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特稿精选-王春龙:真理永远存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遇难79周年
作者:王春龙
浏览次数:
2025-07-17 09:07:0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79年前的那个夏天,枪声划破了昆明的宁静,一位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勇士倒下了,他就是闻一多先生。时光流转,然而他的精神和他所捍卫的真理,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闻一多先生,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一生。早年,他以笔为剑,用充满激情的诗句抒发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七子之歌》中,他将被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与母亲分离的孩子,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唤,唤醒了无数国人的爱国热情,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 ,这是他在诗的领域为民族精神注入的强心剂,以文字的力量诉说着真理——国家领土完整不容侵犯,民族尊严不可亵渎。
 
    在学术研究的领域,闻一多先生同样展现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深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在《诗经》《楚辞》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穿越历史的尘埃,探寻古代文化的精髓,用扎实的学术成果为我们揭示文化传承的脉络,让那些古老的经典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是通往真理的重要路径。
 
    而在国家危亡、民族蒙难的关键时刻,闻一多先生毅然走出书斋,投身到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斗争中。他无惧反动派的威胁,用自己的声音,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那激昂的言辞,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刺反动派的心脏:“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些话语,不仅是对反动派的愤怒控诉,更是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仰。他深知,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唯有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闻一多先生的遇难,是中国文化界和民主运动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他用生命诠释了真理的力量,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能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照亮黑暗的明灯。它不会因为暴力的压制而消失,反而会在正义之士的坚守和传承中愈发闪耀。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需要闻一多先生这种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和观点纷繁复杂,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理性和批判的思维去辨别真伪,坚守真理的底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像闻一多先生一样,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闻一多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他所追求的真理永远存在。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传承他的精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附: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讨论,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今属湖北黄冈)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年47岁。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姜建军:让我难忘一次与大学生们的交流互动——记我与华中农业大学“红色记忆寻访组”的一次家访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纪念闻一多诞辰125周年——黄黎民同志拜谒上海人文纪念公园闻一多塑像(组图)
·罗勋:闻一多与贵州黄平
·特稿:闻一多与贵州黄平
·叶青、汪德富:《闻一多塑像集锦》在闻一多故乡浠水出版(图)
·特稿:《闻一多塑像集锦》在闻一多故乡浠水出版(图)
·叶青、汪德富、詹良鸿:闻一多先生的“天赋”和“天职”——纪念闻一多壮烈牺牲
·特稿:闻一多先生的“天赋”和“天职”——纪念闻一多壮烈牺牲76周年(组图)
·汪德富:闻一多纪念馆腊梅红(组图)
·特稿:闻一多纪念馆腊梅红(组图)
·汪德富:绘画欣赏:闻一多望天湖畔醉读书——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2周年(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精选-王春龙:真理永远存在——纪念伟大
1934年,一个“乞丐”来到瑞金说要见周恩来
红色联播-天眸:年年花发照天红(组图)
让我难忘一次与大学生们的交流互动——记我
姜建军:让我难忘一次与大学生们的交流互动
特稿:让我难忘一次与大学生们的交流互动—
特稿:守好红色歌谣传家宝
冯军成:守好红色歌谣传家宝
特稿:守好红色歌谣传家宝
特稿:歌声中的红色文化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