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送儿下乡记 |
2008-08-15 14:03:3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孟红 |
浏览次数: |
|
|
|
|
程回家和亲人团聚去了。万伯翱心里也十分盼望能够回城与父母共度佳节。于是,他试探着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1月15日,在离春节仅有10天的时候,万伯翱收到了父亲的亲笔回信和一包裹的书籍。他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打开了信,父亲那苍劲熟悉的字体一行行跃入他的眼帘。平常,万里一般不叫儿子名字,就直呼他“老大”,但在这次信中,万里称呼他“伯翱”,很显然是把他视作长大了的独立的成人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信是这样写的。
伯翱:
我和你妈妈都一遍又一遍地看了你的来信,读信如见人一样,感觉亲切得很。知道你在那里锻炼,进步很好,我们都很高兴。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快要到了。你来信问是否能回北京探望亲人,我和你妈妈商量了以后呢,觉得全家人都很想念你,都想看到你,特别是你奶奶从你去了农场以后无时不提起你,更惦念着你这个大孙子。但是,为了你更好地进步,更好地锻炼,你还是不回北京的好。因为你刚下去半年多就请假回来不好,容易产生动摇。在自己的岗位上过春节,同为了祖国建设在工厂、矿山、交通等岗位上坚持工作的工人同志们,同为了保卫伟大的祖国守卫着边疆、荒岛的战士一样地过春节,特别是同坚守岗位的农场的职工一起过春节,这不仅不是什么遗憾,而应该是一种自豪,你不以为是吗?希望你在农场能够坚持努力学习毛主席和刘主席的著作,在三大革命中,千锤百炼,走工农化的道路,争当一名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崖中,千磨万炼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名言应该作为你坚定革命立场的警句。同时寄去《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学》,望在春节空闲中,认真地阅读,并做好笔记。
看完父亲的来信后,万伯翱虽然觉得父亲讲的道理很对,但是,四顾偌大的农场就自己一个人在这儿,怎么过春节啊!他想着想着,在寂静和孤独中,又不由自主地流泪了。不过,他还是听了父亲的话,在阅读父亲邮来的书籍中度过了到农场的第一个春节。
这一年的初秋,万伯翱又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小小考验。有那么一阵子,秋雨连绵,下个不停。一天,他们居住的屋子有一面墙突然 “哗——”的一声就倒下来了。挨着墙的3张床被砸断。当时,万伯翱幸好是睡在屋子另一侧,躲过了这一劫。
后来,他在家信中向父亲汇报了这个事情。
万里再次回信给儿子。鼓励道:“房子塌了,你还顶住了,没有动摇,这很好……”
万伯翱牢记父亲的谆谆告诫,在农场,同工人们一起,住草房,睡通铺,吃粗粮,干重活,搏斗于黄土、酷日、狂风、暴雨、寒雪之间,牢牢地扎下了根。他不仅锻炼了筋骨,也磨炼了意志。
一份殊荣,影响一批人
1963年9月24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以“市委书记的儿子参加农业劳动”为主标题,以“革命后代要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发愤图强艰苦奋斗 有志青年要发扬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双手为人民造福 万伯翱在国营农场艰苦劳动虚心学习不断进步”为副标题,发表了一篇醒目的文章,报道了万伯翱在父亲的鼓励下下乡锻炼的经历。
此后不久,周恩来在首都应届中学毕业生代表大会上,还把万伯翱称为干部子弟下乡的典型。周恩来的讲话录音随即在全国播放。1963年的毕业生几乎都听到了周恩来的讲话,也都知道了万伯翱这么一位同龄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万伯翱学习。
万伯翱的事迹登报之后,一时间,他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小“名人”,给他写信的人也多了起来,有时候,他回信都付不起邮票钱了。为此,农场的会计说,有些信反正是经过党委批准的,那就放到会计这儿一起发吧。
后来,当万伯翱在家信中提到此事时,万里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