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
2007-10-31 13:10:4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 欣、王 凡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不是个人独断专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规划了归档制度,而且相当具体。文件(电报)按时归档才能保存下来供后人使用。本来,1931年周恩来、瞿秋白拟就审定的《文书处置办法》,就规定了文件必须分类和存档。有了《文书处置办法》,才有了中共“地下文库”的奇迹。

  但是,由于地下环境和战时状态,文件、电报存档问题常常被忽视了。这一方面有正常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为的不当做法。比如,有时把保密强调到过分的程度,说文件和电报过目就应烧掉。这在地下斗争中是必要的,在战时就应分别情况而言了。除了情报工作方针和派遣情况外,一些战斗、战役部署的政策性行动性指令,只在短时间有保密价值,一旦那些指令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文件、电报(也是文件)就没有多少保密价值了,但仍不失其保存价值。

  当时还有人说及时销毁文、电是为了保护密码。事实上世界最通常的保密电文都是实行一文一密的,而且底码也是短期更换的,电报原稿对推断密码没有多大作用。延安时期,康生曾冒充内行,提出机要译电员在同一张桌上翻译电报应隔一挡板,以免互相看到。在康生乱加干涉下,战时许多重要电报原稿(包括毛泽东等一些重要领导人的手稿)被烧掉了,使我们党失去了相当一部分重要档案。而新确立的归档制度和要求,就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发生。

  特别是由中央办公厅制定的《中央各部委处理机密文件的制度》和《机要工作暂行条例》里都明确规定:多余而不必要保存的事务性文件电报,必须登记造册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实行双人“监烧”,没有登记目录和相应领导审批,“不得滥烧文件”。这对文件档案的保存和档案事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件事对中共党政军公文制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以前,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地下斗争时期,或在战争环境中,党政军各级领导向上行文,不管是报告还是请示,不管作战、土改还是经济工作,都不分性质、类别,一股脑儿写在一个文件(电报)里,使收文一方很难分门别类分别批示有关人及有关单位处理,增大了办文难度,影响了办文效率。

  在战争时期,要求一文一事比较困难,而到了1948年,大片根据地已连在一起,中央所在地相对安稳,文件、电报又多起来。特别是这一时期的长文占很大分量,实行一文一事已成迫切需要。

  恰在此时,华东局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杨尚昆遂据之主持拟了一份文件,经周恩来核批后,于1948年8月11日以中央办公厅通知的形式发出,创立了全国党政军系统实行按内容类别分别行文的制度。

  准确地说,此时的规定还只是作出了一文一类性质的规定,但却由此开了中共历史上一文一事的先河,为后来新中国行文制度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些,在当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引起分外的关注。这其中的深远意义,是在这一制度施行了许多年并在纷繁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之后,人们才意识到。


  杨尚昆说自己成了周恩来的助手,每次“大办公”他都参加/作战的事紧张起来后,“小办公”也停止了/杨尚昆婉言谢绝了傅作义送给他香烟的提议

  西柏坡时期的杨尚昆,一身肩负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中央机关警卫司令数职,像个中央和军委机关的总管,管的事情非常多。但领导中央办公厅将中共核心层有关各战场作战和地方工作的指令下达和敦促落实,是他的主要工作。

  杨尚昆在回顾那一段时间的工作时说:“我的工作,平时主要是听汇报,看电报,批阅有关的文件,以及办理中央领导交办的一切公务。作为恩来同志的助手,他对我的工作指导得非常具体。他曾交代我处理问题的几项原则:一、凡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鲁迅活着会怎样”?
·下一篇:特稿:毛主席专职摄影师侯波回忆:到伟人身边(组图)
·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姚老庚: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特稿: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姚老庚: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特稿: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特稿:赞杨尚昆同志
·赞杨尚昆同志
·杨文忠:赞杨尚昆同志
·特稿:赞杨尚昆同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