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 |
2007-10-31 13:10:42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李 欣、王 凡 |
浏览次数: |
|
|
|
|
道陆续进入了解放区。
这些民主人士被安排住在西柏坡附近一个名叫李家庄的大村子里。当时,杨尚昆统领的中央办公厅有10多辆吉普车,毛泽东不怎么用车,倒是周恩来和李克农调用比较频繁,忙于接待民主人士。此外,从华东、华北来的领导干部进出西柏坡,也由中央办公厅安排吉普车。由于总有汽车来来往往,附近老乡把住在西柏坡一带的中共中央机关称为“汽车队”。
当1949年到来时,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召开了3天政治局会议,讨论新一年的任务。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谈到了军事问题、经济问题、外交问题和党及人民政权的建设问题。特别是毛泽东把防止胜利冲昏头脑也作为一个重要问题予以了论述。
杨尚昆认真记下了毛泽东的这方面论述:“胜利越大,包袱越大。军队、地方都要注意,首先是高干和中干。今年还不是大危险,明年就更要注意。全国打平了,事情才开始,也许那时会觉得打仗要容易些,经济、文化建设任务更严重。列宁说过:打倒一个阶级容易,建设一个国家困难。不可稍有骄傲……全国胜利后,微生物多了,特别是中外资产阶级的捧场,什么万民伞、德政碑,以及各种挑拨者都来了,要十分警惕,防止把干部弄坏了。要将已经完成的较小的任务,与将要去完成的大的任务作些比较。”
毛泽东对党内同志的及时告诫,引起了杨尚昆的注意。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杨尚昆几次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对这一问题的观察和感触。
另外,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又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共产党人过去近30年的奋斗,只是建立地基,房子还没有盖起来。现在到了面对和指出新任务的时候了,大家要是能想到新任务就好了。
在新旧交替的关口,要想到新的任务,要考虑在前,这对杨尚昆触动也很大。他所领导的党的中枢机构中央办公厅,就面临从战争时期的简约、应急,向和平建设时期的完善化、规范化转型的艰巨任务。
杨尚昆在这些天里对此也多有考虑。例如他在1949年1月12日与周恩来议事时,就谈到“胜利逼人,中央的事务日益增多,现状是人员既少,机构亦不充实,急需加强与调整。此事几经酝酿,尚未得具体结果,有待二中全会决定”。“办公制度还有缺点。书记处一有事,则许多东西压下来,无法办。在分工上还有考虑之必要,否则将来事情一多,就会停摆了。这值得考虑。”然而,此刻他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新任务,就是中共中央核心机关的第三次“大搬迁”。
1949年新年伊始,中共领袖们就表露了要进入北平的意向。从1月下旬起,杨尚昆和中央社会部等有关部门及中央办公厅的其他负责人,就紧锣密鼓地忙碌起“大搬迁”的准备工作。1月底,叶剑英来电报,要杨尚昆到北平去,一起筹划“大搬迁”事宜。
杨尚昆正思考着自己要不要去、何时去,周恩来却把他拦了下来。周恩来对他说:“你此刻抽不出身,因为‘客人’马上就要到了。另外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务也要由你负责,让李克农他们先去北平吧。”
周恩来说的“客人”,是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他受斯大林委派秘密前往西柏坡,带来了苏共对中国时局发展的看法及对中共政、军决策的一些建议。
米高扬到西柏坡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同他进行了会谈,由师哲担任翻译。当时,杨尚昆并没有出席全部会谈,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客人”在西柏坡期间的接待和警卫。
在西柏坡期间,杨尚昆除了领导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参与中央日常会务,负责中央中枢的文件办理、各方接待、生活供给等工作外,还参与了当时特别重要的统战工作。当一些重要人士来西柏坡见毛泽东时,都由杨尚昆亲自安排接待。
比如,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曾到西柏坡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