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谢觉哉率领中央政府老区慰问团到长汀老区慰问

激战四都

程朝远故居遗址

程朝远烈士遗物——小铜钟
1935年的早春,寒风凌冽。长汀县从城里到乡村,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的萧杀气氛之中。复辟的反动民团反攻倒算,大肆疯狂地搜捕苏区地方党员干部和红军游击队员,他们喊出了:“石头要过火,草木要过刀,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掉一个。”曾经参加红军或苏区工作的革命者家庭,受到无情的摧残。
两天前,反动民团靠内线的消息,在羊赤深山里抓获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执行委员程朝远。程朝远在四都可谓是大名鼎鼎,他与国民党反动派势不两立,领导四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随时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自从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就跟随留守苏区的福建军区领导机关在四都山区坚持游击斗争。所以程朝远被敌人定为“红头子”,“头子”是长汀话,即领头的人。
敌人把程朝远押解到四都,关押在土牢里。已经两天没有一粒米入口,反动民团将天井里的污水强行灌入程朝远的嘴里,民团副官指着程朝远的鼻子问道:“你招不招供?不招供,就饿死你!”
程朝远冷冷地看了敌人一眼:“我程朝远生是共产党的人,死做共产党的鬼,就是饿死我也不招供,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副官狠狠地瞪了一眼程朝远:“好你个红头子,死到临头还嘴硬。如果你能供出福建军区机关的下落,今天就饶你一命,你若死不悔改,告诉你,你休想活着从土牢里出去!”
程朝远冷笑一声:“哼哼,今天我进来了,就没有打算再出去了。”
“给我打!”
副官指挥民团用竹鞭子和木棍狠狠地抽打程朝远,程朝远的身上瞬间出现一条条鲜红的印痕,程朝远强忍着剧烈的疼痛,咬紧嘴巴。毕竟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饥饿加上被折磨,他的头往旁边一歪,昏死过去了......
程朝远1906年出生于羊赤村的赤窖自然村,乳名马子生。父亲程步松,母亲郑伯娓,夫妻俩一共生了七子一女,程朝远排行第二。程朝远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成年后在家中种田、做香。因为家中兄弟姐妹多,靠租种地主的田地,经济来源有限,生活非常困难,常常受到豪绅土匪的欺凌压迫。
洋赤村包括赤窖、下兰地、羊田、程屋岽、桃树岭下、大岭背、河山哩等7个自然村,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地形隐蔽,是天然的革命活动策源地。
1928年前后,四都革命领导人廖鸿林、赖兴银(程朝远的姐夫)等人在羊赤一带发动革命,程朝远参加了当地的秘密农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3月27日,张赤男率领农民武装队伍从宣成来到水口,同濯田农民赤卫队一起,在水口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举行濯田暴动。这一仗,击毙伪团长蓝忠信,打死打伤敌人数十人,缴获枪支20余支,赤卫队收复濯田。这次濯田农民武装暴动,给敌人沉重打击。当地农民唱起了客家山歌:
暴动一声满地红, 土豪劣绅狗命终。 五抗粮捐租税债, 红军入闽心更雄。
濯田暴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羊赤,程朝远深受鼓舞。他觉得有了共产党的领导,穷人就能团结起来,和万恶的旧社会作斗争。濯田暴动的成功,使程朝远感受到了革命斗争的力量,他从心里向往共产党、向往红军,他盼望着有朝一日,跟着共产党打倒地主老财,让受苦受难的穷人翻身解放。
濯田暴动后,汀南各地纷纷成立乡、区苏维埃政府,程朝远因为念过两年私塾有文化,先后担任了乡苏、区苏的干部。后来又被提拔到长汀县苏和汀连县苏工作,先后担任了区、县的团委(少共)书记。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程朝远成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35个执行委员之一。
程朝远参加革命工作积极,曾经被上级选送到江西瑞金中央党校学习深造,后来分配到福建省委负责共青团工作,任少共福建省委书记。
1930年至1934年上半年,长汀地方赤卫队、红12军、汀连县独立团、中央政治保卫大队等先后多次攻打红山区西部的苦竹山反动堡垒。程朝远不但要领导地方的斗争,还动员全家人参加拥军支前,为红军游击队打草鞋、挑粮食、抬伤员,因此被反动民团视为“红头子”。
国民党复辟后,在四都到处张贴布告抓捕程朝远。在四都通往各地的路口设卡,严厉盘查来往行人。
1935年初春,福建军区及其游击队,在国民党的重兵包围之下,部队弹尽粮绝。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被敌人冲散,失去联系的程朝远独自一人躲藏在四都羊赤村附近的深山里。他想等敌人撤退后,他再寻找部队,寻找组织。
不料,由于叛徒出卖,一伙反动民团,悄悄包围了程朝远的藏身处,程朝远脱身不及不幸被俘。
程朝远被关在四都的土牢里,几次晕过去,又几次醒过来。反动民团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始终没有从他的嘴里得到一点东西。敌人又一次对程朝远残酷的殴打,再一次给他灌下天井里的污水,他再一次晕过去了。
迷迷糊糊中,程朝远似乎听到了冲锋的号声,他睁开眼睛,微微地笑着,他相信同志们一定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他相信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同志们一定能够打回来,天下的劳苦大众,一定能得到解放。
他终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告别了这个他为之奋斗、为之抗争的世界。程朝远牺牲时年仅29岁。
程朝远有六个兄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家庭是长汀革命老区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家”“革命之家”。
1951年,谢觉哉率领中央政府老区慰问团到长汀老区慰问,慰问团团长谢觉哉同志,得知程朝远一家的革命事迹,深受感动,他亲切地称呼郑伯娓是“革命老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