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党活动办法”,胡宗南的军队三面包围了陕甘宁边区,层层封锁,关卡林立,所以投奔延安的青年相应减少了。而在黄河对岸,日本侵略者不停地炮轰边区吴堡县的宋家川。严峻的形势,又一次考验着抗大。党中央决定,按照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实行“敌进我退”的方针,组织大批青年学生跨过黄河,到晋察冀等敌后去。历史的使命,又一次落在罗瑞卿肩上。1939年6月21日,他主持召开抗大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宣布党中央《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移晋东南的决定》,并指出,抗大上前线,给日本法西斯企图进攻边区一个有力的回答,给反共分子、摩擦专家一个有力的回答,给全国学校做个模范,给全国人民一个信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去……”激昂、嘹亮的歌声,响彻延河两岸。1939年7月10日,抗大总校、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师生8000人,组成八路军第五纵队(后称青年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率领下,分成三个梯队,开始了向敌人后方的进军。回顾此次经历,罗瑞卿戏称:“大长征不难,小长征太烦。”挺进敌后的第三梯队通过封锁线时,天已寒冷,没有棉衣,又遭到日寇袭击,少数区队被敌人冲散,有的同志被捕。在这生死考验的关头,同志们表现得无比坚贞,有的用砖头砸死敌人逃离虎口;有的在被敌人解押途中,冒着九死一生跳离火车脱险;有的宁死不屈壮烈牺牲;有的女同志被割去乳房也决不失节向敌人屈膝,最后英勇就义。诸如此类事例,举不胜举。正如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过的:“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创新社会,去打倒日本。”这是对抗大政治工作成就的赞扬,也是对罗瑞卿这块“磨刀石”的充分肯定。
1940年1月1日,罗瑞卿主持抗大第五期毕业典礼,13个连队的毕业学员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和120师工作,极大地充实了聂荣臻和贺龙部队的干部结构。2月10日,根据党中央指示,罗瑞卿又率领抗大总校从陈庄出发,徒步涉水滹沱河,越过正太路封锁线,经南障、和顺、辽县,20日抵达武乡蟠龙一带,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任务。这次挺进,他曾戏称之为“小小长征”。对于“小长征”、“小小长征”,部分学员不理解,有人直接问他:“既然是抗日,在河北和在山西抗日还不是一样?干吗劳师远征呢?”1940年3月25日,罗瑞卿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论建立抗大在敌后方的意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它之转移敌后,大大增强了敌后抗战力量,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干部,去解决坚持敌后抗战的支柱——八路军、新四军中的干部的需要。同时,再一次证明,抗大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最后一次主持开学典礼
1940年4月15日,是抗大第六期开学典礼的庄严日子,这也是罗瑞卿主持的最后一届开学典礼。在讲话中,他指出,“抗大今后的方针,主要为我党军队培养干部,应在我党军队建设上起着骨干作用。因此,抗大今后不仅有初级干部之培养,而且应有上级干部之培养;不仅有一般干部之培养,而且应有各种特殊技能干部之培养,应提高到更高的阶段,使之与整个党军的建设适应起来。”在罗瑞卿离职后,继任校领导滕代远贯彻了他的思想,实际上是“罗规滕随”。5月10日,在风闻自己即将到野战部队任职后,罗瑞卿仍然坚守岗位,给党中央写了最后一份抗大工作报告,就抗大成立4年来的发展概况、成绩和缺点及当前的现状与任务等,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汇报。毛泽东阅后欣然说:“罗长子一贯是‘敏于行而讷于言’,干得多说得少。这次多说了点,可见他对抗大感情之深啊!”
1940年6月1日,时值抗大成立4周年,罗瑞卿出席纪念大会,看到自己呕心沥血的抗大今非昔比,真正是“越抗越大”,心情无比激动。会上,彭德怀宣布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