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红色头条:“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的中俄友好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翔 李洋 徐杭燕 曲颂
浏览次数:
2025-05-12 14:37:2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莫斯科红场上,盛大阅兵正做着最后的准备。80年前的胜利欢呼犹在耳畔,历史的面貌又一次清晰起来。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

    习近平主席在这篇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文章中深情讲述了一个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这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有对未来的坚定。

    习近平主席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故事

    在署名文章开篇,习近平主席讲述了一个10年前的故事。

    “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专门会见了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他们曾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上浴血奋战。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

    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当年穿越战火的英姿少年,已是暮年白发、步履蹒跚,却是军人风范不减当年。

    习近平主席为俄罗斯老战士代表颁发纪念奖章,几个镜头让人感动。

    一位老战士,像当年接受检阅般,迈着正步走到习近平主席面前,立正、行军礼。

    一位老战士,示意不用工作人员搀扶。一步、两步,全场屏息。

    一位老战士,习近平主席看到他腿脚不便,快步上前:“我过去给你颁奖。”老人动容,紧紧握住他的手。

    几句对白,声音不大,情真意切。

    “感谢你们没有忘记苏联对中国的支持。”

    “没有忘记,绝不能忘记。中国纪念活动也要邀请你们参加。”

    “我们应当永远在一起。”

    “是的,永远在一起!”

    10年过去了,一些老战士先后离世,但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人们都永远不会忘记。

    苏联援华航空队的故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写道。

    紫金山北麓,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15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30座黑色大理石质地的英烈碑呈弧形排列。这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珍藏着二战期间中、苏等国空军在中国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丰富史料。英烈碑上,镌刻着飞行员烈士姓名等信息。

    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苏联率先支援中国空中战场。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援华航空队有200多名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英勇牺牲,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他们以武汉为基地,远征台北,猛烈轰击长江中的敌舰,并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

    有的队员为保护战机和地面民众,在危险时刻毅然放弃跳伞,选择在长江江面迫降,被江水卷走,壮烈牺牲;

    …………

    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英雄。我们永远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外国友人们。

    中国共产党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的故事

    “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阎宝航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就在这一天爆发了。而这恰恰与中共中央发给苏共中央的情报完全吻合,特别是其中两份重要情报,就来自阎宝航。

    1941年5月,阎宝航想方设法得知德国法西斯将于6月20日前后进攻苏联的消息,并通过中共中央及时地通报给苏联最高领导人,使得苏联红军能够争取时间,提早进入战备。周恩来同志曾评价说:这是无法估量的援助。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同志曾致电毛泽东同志,对中共中央提供的准确情报表示感谢。

    像阎宝航这样的中国英雄还有很多。80年前,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与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故事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45年4月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举行。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和1700多名顾问出席了这一盛会。

    1945年6月25日晚上,联合国制宪会议举行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隆重的《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举行。50个国家的代表排着长队,逐一在宪章上签字,整个签字仪式持续了8小时之久。

    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最早、民族牺牲最大、贡献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董必武等8人用毛笔在《联合国宪章》上郑重地签了字。随后,苏联等国也在宪章上签字。

    4个月后,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也被定为“联合国日”。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序言如是写道。宪章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当前,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80年沧桑巨变,留下了一串串口耳相传的中俄友好故事,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中俄两国从历史深处的战火中携手走来,也将“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人民日报记者 李 翔 李 洋 徐杭燕,人民日报记者曲颂参与采写)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头条:以墨纪史绘长卷“一带一路”和天下——记中国著名书画家王仲贤(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特稿: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特稿:红土铸魂:涂通今革命光辉事迹(组图)
·追思忆母思清华 作为力贞妈妈的女儿深切同桂荣姥姥逝世26周年(组图)
·中红网:“非遗传承 镌刻民族团结印记”劉志丹精神傳承人劉鳳珍主席走访基层厦参
·中红网-武凡明:曲阜市继承发展“枫桥经验”,“和为贵”综合治理硕果累累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排律)
·中红网-红笔杆:“全民国防教育新长征之四——福水城站”暨“红色江山万里图——
·电影《延安小八路》剧本研讨会在京召开(组图)
·中红网-邹紫玉、董盼盼:朱成山教授应邀出席加拿大华人社团举办的线上国际论坛(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头条:“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
远航:历史将会永远铭记……(组图)
陈燕江院长简介(组图)
远航:浙江文脉贯三江(组图)
特稿: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童化平: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特稿:开国上将军中“赵子龙”杨成武
童化平:红土铸魂:涂通今革命光辉事迹(组
特稿:红土铸魂:涂通今革命光辉事迹(组图
采风楼主:敬母诗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