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滨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在泰安市第一荣军休养院见到了91岁高龄的姚杰。当得知此行的目的,姚杰讲述了战斗经过和一些“花絮”。最后,姚老郑重证实:侯登山炸开圩墙缺口,确凿属实。杨国夫的回忆录,实事求是。《激战三里庄》所记载,均为历史事实。
那么,侯登山为什么“青史无名”?据有关同志介绍,1995年牛庄烈士祠重刻时,由于原碑字迹脱落、蚀灭,至少有30至40个人名未能录入。侯登山或许即属于此种情况。而对于他的准确籍贯,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1942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115师政治部指示,“为隐蔽我工作意图、麻痹敌人起见,在报纸上对外莫作过高及夸张的宣传,少开不必要的群众大会,尤其不开大规模的动员或他种集会,以减小目标,蔽敌耳目。”这一要求,也或许是英雄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
其次,1943年战事吃紧,三里庄战役牺牲的100余烈士均未被追认“英雄”称号。据原清河军区参谋长袁也烈回忆,1943年“是最艰苦的一年……这一年,清河部队平均一天作战一次。”当此战火正酣、生死存亡之际,确实无暇表彰、追认死难者。
按照战时宣传的要求,一些牺牲的烈士,有的无名,有的无尸,有的无墓,有的无碑……像侯登山这样的英雄,如不及时抢救史料,恐怕也只能忠魂默默,永远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