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红色头条:缅怀钱毅烈士暨《钱毅》新书学习交流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2025-05-12 09:52:4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缅怀钱毅烈士暨《钱毅》新书学习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参会嘉宾和领导

参会嘉宾和领导

参会嘉宾和领导

参会嘉宾和领导

参会嘉宾和领导

参会嘉宾和领导

《钱毅》作者施东明向陈昊苏赠书

《钱毅》作者施东明向杨抗美赠书

《钱毅》作者施东明向钱荣毅赠书

《钱毅》作者施东明向凡晓元赠书

《钱毅》作者施东明向朱宏佑赠书

《钱毅》作者施东明向陈晓农赠书

合影留念

    中红网北京2025年5月12日(本站)《钱毅》这本书,让我们比较全面地看到了一个充满青春朝气,活力而又好学,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新闻事业奋发有为的年轻人的形象,他不但是今天党的媒体从业者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5月11日上午,缅怀钱毅烈士暨《钱毅》新书学习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三师苏北分会、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盐城市老新闻工作者委员会、中国盐城顾吾书社、北京瞻昂爱读网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老领导、老同志、新四军三师的后代、编辑记者、社会人士、普通读者等畅谈了钱毅对党忠诚,对新闻业务精益求精,始终与人民群众,工农百姓心连心,为工农服务,为大众写作的精神和情怀,表示通过分享《钱毅》一书,可更好地获得纪念缅怀钱毅事迹的红色故事资源,更深入地学习、传承、弘扬钱毅烈土的精神和品格。

    钱毅,男,学名钱厚庆,1925年4月14日(农历3月22)诞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系无产阶级文学家、剧作家、收藏家阿英(钱杏邨)长子。中共党员。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成长于上海。1941年12月和父亲及姐弟一道来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5月来到盐阜抗日根据地,先后从事文化戏剧工作,并在新四军三师基层连队做过文化教员。1944年7月,钱毅参加《盐阜大众》报社工作,一年多后,由于工作认真勤奋、成绩突出,被报社评为模范工作者,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10 月,他担任副主编全面负责《盐阜大众》报的编务工作。著有《怎样写》《庄稼话》等100多万字文艺新闻及日记作品。

    1946年12月,钱毅奔赴前线,以《盐阜日报》(其时《盐阜大众》报改名为《盐阜日报》)和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身份,奉令担任盐阜区第三中心县委(阜宁、淮安、涟东)记者组组长,到斗争最尖锐的地区进行采访报道,1947年3月,在江苏淮安前线采访我地方部队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时,不幸被国民党部队俘获,英勇不屈,光荣牺牲。

    在中国新闻史、无产阶级新闻史上,钱毅是一个留下光辉足迹的杰出新闻战士,是新华社和盐阜大众报社牺牲的著名烈士。在革命圣地延安新华社新闻事业纪念馆, 有烈士钱毅的事迹和照片。同时,他还入选了1990年12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栏目中的“中国新闻界人物”,是入选人物中唯一牺牲的新四军的新闻工作者。2009年盐阜大众报社党委设立了“钱毅”奖,2013年在办公楼大厅建立了一座“钱毅”塑像。

    本书作者施东明同志系盐阜大众报资深记者,从事专业新闻工作38年。近几年,他热爱学习报史和新四军红色文化,并公开发表了一些《阿英与盐阜区党报》,《陈毅的<梅岭三章>为何首发在<盐阜报>上?》《钱毅与“墙头待”》《盐城烈士命名村镇中的新四军烈士》等文章。2021年下半年起,他开始筹划《钱毅》一书的写作,并收集购买大量书籍资料,到钱毅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采访。在报社领导和钱毅亲属钱荣毅同志等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前后花三年多时间写好该书。他表示写这本书,旨在为英雄立传,为钱毅讴歌,为报史添彩。2024年在中国致公出版社和北京瞻仰爱读网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和热心支持下,于2025年4月出版。

    学习交流中,大家缅怀了钱毅的光辉事迹,分享了《钱毅》一书的体会。钱毅的侄子钱荣毅,外甥凡晓元深情地缅怀了他们的大伯(大舅)钱毅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和英勇事迹以及牺牲精神,回忆了家人几十年来对钱毅的思念和不舍,抒发了亲人们几十年来对他的深深情怀。

    许多新四军三师的后代说,他们年轻时,就听父辈们说起钱毅的故事,今天又看了看《钱毅》,倍感亲切感动。陈毅元帅长子、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说,钱毅牺牲后,我父亲曾对钱毅父亲阿英说,好好替他(指钱毅)编个遗著,纪念他。1980年《钱毅的书》出来后,我曾读过,还写了一首词《采桑子》。今天,大家纪念钱毅诞辰100周年,又值盐阜大众报退休记者创作的《钱毅》一书出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充满活力,对党的新闻宣传文化事业十分热爱,认真勤奋工作的新四军文艺战士的光辉形象,不但值得党的媒体从业者敬仰学习,也值得各行各业年轻人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做好本职工作。

    黄克诚大将之女之子黄楠和黄煦在交流时表示,他们年轻时,曾听过父亲讲过这个曾在新三军三师特务团基层连队做好文化教员的故事,也从不同渠道了解了钱毅在盐阜大众报的事迹和英勇牺牲的情况,我的父亲曾为他题词: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钱毅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缅怀,学习,他是我们新四军三师先辈中的榜样,他的故事通过《钱毅》一书展示出来,是一个生动的红色资源,红色教材,我们要一代代传下去。

    钱毅烈士侄子钱荣毅发言说:钱毅大伯1947年3月牺牲后,陈毅军长对我祖父阿英说:“死得很可惜,你要好好地搜集他的遗文,替他编个集子,好好地纪念他。”邓子恢政委也说:“像钱毅这样的大众化人才,华中只有几个,死得太可惜。”1949年黄克诚将军为钱毅题词: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祖父失去爱子后,悲痛不已,含泪写了《钱毅小传》,将钱毅1946年6月完成的遗作《怎样写》交给山东新华书店,并于1947年7月印刷发行,此书收录了钱毅关于大众写作文章13篇,后又由华东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前后16次印刷,总印数达16.4万册。祖父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把次子钱小惠抄出的钱毅在苏北的90多万字日记,亲手按年月分别装订成三十几个本子,先后阅看、整理了三遍。祖父去世后,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了由战友和家人编写的《钱毅的书》,引起社会上多方关注。这次施东明老师历经三年多的搜集材料、实地采访查考,研究思考,并不断修改,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写作作风。《钱毅》一书在钱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出版发行,体现了作为盐阜大众报一员的作者对报社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情缅怀,使得钱毅和盐阜大众报早期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在新时代再次得到广泛传播,成为鼓舞人们在革命道路上前进的动力。经陈昊苏会长题诗作序和黄煦先生撰写序文,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和对烈士情怀的接续传承,也为此书增添了浓情重彩。钱毅和同时代的千万革命青年,在国家、民族的危亡时刻,满腔热情地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党的教育下,他虚心拜根据地军民为师,致力于文学大众化和新闻报道的大众化,为此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经历和成长过程,对当代青年仍然具有鲜活的人生启示:一个人只有爱他的祖国、和劳动人民紧密结合,从劳动人民中汲取营养,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勤奋进取,才能体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国家民族复兴的大业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盐阜地区曾是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三师的根据地,有两个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地。在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宣传的红色史料和红色故事。今天的活动,给北京和盐城两地新四军和根据地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借此祝愿施东明老师和各位,在深入研究挖掘有关革命历史资料,在宣传和传承红色传统,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钱毅烈士外甥凡晓元接着发言,他说:今天出席缅怀钱毅烈士暨钱毅烈士新书学习交流会,心情非常的激动。钱毅烈士是我的大舅。我从小就从父辈的口中得知,大舅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的牺牲了,时年22岁。凡一我的父亲,江苏如东人,1922年生人。父亲在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40年跟随新四军来到盐阜区,第二年的春天在华中鲁艺美术系学习。同年秋冬开始在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先后从事戏剧、新闻。文化宣传等工作。1942年底父亲参加《盐阜报》和《盐阜大众》报的工作,他是《盐阜大众》报的创始人之一。曾与王阑西社长、赵平生主编一起工作。我的父亲早于我外公一家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我父亲凡一相对在政治上比钱毅要成熟一些,工作阅历、经验也丰富些。他们在苏北这片抗日根据地相识。在这片抗日的热土上,他们二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探讨大众文艺与戏剧。父亲凡一和大舅钱毅第一次打交道是在1944年的11月5日晚上,钱毅刚刚入睡不久,就听说要召集全社的同志去开会。不一会儿凡一和行政人员回来告诉大家,情况紧急。要大家连夜将东西打包埋伏。于是凡一开始整理报刊及书籍,钱毅也忙穿衣起床,一直忙到凌晨两点。这是钱毅和凡一工作上的第一次接触。战争年代,生活不安定,凡一和钱毅相互照应,相互鼓励。他们认为,做好大众文艺工作,主要还要依靠当地的文化工作同志,从当地群众的观点出发,才能使文化内容真正的大众化。为了适应当地语言文化的特点,他们认真学习当地的方言。在工作,在工作中用方言来与群众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更好的做好基层老百姓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宣传革命理念。才能将大众文艺工作。扎根在苏北大地。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参加钱毅新书的学习会。特别要向《钱毅》一书的作者施东明主任致谢。谢谢大家!

    交流环节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发言说:今天来参加钱毅这本书的纪念活动,正好是钱毅烈士诞生100周年,意义确实非常重大。我受到邀请来参加,也感到很高兴。一方面,见到了好多新四军革命后代,有些名字提起来大概会有印象,但时间太久了,有些情况也不太清楚了。不过能见面,互相问好,说声保重、祝你身体健康,我很感动,谢谢大家。另外,感谢这本书的出版作者施东明同志,还有帮忙的朋友,让这本书得以完成,我也很高兴。我在书中写了一篇序言,里面有一首诗。钱毅确实是个少年英雄,他22岁就为革命事业做出牺牲,在当时来说非常年轻。就像辛弃疾,还有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写的《南冠吟》《南冠草》,夏完淳抗清时大概只有17岁,比钱毅还年轻一点。但可以想到,在我们这个时代,钱毅的眼光、眼界、事业和抱负远超夏完淳。他很年轻就为人民的事业考虑,这是非常宝贵的。刚才黄楠讲要联系现实,继承烈士精神,这对争取国家继续发展、前进,对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我完全赞成,就不再多说了。

    分享活动中,原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盐阜大众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盐城市记协副主席,盐城市老新闻工作者委员会会长王伯杏说,再一次为钱毅作为一个年轻的杰出的新闻战士,为在盐阜区新闻宣传文化事业、尤其作为盐阜大众报通俗化和大众化办报理念的开创者、实践者,重要贡献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而感动、感奋。钱毅是党在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光荣,是我们盐阜大众报的荣光。盐阜大众报代表江汉超说,通过今天的缅怀钱毅事迹和分享钱毅新书活动 ,我们的新闻宣传文化工作始终要和人民群众相贴近、相融合,要努力摆脱自己的知识分子腔调,学习表达群众思想感情的语言和方法,写的新闻作品才有生命力。 同时将在报社青年记者中继续组织学习包括钱毅烈士事迹在内的红色文化,在广大青年记者中开展相关活动,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报史学习研讨交流,从中吸取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让盐阜大众报的红色办报初心和传统,使命和职责代代相传,把盐阜大众报办得更好更精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头条:中红网主办第120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在江苏常州舜山小镇举行(组图)
·下一篇:红色头条:以墨纪史绘长卷“一带一路”和天下——记中国著名书画家王仲贤(组图)
·特稿:“红头子”程朝远的故事(组图)
·特稿:梁广:难忘的四都岁月(组图)
·中红网:季子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根脉探寻与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舜山季子小镇顺利
·特稿:红色耒阳:湘南起义的主战场与井冈会师的伟大起点
·红色头条:详讯: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组图)
·红色头条:“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的中俄友好
·特稿: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特稿: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特稿:红土铸魂:涂通今革命光辉事迹(组图)
·追思忆母思清华 作为力贞妈妈的女儿深切同桂荣姥姥逝世26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张贺:近日游山东,得诗数首留念
我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
张鸿祥、赖光耀:“红头子”程朝远的故事(
特稿:“红头子”程朝远的故事(组图)
赖光耀:梁广:难忘的四都岁月(组图)
特稿:梁广:难忘的四都岁月(组图)
季子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根脉探寻与融合发展学
中红网:季子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根脉探寻与融
江泽民交班时的讲话
中红网主办第120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在江苏常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