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送儿下乡记 |
2008-08-15 14:03:3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孟红 |
浏览次数: |
|
|
|
|
在送给儿子的一个笔记本上专门题了一行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做父亲的拳拳之爱、良苦用心完全浓缩在了这耐人寻味的8个字中。
临行前,万里又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我来自工农,你又回到工农。我从此就有了一个农民的儿子,这样我与农民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加强农业战线,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你去后要好好劳动,学习生产知识,钻研农业技术,对国家才有用,你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有志气的青年,应该自力更生,不依靠父母。有人觉得参加农业劳动丢人、没有出息,轻视劳动,这是缺乏无产阶级觉悟的表现。我想叫你在北京掏大粪,这件艰苦的工作适合于你,我认为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很光荣。但感到你更需要离开家,离开父母,到远些的地方去,一切从头学起,这样对锻炼你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顽强的意志更有利。”
最后,万里再三叮咛儿子说:“你不要想做官,你不能当队长,你就是当个普通的农民、普通的工人。”
一句赠言,帮渡最初难关
一路上,万伯翱心里直打鼓:此去艰辛会有多少?他把那仅有的珍贵的15元钱小心翼翼地揣在兜里,时不时摸一摸它,以确认它的存在。
一到那个陌生的农场,万伯翱突然感到害怕了。在这儿,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面孔……他一次次地扪心自问:就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地面对这里的一切,能行吗?他感到十分孤独。不过,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就逐渐适应下来了。因为当地淳朴的农民给了他很多温暖,都亲热地叫他“小万”。有时候,万伯翱早晨起来晚了,为了不耽误上工,没顾上吃早饭,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就给他烧一点玉米面的饼子吃,放点他们自己做的豆瓣酱。万伯翱香甜地吃着,深切地体会着当地农民浓厚的情感。
河南东部的黄泛区形成由来已久。193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炸开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滔滔河水一泻千里,整整泛滥了8年,形成了5. 4万平方公里杳无人烟的“黄泛区”。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地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同万伯翱一样来自大城市的50名知识青年们都住在大通铺里。那个屋子原本是个苹果仓库,四面透风,还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烂苹果的臭味。
万伯翱来到农场不久,就投入到了紧张的“三秋”劳动中。有一次,他正准备去场部看电影,气象站通知晚上有雨,他立即同大伙儿一起去抢收晒在晒场上刚收获的黄豆。老工人照顾他体弱力气小,不让他扛运沉甸甸的大麻袋,但是,他还是憋足了劲冒着大雨扛麻袋。等场上的黄豆全部进了库房时,他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成了一个“落汤鸡”。由于淋雨受了风寒,当晚他发起了高烧。第二天,烧还未退尽,他又随着大家一起出工了。
当时的黄泛区农场,农业生产以栽种果树为主,劳动强度很大,万伯翱这个初来乍到的城市青年很难适应。在当地学习给果树喷农药的经历,令他最难以忘记。“一○五九”是一种德国进口的毒性非常大的农药。喷药时,要举起一根一丈多长的特制竹竿,竹竿上绑着一根皮绳,皮绳顶端是铜喷头,另一端通到药箱,一只药箱重1000公斤,由一辆拖拉机拖运着,边走边喷。面对劳动强度这样大的农活,万伯翱咬着牙坚持着,再吃力也不叫苦,但到了晚上,当浑身酸痛地摊倒在床上时,他心想,这种生活干到哪一天才是个尽头啊。为此,他悄悄地流过泪。
每当意志消沉的时候,万伯翱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的话,就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本书,就想起了父亲的“一遇动摇,立即坚持”的题字。这些都鼓励着他坚持下去。
一封劝勉信,消减思亲愁
1963年春节,是万伯翱下乡之后的第一个春节。随着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农场的大部分职工纷纷喜悦地启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