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
2007-10-31 13:10:4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 欣、王 凡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里接了主任一职,但当时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口头通知,直到此刻他才第一次得到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正式任命。“那时候,组织上分配什么就干什么,谁也不计较这些手续。”

  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的另一项还说:“以杨尚昆同志兼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直属机关警卫司令部,以杨尚昆同志兼司令员,方志纯同志为参谋长。”这个“司令部”和“司令员”,与在撤离延安时宣布的那个“司令部”和“司令员”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也是以文字形式,把中央的警卫工作固定于中央办公厅管辖之下。与此同时,秘书处、机要处等机构也都得到恢复和调整。

  得到正式任命的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机关的恢复和正式命名之际,面对的工作头绪很多,而他在此时首先着手做的一件事,就是针对为中央服务的文件、电报往来和日常会议事务拟订办理的程序和规范,使之从战争背景下的动荡状态逐渐转入稳定环境下的规范运作。

  为此,杨尚昆亲自拟稿或指定有关人员拟稿制订了不少文件,随后就交由周恩来修改核批,最后以中央或中央办公厅的名义颁发下去。1948年6月,下发了《中央秘书处材料工作细则》;1948年7月,下发了《中央办公厅关于中央各部委处理机密文件的制度》;1948年9月30日,又下发了《中央办公厅电报处理程序》。与此同时,《中央办公厅承办和收发电报及归档程序》、《机要工作暂行条例》、《中共中央秘书处发借文件办法》等等,也相继拟就执行。这一系列文件,初步规范了中央办公厅和各级机构处理文件、电报的做法,在消除战时文件、电报处理混乱状态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中央办公厅承办和收发电报及归档程序》,是将中国共产党及人民解放军文书处理从战时散乱状态纳入规范轨道开端的一份重要文件。它还涉及中央和中央部委领导人办文和决策程序的一些重大问题。

  这份文件是杨尚昆亲笔起草的,经过周恩来仔细修改后,才以中央办公厅的名义颁发。如今看来,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规定了文件的批阅批办制度和中央发文的签署制度,由此可以避免来文无人批、无人办或多人批、多人办的现象。尤其规定了中央指示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产生“概由主管人签署”再由办公室处理这一条,既可以避免政出多门,又可以提高中央发文的权威性。

  本来,任何发文必须有签署才能生效,才能发出,这在中共建党初期就有规定。1923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就规定一切文电“由委员长和秘书签字”。但是,这个规定并没有被执行,此后的行文仍是散乱无章,特别是1927年后更是如此。这些,都是当时残酷艰险的特定环境造成的。1937年12月25日发布的《中央书记处工作规则和纪律草案》、1938年发布的《机要规则》,虽都规定了只有领导人签字,文件、电报才能生效,但在尔后的战争环境中,各级领导人、各级领导机关仍常常是不经主管负责人签批,就将文件、电报发出。《中央办公厅承办和收发电报及归档程序》重申签批制度无疑对强化文件的权威性和办文规范的严肃性是很必要的。

  第二,规定中央发文的传阅决策制度和具体的签发手续。传阅决策,也许是中共领导机关决策手段的一项发明。在1930年以前,特别明显的是遵义会议之后,就有党的领导人批的文件上有“某某人阅后发”字样。例如在1936年到1938年的档案中,就不断看到毛泽东批的“某某某同志阅后发”的文件原稿。

  各级领导人在他们的活动中,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搬到会上去讨论,这样做除了时间急迫外,在白色恐怖时期,在战争年代,还有个环境不允许的问题。由主管领导人批上某某人阅后发,这个某某人若有意见就写在上边,没有意见就签画圈阅,这样就完成了一项事务的决策,既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鲁迅活着会怎样”?
·下一篇:特稿:毛主席专职摄影师侯波回忆:到伟人身边(组图)
·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姚老庚: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特稿: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姚老庚: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特稿: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特稿:赞杨尚昆同志
·赞杨尚昆同志
·杨文忠:赞杨尚昆同志
·特稿:赞杨尚昆同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