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建德小组纪念馆




童润蕉、童祖恺烈士墓









童祖恺、童润蕉姐弟俩“双童”烈士雕像

大革命时期建德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建德县委的诞生地:童氏宗祠
一:浙西童氏宗祠红色印记
浙西大洋镇是建德革命火种的策源地之一,1927年9月便是在大洋镇童氏宗祠成立了中共建德县委。而后的革命岁月斗争中,大洋镇开展减租运动、组织建德农民武装斗争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就一起走进建德大洋镇童氏宗祠。
石砌砖雕、庄严古朴,这里是建德市大洋镇童氏宗祠。这座古朴宗祠里,藏着一段红色记忆,融入大革命时期童氏儿郎的热血奉献革命的精神。
童氏宗祠是大革命时期建德县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也是建德县委诞生地,1999年被评为建德市文保单位。革命斗争岁月中,大洋镇开展减租运动、组织农民武装斗争等,先后涌现出童祖恺、童润蕉、祝光焘等仁人志士。童氏宗祠,就是这些仁人志士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二:双童烈士英雄革命事迹
永远怀念建德这对慷慨就义的童姓姐弟
建德市东南方位,兰江下游,有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镇——大洋镇,这里是建德革命火种策源地之一,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中,涌现了一批包括童祖恺、童润蕉、祝光焘、关启先等仁人志士。他们前仆后继,为推动建德乃至浙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建德第一任县委书记童祖恺、建德第一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童润蕉。双童烈士纪念馆便由此而来。
童祖恺烈士
童祖恺,字瑞梅,化名董超,大洋镇人,曾任中共建德县委书记,是建德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8月,童祖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选为学生理事会的负责人。
1926年3月童祖恺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中国国民党左派建德县党部成立,他被选为监察委员,负责全县农运工作。1927年2月建德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建立,竹均之为负责人,童祖恺为成员之一。后因工作需要,竹均之离开建德,去江西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同年8月,中共建德临时县委成立。同年9月,中共建德县委正式成立,童祖恺任县委书记,童润蕉任第一任宣传部长。
1928年1月19日,童祖恺因领导农民减租减息被捕,敌人将童祖恺押到梅城南门大街上游行示威,童祖恺在南门大街上慷慨陈词了一首《长街行》:“慷慨丈夫志,从容做楚囚。快刀如饮血,不负少年头。”1930年5月9日,童祖恺再次回到建德,带领大洋、洋尾、麻车等地近万农民开展了分粮斗争并获得胜利。随后,他和中共中央巡视员卓兰芳(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等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建德农民武装暴动(浙西农村大暴动和全省总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暴动失败后因叛徒告密被捕,于7月27日被国民党当局枪杀于梅城南门码头,当时他年仅24岁。姐姐童润蕉也一起组织发动了此次农民武装暴动。失利后,她成功转移并隐蔽了起来,但为了不连累群众,又主动返回了大洋。“共产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决不连累他们。”童润蕉说道。审讯时,她守口如瓶,凛然回答:“要情报没有,要命有一条,要杀就杀,不必多问!”7月16日,童润蕉就义于大洋下埠码头,时年28岁。
童润蕉
原名顺姣,学名祖琼,1903年出生于浙江省建德大洋镇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童曜南是前清秀才,为人正直,精于医术,家道殷实,颇有田产。母亲吴氏忠厚善良,姐弟四人,她排行第三。润蕉自小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喜爱,亲自教她读书识字,并送她进私塾读书。润蕉读书练字非常勤奋,经常学练到深夜。她喜欢读古诗词,欣赏那些深刻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和强烈爱国心的佳作。这些佳作常常会引起她对黑暗社会现状的思考。她也十分喜爱阅读描写古代女英雄的书籍,并立志学习这些巾帼英雄,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每逢遇到一篇好文章如《木兰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她总是用那俊秀的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这些篇章大大激发了她的爱国心、报国志,为她日后走上革命道路、为革命献身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25年后
童润蕉逐渐从当时在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师范部读书的胞弟童祖恺那里接受进步思想,她常和弟弟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谈论国家大事。在祖恺的影响和引导下,从那些令人激昂的书籍中,润蕉仿佛看到了重重迷雾中的一线曙光,看到了改变现状、缔造新社会的曙光,她也从一个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闺秀逐步变成一个自觉的革命者,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革命事业之中。
建德妇女协会大洋分会成立,童润蕉当选为分会负责人。从此,润蕉更加热心于妇女的解放事业。她所在的妇女协会工作十分活跃,经常组织妇女开会,向他们宣传“妇女不要缠脚”“不准抱童养媳”“不准虐待妇女”“实行男女平等”等革命道理。她还经常把妇女们召集到家里,一面教大家绣花、识字,一面给大家讲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号召妇女起来,反对封建主义,实行男女平等。
童润蕉不仅宣传剪短发、放小脚,而且自己带头,把长辫子剪了。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姐妹们都纷纷剪了辫子,放了小脚。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洋镇,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27年夏
革命处于低潮,党的工作中心也由城镇转向农村。童祖恺、严汝清等毕业后,回到大洋接办建南小学,并以童润蕉家为据点进行秘密活动。1927年9月中共建德县委成立后,党组织经常在童家楼上召开秘密会议。童润蕉经常以刺绣、做针线活为掩护,在楼下站岗放哨,担任警卫,一有情况,就用事先约定的暗号,通报楼上开会的同志迅速转移,或假装搓麻将等掩饰过去。
1927年冬,童润蕉由严汝清、潘景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负责党的机要工作兼做交通员,为县委保管党内秘密文件和党员名册,联系各方情况,及时传递上级指示。她还积极争取了大洋盐店(邮政代办所)杨秀凤等人,秘密传递童祖恺的有关信件,保证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1928年1月童祖恺因发动减租减息斗争,被捕入狱。
童祖恺被捕后,严汝清写给童润蕉的书信建德县委书记由严汝清接任,童润蕉成了严汝清的得力助手。由于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在革命斗争中,童润蕉和严汝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5月,严汝清因工作需要调浙西特委工作。第二年,严汝清不幸被捕而壮烈牺牲。噩耗传来,童润蕉悲痛欲绝,但她没有消沉,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更坚定地投身于革命事业。
1929年11月
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上级决定建立中共大洋区委。童润蕉担任区委书记,负责大洋一带党的工作。她经常深入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并注重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壮大组织力量,先后介绍了王土林、徐海定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
中共建德县委在大洋召开会议进行改组,童润蕉被选任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5月中旬中共中央巡视员卓兰芳来建德组织农民暴动,童润蕉积极参与组织发动工作。 7月6日大洋暴动爆发,暴动指挥部就设在童家祠堂,童润蕉作为暴动队伍中唯一的女战士,参与了暴动的指挥,负责内外联络工作。当时,整个建德农民暴动的声势十分浩大,大洋、洋尾、麻车、三都四支暴动队伍遥相呼应,农军首先切断了兰溪与建德之间的水陆交通,随后拔掉了当地的敌人武装——大洋公安分局,接着抓获、审讯恶霸地主,没收了地主恶霸的钱财、粮食、布匹,分给农民。建德农民暴动,震动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县政府下令调遣兵力进行镇压。7月9日下午3、4点钟,县保安队来了100多人,从洋尾、麻车、里黄分三路围攻大洋的农军,到处搜捕童家姐弟及暴动队伍,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童家姐弟临危不惧,命令其他农军撤退,避敌锋芒,并妥善安排同志们疏散隐蔽。在掩护大家安全撤退后,童润蕉又赶到自家楼上,烧毁党的机要文件、信件和照片,然后才跟父亲一起转移到里埂坞游家村姑父游子光家屋后的山林里隐蔽。敌人打听到童润蕉隐蔽的地点后,立即组织30多人到里埂坞进行搜捕。他们没抓到童润蕉,就把她的表哥游荣发抓去进行严刑拷打,游荣发宁死不招,敌人就将他五花大绑抓到大洋继续用刑。并威胁说:如果不把人交出来,就打死游荣发,还要抓游家村的人去坐牢。
童润蕉得知这一情况,心里十分难过。她说:“共产党员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连累大家。”第二天一早,她回到大洋,从容不迫地朝保安队队部走去,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表哥的自由和乡亲们的安全。
位于建德市大洋镇的童祖恺童润蕉纪念馆童润蕉落入虎口之后,她的父亲和伯父也受到株连,和润蕉一起被关在大洋朱家祠堂。被捕的第二天,敌人把她父亲和伯父押到县城,留下润蕉继续审讯。审讯中,敌人使用了各种威胁和利诱的手段进行劝降,童润蕉始终不为所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傲然回答:“你们要我叛党,办不到!要情况没有,要命有一条,要杀就杀,不必多问!”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在万般无奈之下,敌人恼羞成怒,决定将童润蕉就地枪决。敌人的屠杀,吓不倒真正的革命者。
1930年7月16日,童润蕉知道为革命献身的时刻到了,她镇定地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梳了梳被风雨吹乱的头发,昂首挺胸走向下埠溪滩刑场。这位年仅28岁的巾帼英雄像她当年入党宣誓时那样,举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那气壮山河的口号声响彻在兰江上空。
三:童氏宗祠革命历史展厅
童家祠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大洋村渔民自然村,属清末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720平方米。共三进,由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及2个厢房组成。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硬山双坡屋面,石库门,面阔五间,第一进四柱三间用九檩,第二进进深四柱三间用九檩,五架抬梁带前后双步;第三进四柱三间用七檩。装修精细,明间均用方形石柱,共32根石柱,刻有楹联两对。第一进屋面有八角藻井,第二进挑廊用罗锅椽子,上有精细花卉雕刻。牛腿雕刻狮子,雀替雕刻蔓草纹,天井以青石板铺砌。
祠堂内部格局见组图
童家祠堂格局规整,为建德市建党史上第一位县委书记童祖恺和县委宣传部长童润蕉二位烈士的故乡,是大革命时期建德地下党重要的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建德县委的诞生地,在建德市党组织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
童家祠堂参观活动
四: “双童”烈士纪念馆
“双童”烈士纪念馆占地30多亩,内设中共建德革命史料展厅、“双童”烈士墓、“双童”烈士铜像、和双烈亭等,主要为了纪念原中共建德县委首任县委书记童祖恺和原中共建德县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童润蕉。纪念馆展陈面积160平方米,通过文字、图表、图片、艺术沙盘、蜡像、实物等展现了当时建德人民为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而进行的艰苦卓越斗争。
纪念馆于1995年3月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1月被授予杭州市首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12月被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授予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址:建德市大洋镇大洋村扦岩山
1999年12月28日,童氏宗祠被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童氏宗祠与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将继续深入合作,不断提升展馆的运营管理水平,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场馆优势,探索和本地中小学合作共建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和教育,增进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认知。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让红色故事不断延续,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