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倪志亮、王维舟、王建安、陈再道、洪学智、詹才芳等,女干部有贺子珍、康克清、蹇先润、蹇先佛、李坚贞等。还有一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大都是杨虎城和张学良将军部队里的进步军官,他们化名来学习。也有一些来自国民党将领的家庭,如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思,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国民党师长赵寿山的儿子赵元杰、女儿赵元炳。不过,更多的是满怀抗日救亡激情的热血青年。一时间,学员由第一期的300多名一下增至1000多名。为了克服教材、课堂和校舍的困难,教育长罗瑞卿协助林彪做了艰苦的努力。缺乏教材,他就组织有实践经验的学员、教员自己编写;没有课堂,他就把学员们带到山峪、场院等“自然课堂”;学生没有坐凳,他就让人拣起破砖砌小台子当坐凳;没有桌台,他率先垂范,坐下来把两个膝盖一拢,成为听课记笔记的“最好桌台”。
身为教育长,罗瑞卿不是埋头只抓教学。他说过,古人讲,大丈夫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看共产党人应该“眼观七路,耳听九方”!为什么会多出一“路”、增加一“方”呢?这就是要把握政治路线、明确政治方向。
1937年10月上旬,抗大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中心任务是深入开展反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进一步团结一、二、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曾在抗大工作过的李志民上将回忆说:“在抗大工作时,罗瑞卿是我们的教育长,当时党内批判张国焘的斗争,是在中央领导下的抗大首先展开的。罗瑞卿同志积极指导运动,多次组织全校红军高级干部开会。在会上,他带头发言,对张国焘及其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罗瑞卿用大量的事实,有力地揭发批判张国焘的罪行,教育了全校师生,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曾亲临大会,听取罗瑞卿同志的发言。”
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大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分别担任第115师、第129师师长,率部北上抗日,抗大工作由罗瑞卿主持,罗瑞卿“事实上成了抗大一号人物”。
“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
华北抗日烽火的熊熊燃烧,使得培养更多的抗日军政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937年8月1日,建军10周年之际,抗大第三期开学了,学员激增到2000多人。衣食住行,罗瑞卿都得操心。1937年10月22日至11月上旬,他率领抗大教职员工和学员600多人上凤凰山挖窑洞。历时半月,共完成175个新式窑洞,并修筑了盘山“抗大公路”,解决了抗大的校舍难题。为此,中共中央将毛泽东手书“我们的伟大事业”赠予抗大,以资鼓励。当时,有人曾指点给毛泽东看,说这个是“少爷窑洞”,那个是“小姐窑洞”。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不要小看挖窑洞,这是挖开了知识分子与工农隔阂的一堵墙啊!”
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军事教育,从第三期开始,抗大成立了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军事队,为往后加强学校军事教育,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学员入学的第一天起,罗瑞卿就从严格军事生活入手,培养他们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同时他指示抗大学员时刻准备“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教学中,他要求学员从基本军事知识,到战略战术思想都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许多知识青年入学前从未摸过刀枪,通过军事训练和毕业后的实战锻炼提高,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军政干部。
1938年4月,经过8个多月严格训练的2000多名干部奔赴抗日前线。罗瑞卿则在1月28日被毛泽东任命为抗大副校长。
抗大教育方针的形成
1938年2月,根据周恩来指示,罗瑞卿前往国民党设在武昌的黄埔学生联络处做统战工作。回来后,他建议党中央成立抗大同学会,并请毛泽东为同学会题词。3月5日,毛泽东挥毫写就了“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这幅题词。193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