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说明毛主席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也是非常认同。
[薛洪兴]:到后来,在刘伯承的使用上,毛主席还是知人善用的,让他当参谋长,让他当129师师长,让他最后当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在一些重大的战争关头,都派他担任重要的任务。比如“挺进大别山”,当时是我们战略防御的战略进攻,当时这个任务很艰巨,也有很大的困难。另外是无后防作战,所以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薛洪兴]:再讲一个,“敌进我进”,这是毛泽东思想里面很重要的部分。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敌进我进”是刘伯承同志最早提出来的。是在1941年10月21号在北方局某会议上,刘帅的一次报告当中提出来的。
[薛洪兴]:当时他讲,因为我们传统的战法是诱敌深入,敌进我退,敌退我挡,刘帅就说,根据抗争的条件下日军队作战的特点,他说,我们一退再退,退向何处?我们退来退去,根据地就那么一块地方,往哪儿退?他说现在就是要敌进我进,打磨盘,要摸敌人的屁股。“打磨盘”大家都知道,是游击战的另外一个说法。我们打游击战要敢于抓住敌人的要害,敌人的要害是他的后方,是他的补给线和他的据点。“敌进我进”,在刘伯承那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抗日战争开始,从八路军来说,到了山西抗日前线以后,一方面和国民党正规军作战,一方面分出小部队,大量地进入敌后,所谓敌后,就是国民党正规军在日本军的打击下,留下了大批的地盘,我们八路军,包括刘伯承领导的129师派了很多小分队,逐步发展为根据地,这是大的“敌进我进”。
[薛洪兴]:就是说,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时候,我们向敌人的后方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这是战略上的定义。还有一个小的方面是战役战略方面的“敌进我进”,是敌人向我们根据地发动进攻的时候,我们不能在根据地内和敌人死打硬拼,按照刘伯承的理论,应该派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包围,进入敌人内部以后,打他的补给线、打他的据点,敌人势必回兵救援,我们达到了粉碎敌人围攻,粉碎敌人扫荡的目的,这就是“敌进我进”。
[主持人]:这个“进”,并不是和敌人硬碰硬,而是运动起来调动敌人。
[薛洪兴]:就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抓敌人的补给线,抓住敌人的据点,加以进攻,加以摧毁。敌人老窝被我们抄了,他当然回去救援。我说的“敌进我进”和毛泽东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毛泽东的战术有13点,把“敌进我进”列为我们抗日战争当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其中包含刘伯承的贡献。我们讲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就包括了像刘伯承这样的指挥员的具体的理论贡献,“敌进我进”就是这样来的。
[主持人]:我们看一些影视作品里有一些情节,老百姓对着即将转移的八路军说,“你们要去哪,怎么不要我们”之类的话,八路军总是说,有一天我们会打回来的,这个情节是不是“敌进我进”在电影里具体的反映呢?
[薛洪兴]:谈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一般来说,毛主席的运动战方针有一套,十大精神原则里面毛泽东有一套,我们不以保守城市为主要目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这点在抗争战争中无也得到体现,在游击战中也得到体现的。
[薛洪兴]:因为我们不是死守一个地方,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我们的兵力、装备和敌人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我们死守一点的话,肯定要受到很大的损失。刚才我讲了很多刘帅讲的运动战的原则,我们通过静态的运动战创造敌人的弱点,在电影当中,部队转移,就是这样的。我们在大的游击战过程中,因为我们部队行动以后,有的时候是使敌人不知道我们的行动目的,有的是佯走,就是我们派一支部队,造成一个作战目的,敌人以为抓住我们的主力了。像《南征北战》里面张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