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5岁的时候回来过一次山西,那次在山西呆了半个多月,去了很多地方。当时他还说90岁要再回来一次,可是90岁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出远门了。”提起刚刚过世的父亲谢振华,女儿谢海英还记着父亲和山西的这个约定。
谢振华将军是原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第一书记近10年时间。2011年8月3日,谢振华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无情”与“激情” 亲人眼中的谢振华
“他从来没有和我们子女提过‘文革’中那些人和事,攻击过他的污蔑过他的那些人,他只说一句,‘这里面没有私人恩怨’。”谢海英眼中的父亲是个沉默且“无情”的人。只要儿女在家,就必须按照他制定的作息时间表生活,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0点睡觉,7点钟必须看新闻。
“他很严厉,甚至我们儿女都会觉得有点他刻板……”刚刚从北京参加完父亲告别仪式的谢海英回忆起父亲谢振华,想了很久还是吐露出她的真实感受。谢海英小学时随着父亲来到山西,在太原读完了小学、初中并参了军。“但他没有给我打任何招呼,我当卫生员,是一步步从端饭、吸痰开始的,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优待。”谢海英唯一能记起来的“特殊”,就是41年的军旅生涯,她的休假从来就没有完整过,比如15天的假到第10天,父亲就催着让回部队,“每一次都这样,后来都习惯了。”
谢海英说家里一直教育她和兄弟姐妹们不能因为有父母罩着,搞特殊,也不让他们有“搞特殊”的机会。“比如过年,如果父亲得知有国家领导人要去家里看望慰问,他就给我们几个孩子下‘命令’不许回家,在那个时间段出去。这在别人眼里是正常的事情,但他总怕子女在旁边会给领导提要求,所以就干脆不让见。”
谢振华的“无情”还反映在工作中,曾经担任谢振华的司机回忆说:“我给谢司令开了三年车,毫不夸张,谢司令连我手都没握过。”但谢老将军也有激情涌动的时候,前些年,他去北京看望谢老将军时,老将军把他的手握住,竟握了半个多小时。老将军问起他山西的情况,身为洪洞人的他讲起了山西的故事,老将军越听越起劲,紧握的双手直至听他把山西的故事一一讲完才松开。
2011年8月9日,谢振华将军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谢海英说:“我们家里人没有想到,很多我们并不认识的山西老人,都不约而同来了,来送他最后一程。”
A 【传奇将军】百战征程他最全
“他是中国共产党部队里的名将,他的去世,也结束了那个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以后再有名将,是另一个时代的事情了……”提起谢振华,多年来研究党史、军史的专家,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郎德森略有遗憾地说。纵观这位传奇将军的一生,赫然是一部红色中国的成立发展史。从他1930年4月参加游击队,当上小暴动队员开始算起,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同时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越南疆保卫战且最后去世的一位高级将领。
谢振华于1916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五区梅隔村一户农民家庭。年少失学,在担任当地农民暴动队队长父亲谢世骙的影响下,他加入了当地的红色游击队,1932年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13岁参加红军,18岁就当上红军的团政委,32岁时任纵队司令和军长。红军时期,他随红军主力参加了长征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两占遵义城、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等百余次战役战斗。曾在谢振华将军属下部队中担任秘书的张邦邦清晰记得,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谢振华将军代表老红军、老同志发言。他用略微沙哑的嗓音讲道:“此时此刻,我更加怀念领导和参加了长征的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而那一年,当年长征时的战友已大部分逝去。
谢振华既担任过八路军的军官,也当过新四军的团长。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第五纵队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新四军3师24团团长兼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他任淮海军分区政委兼华中十旅政委,后任华野第12纵队副政委、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淮海大决战。1949年,他任30军军长,率部强渡长江,首战上海浦东。建国后没多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开赴朝鲜战场。中越南疆保卫战时,谢振华任职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和军区党委书记,指挥了他生平最后一次战役。
B【四进山西】见证新中国历史
谢振华将军戎马一生,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他先后四次进入山西,每次入晋,目的不同。
谢振华第一次进山西还是红军时代,当时是为了“反蒋”。经过长征,红军到达了陕北,1936年初春。谢振华当时担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执行科长,随着东征的红军进入山西。
二进山西时,整个中国正在经历着全面抗战,“反蒋”变成了“联蒋”,红军变成了“八路军”。1937年8月下旬,谢振华从延安出发,9月5日到达太原,跟随周恩来一同住进了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忻口会战后,太原失守。谢振华来到晋西一带,组织扩军工作。1937年底,谢振华奉命带领扩招的这千余新兵从灵石上火车南下,到达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驻地。这些新兵与总部警卫营合并,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由总部作战科科长王鹤寿兼任团长,谢振华任政委。1938年2月,谢振华奉命与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一起离开山西,进驻陕北洛川,开始了新的抗日征程。
三进山西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7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军长的谢振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任命为第二批撤军代表团团长,率第二十一军和第五十四军离开朝鲜回国。二十一军回国后驻防地点在山西省,军部驻省会太原市,所辖3个师分别驻同蒲铁路沿线的忻州、临汾和榆次。这是谢振华第三次奉命进入山西。
二十一军驻防山西后不久,正值“大跃进”时期,谢振华率领指战员开铁矿、挖煤矿、修水库,无偿帮助山西地方建设。据时任二十一军一八三团参谋长的薛克扬回忆说:“当时劳动量非常大,一个兵顶三个老百姓干活,他们都拿出在朝鲜挖坑道时的干劲来报答祖国人民对子弟兵的厚爱。大家苦干大干加巧干。当时挖矿时电力不足,照明采光比较差,战士们就动脑筋想办法,把玻璃镜子放在洞外,将太阳光折射进洞,增加采光度。”
谢振华到连队检查时,发现这个办法好,可谓无本万利,就向整个军里推广。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谢振华四进山西,虽然和战争没有了关系,但这一次,谢振华面临的,仍是险象环生的局面。
C【左右为难】动乱年代的书记
“文革”开始后,山西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被造反派夺权的省。1967年1月12日,山西的造反派组织成立“山西省革命造反总指挥部”,夺取了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党政权力,山西陷入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