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战士架起长梯攻城
战争年代追悼牺牲烈士的简陋现场
中共清河地委(后为渤海区)旧址
在开国将军杨国夫等几位渤海老兵的记忆里,1943年5月的三里庄战斗,清河军区战友侯登山“舍身炸敌堡”的壮烈一幕,一直让他们难以忘怀。侯登山,或有可能成为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第一位“舍身炸敌堡”的爆破英雄。
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杰,为何默默无闻至今呢?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滨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进行调研,力争将侯登山“舍身炸敌堡”的史实重新考证准确、清楚和完整。
爆破队长主动“请缨”
1943年5月28日至29日,在清河军区直属团攻打敌据点三里庄的战斗中,承担主攻任务的二营伤亡惨重。此役,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二营五连最后的两包炸药,在29日凌晨成功地将据点圩墙炸开了一个缺口,部队由此冲进了三里庄。这个缺口,就是侯登山炸开的。
据一些资料记载,侯登山是博兴县人,1919年出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入伍一年后,他就当上了班长,被选送到军区爆破训练队接受培训。由于学习用功、训练刻苦,侯登山很快就掌握了爆破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爆破手。在结业后的几次战斗中,侯登山以敏捷的动作和熟练的技术实施爆破,摧毁了敌人多个火力点,从此担任了团爆破队队长。
1943年5月下旬,清河军区在“反敌蚕食、保卫麦收”的斗争中,首先发起了攻打敌人三里庄据点的战斗。三里庄位于垦利、广饶、博兴、蒲台等四县交界处,是进出垦区根据地的咽喉要地,也是靠近根据地最近、威胁最大的敌人据点。
早在1941年,与日军暗中勾结的当地土顽司令成建基,赶走了三里庄百姓,在这里聚集了800多人的队伍,筑工事、修据点。三里庄周围,成建基部挖了两道深5米、宽3米的壕沟,架设了两道铁丝网,后又修建了高6米、宽3米的双层围墙,并在围墙上修建了走廊形双层夹道,围墙四周各修有炮楼,形成交叉火力。成建基不仅到处吹嘘三里庄是铜墙铁壁,而且跟日寇串通一气,经常袭扰抗日根据地,杀害抗日军民。
此前,八路军驻鲁北部队曾三次攻打三里庄据点,均未得手。1943年的这次战斗,集中了清河军区直属团及特务营一部担任主攻,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打援,兵力占有绝对优势。此外,部队还专门进行了爆破、登城、巷战等战术技术训练,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这次战斗,突破口选在了三里庄东侧,由直属团二营担任主攻。直属团一营以史家口为依托,从三里庄南边攻击;直属团三营在三里庄西边和北边展开,随时准备歼灭突围之敌,阻击西边许家据点日军的增援。根据该据点工事坚固的特点,直属团决定加强爆破力量。
“首长,这次攻打成建基这条地头蛇的老窝,任务非同寻常,让我跟随突击队行动吧!”爆破队长侯登山向团长郑大林主动请缨。就这样,侯登山来到担任突击任务的二营五连,与连队爆破组的同志们一起,展开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侯登山“舍身炸敌堡”
5月28日晚,三里庄战斗打响,直属团从四面向敌人据点发动进攻。霎时,三里庄枪炮轰鸣,火光冲天。老奸巨猾的成建基,一时辨不清直属团的主攻方向,便下令把预先缠在铁丝网上蘸有煤油的棉絮从四面墙上点亮,组织火力,拚命还击。
对于这次战斗的过程,开国中将杨国夫在其遗著《战斗在清河平原》中有着详细记述。抗日战争时期,杨国夫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战斗在清河平原》记载说:五月二十八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黄昏,我军从三里庄以东以南的几个村子里迅速开进,突然包围了三里庄。当晚九点钟,发起攻击,二营五连在连长王子玉率领下,首先砍断了敌人的铁丝网,打开通路。副连长徐纪温带领爆破组奋勇冲了上去……也英勇牺牲了。这时候已是二十九日凌晨三点钟,……我和刘其人副政委决定,如天亮前攻不开三里庄,必须暂时撤出战斗。这时,主攻连仅有两包炸药了……在这关键时刻,爆破队长侯登山同志抱起一包炸药,勇敢地冲上去了。
在我军的猛烈火力掩护下,侯登山同志接近了三里庄东边一段单层围墙。他原想在围墙上打洞,放在墙洞里爆破,但围墙土质太硬,扒了一阵,还是放不下炸药包。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前沿战士们心如火燎,侯登山同志更是心如火燎……为了赶在天亮前炸开三里庄围墙,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把炸药包紧压在围墙上,毅然拉着了导火索。
“轰隆”一声巨响,三里庄围墙炸开了,我们的爆破英雄侯登山同志光荣牺牲了!在清河平原的抗战史册上,永远留下了他的英名。后续部队踏着战友们的血迹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攻击。……敌人胆怯了,退缩了,三里庄据点内的伪武定道剿共军独立旅第二团大部被歼,成建基带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我军胜利冲进了三里庄……
在这里,杨国夫用了1100余字的篇幅,沉痛追忆了勇炸敌堡而牺牲的爆破英雄侯登山。即便时隔数十载,他回忆往昔,仍不胜唏嘘,尤其为战友侯登山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彻底理解‘浴血奋战’的真正含义。”
英雄缘何“默默无闻”
杨国夫是深受渤海人民爱戴的渤海将军之一,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即奉命率山东七师挺进东北,南征北战。40年后,病魔缠身的杨国夫把这些记忆形成文字,载入《战斗在清河平原》。“在动手写这篇回忆录时,我给自己规定了一条原则:忠于历史、忠于事实。”
不过,可歌可泣的侯登山烈士,却未能“青史留名”。山东省民政厅1981年编的《山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第五卷(惠民地区)·二册》,无“侯登山”之名。原渤海区党政军民为悼念抗日烈士建立的牛庄烈士祠,3914名烈士之中侯姓烈士35位,也无“侯登山”之名。
文献方面,由当事人撰写的回忆文章《激战三里庄》,是目前最早记载侯登山事迹的文献,收录在《战斗在渤海平原上》书中。该文作者有三人,分别是参加这次战斗的二营五连连长王子玉、三营七连指导员姚杰、一营一连战士于守真。其中,王子玉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曾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于守真曾任海军潜艇学院副院长。目前健在的,只有姚杰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