的苏式装备由200师接收。
1938年1月15日,装甲兵团正式扩编为第200师,师长杜聿明,副师长邱清泉。从番号上看,200师本身就与众不同,因战前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只编到102师。200师是国民革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下辖一个战车团,一个装甲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
据杜聿明回忆,200师共接收70辆T-26、4辆BT-5、18辆菲亚特CV-33(有资料称是20辆,是1934年孔祥熙到意大利考察航空时采购,一直封存在南昌,这时匆匆编入了200师)。装甲团有苏联的BAE系列装甲车50余辆。摩托化步兵团装备的也是苏联卡车。炮兵团有12门122榴弹炮,还有45毫米战防炮,75毫米野战炮。步兵使用的是苏联步机枪。看来国军在美械化之前还进行过苏械化。

日本94式轻型坦克纵队
武汉位于长江的中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是平汉与粤汉铁路的交汇点。这座重要的城市是第二次中日双方激战的地方。
1938年5月初期,经过台儿庄战役元气大伤的日本南方集团军补充了200多辆坦克后,在一支海军中队的支援下,杀气腾腾地向中国内陆扑来,同时,北方集团军新的先头部队——第14师团,集合了20000人和数百辆坦克向南进发。
很快,他们就遭遇到了国民政府第一战区第74、第64和第8军的阻击。蒋介石急调新整编的两支最精锐的“嫡系”部队——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参战,以加强第一战区的力量,阻止日军对武汉的合围。这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装甲战。
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司令官战争前都曾在德国的军事院校深造。当第200机械化师抵达第一战区的时候,日军第14师团在山东潍坊被国民党第7l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住,但最后仍被它突围出去。未能与日军的这支精锐部队过招的第200机械化师副师长邱清泉非常失望。
在随后的几天里,邱清泉私下里一直在廊坊附近率领包括他自己乘坐的苏制T-26轻型坦克在内的8辆战车寻找日军。一天,他忽然发现了一个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