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3月18日 四都农民暴动

诏安赤竹坪村(1934年饶和埔诏县委驻地)

广东饶平县岩下村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热血与生命。赖洪祥,便是其中一位熠熠生辉的英雄。他的一生,短暂却波澜壮阔,恰似一首激昂奋进的战歌,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为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1903年,赖洪祥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下赖村(现名红都村)的一户贫苦农家。自幼,他便深陷生活的泥沼,饱尝世间苦难,对旧时代的腐朽与不公恨之入骨。在他心底,一颗渴望改变、向往光明的种子悄然种下,只待破土而出的时机。
1929年3月12日,这一天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赖洪祥的世界。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浩浩荡荡来到四都,军旗烈烈,队伍严整,红军宣传员的宣讲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尤其是毛泽东那一番鼓舞人心的话语,号召工农团结一心,打倒土豪劣绅,分配土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让世世代代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当家作主。这些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赖洪祥心中的革命热情,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追随共产党,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
同年秋天,赖洪祥满怀热忱地投身土地革命。1930 年 3 月 18 日,四都乡农民武装暴动的号角吹响,赖洪祥在堂哥赖兴银的带领下,冲锋在前。他们带领暴动队伍迅速包围国民党四都区公所,一举歼灭反动民团,推翻了欺压百姓的伪政府,并将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绳之以法。此次暴动大获全胜,随后,四都赤卫队、乡苏维埃政府和党支部相继成立,赖洪祥成为赤卫队的一员,自此踏上了更为坚定的革命征程。他立场坚定,在斗争中勇往直前,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对革命的忠诚,很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3年,革命局势急转直下,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一时间,乌云密布,危机四伏。就在此时,饶(平)(平)和(大)埔诏(安)县委书记刘锡三不幸被捕牺牲,党组织急需一位得力干将挑起这副重担。中共闽粤边区特委经过审慎考察,一致认为赖洪祥是不二人选。彼时的赖洪祥,身体已然抱恙,但他接到调令后,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奔赴饶和埔诏,担任县委书记。
到任后,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县委机关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但赖洪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沉着冷静,带领同志们转移县委机关,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果断决定重新凝聚力量,发动群众,组建敌后武装工作队,开展灵活多变的武装斗争。在石炉、马坑等村庄,他们深入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反霸分田,为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
1934年春天,命运出现了转机。红三团在执行任务时,意外与饶和埔诏县委取得联系,使得县委与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成功接上关系。赖洪祥激动不已,他深知,革命的火种不仅没有熄灭,反而将再次熊熊燃烧。同年3月,他亲自率领武工队员深入敌占区,积极组建工农红军饶诏边游击队。4月底,他又指挥部队配合工农红军闽粤边第三大队,兵分三路围攻黄牛山敌民团据点。经过艰苦战斗,成功扫清了诏安八仙山到诏安乌山游击走廊的障碍,为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道路。
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恶劣的斗争环境,让赖洪祥的旧疾日益严重。1934年7月,他不得不前往饶平县岩下村养病。他患的是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肺痨病,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病情迅速恶化。县委得知情况后,决定拨出专款为他购买昂贵的盘尼西林,但赖洪祥坚决拒绝。他心系革命大局,深知反“围剿”斗争的艰难,县委经费紧张,每一分钱都关乎革命的成败。他宁愿依靠民间草药顽强抵抗病魔,也不愿因自己的病情耗费宝贵的经费。他始终怀揣着坚定的信念,渴望早日康复,重返革命一线。
但命运无情,1935年初,赖洪祥终因病情过重,永远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他的离去,如同一颗星辰的陨落,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1982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赖洪祥为革命烈士。他是当之无愧的苏区干部楷模,是四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理想与信念,无畏前行,永不放弃。

作者与刘源将军合影

作者在四都红军首次入闽纪念馆为刘源将军一行讲解

作者与红军医学博士涂通今将军合影
作者简介
赖光耀,男,中共党员,红军后代,汀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赖兴银嫡孙。 1979年高中毕业,1982年1月—1985年8月在四都兽医站工作,任兽医技术员; 1985年9月—1987年6月在四都中学代课,任美术、音乐教师; 1987年7月—1994年9月在四都文化站工作,任站长,1992年在厦门大学中文系群众文化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并结业。 1994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长汀农行工作,现已退休。期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习,毕业。 现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民俗学会会员、刘少奇思想研究会会员、长汀县政协文史研究员、长汀县赖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中共龙岩市党史学会秘书长。 1991年 《灯盏糕》等5幅农民画入选福建省首届书画节展览; 1994年 杂文《莫以金钱论英雄》在中国文化报发表; 1996年3月 宣传画《存款到农行 生活美如画》获全国农行系统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 1998年3月 客家学论文《汀州传统婚俗》入编由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的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之六; 1998年8月 散文《爱上打杂这一行》获中国城乡金融报98年度“情系农行”征文优秀奖; 2002年 客家学论文《四都的宗族与庙会》、《四都镇渔溪村石圣祖师崇拜》、《四都镇归龙山的罗公祖师崇拜》分别入编由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的客家传统社会丛书之15、16。 2002年10月 书法获福建省农行系统职工书法大赛三等奖; 2003年8月 书法入展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展览; 2003年12月 书法入展“全国百名书家写《兰亭》”书法展览并入编作品集; 2006年10月 书法入选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展; 2008年 被评为全国农行系统第四届优秀书画人才; 2011年 编著《青山作证——四都人民革命简史》一书; 2012年 论文《试论福建省委迁移四都的原因》入选纪念福建省苏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交流并入编论文集; 2016年 论文《刘少奇同志任职福建省委书记时间考证》入选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刘少奇与中央苏区”学术研讨会交流并入编论文集; 另有十多篇党史、民俗研究文章(如:“刘少奇与汀西县委县苏”、“鲜为人知的苏维埃纪念碑”、“英雄的四都 奉献的四都”等)发表于刘少奇纪念馆馆刊、福建党史月刊、长汀文史资料等刊物。 2017年始,被龙岩市委党校、长汀县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聘为兼职教师。 2018年12月,自撰联《初心不忘,金穗拓开兴业路;使命永铭,农行架起富民桥》获农总行2019春联大赛一等奖。自撰联《好领导带好员工事业蒸蒸上,新年度创新业绩收入节节高》获农总行2019春联大赛三等奖。 历时三年,编校《峥嵘岁月 烽火汀州》(《红色中华》里的长汀),共24万字。2024年8月出版。 2021年4月 论文《刘少奇长征前在四都的革命实践》荣获“纪念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60周年学术研讨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2021年7月 编著出版《红色馆前》、《红色四都》两乡镇革命简史,共20多万字。 2022年,受长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之托,收集“长汀县革命烈士事迹”材料,共收集120位革命烈士事迹,约10万字。 2023年,历时一年编著《英雄四都——四都革命故事选》,共2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