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红军后代张志奇在红色文化志愿者张钦泉、张其文的陪同下,来到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拜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陈列馆,拜谒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四次肃反中献身的革命英烈。
张志奇是红军烈士张光长的堂弟,老红军张文炎次子,红色基因传承人。现为国家工信部品牌专家、国家商务部标准化专家,中国现代化综合管理丛书主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家参加红军的有大伯张文明、大伯母陈兰英、大姑父刘三、父亲张文炎、堂兄张光长。除大姑父30年就牺牲外,其他四人,均参加洪湖突围。
张文明1927年参加红六军天汉游击队、刘三1927年参加红六军襄南游击队,两人参加过著名地鄂中天汉暴动。陈兰英1929年参加红六军天汉游击队、张光长1930年参加红二军团西江炮队、张文炎1931年参加红三军天汉游击队。1930年刘三在脉旺被国民党军杀害、1933年张光长在杨林沟崔子窑被国民党淸乡团杀害。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张文明、陈兰英、张文炎、张光长分别参加了洪湖突围,突围后张文明、陈兰英在武汉转入地下隐蔽。张光长被部队派回汉川,壮烈牺牲;张文炎随八师主力参加红三军的七千里小长征,在南阳苗店突围中身负重伤,成为红八师的两名幸存者,至1939年参加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第四团一中队,继续投身革命,参加了侏儒山大战、中原突围等重要战役。
湘鄂西苏区的革命斗争,自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起,到一九三四年秋止,历时七年。它是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同志直接指挥进行的。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革命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为了纪念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湘鄂西的无数革命先烈,一九七八年,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在洪湖建立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月,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为缅怀这些丰功伟绩的先烈,197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洪湖兴建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沿着青年路前行,古朴秀丽的四柱三间式绿凡朱楹、飞檐斗拱牌坊迎门而立,坊额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园名。门前一条宽8米,长900米的青年路笔直铺向纪念碑脚下。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整齐端庄地排列成绿色长廊,阳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隙里洒在青年大道上,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纪念碑正前方131米处是一尊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的贺龙元帅全身铜像。为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96年3月27日揭幕。铜像高4米,重量为2.4吨,像座高3.22米,以示贺龙元帅诞辰之日。像座与地平面由7级台阶铺垫,意蕴贺龙元帅为建立以洪湖根据地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誓死奋战了7个春秋。总高为8.1米,象征贺龙元帅曾担任“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铜像正上方镌刻贺龙元帅四个大字。铜像两旁由100株龙柏环绕,贺龙元帅铜像就耸立在郁郁葱葱的翠柏环抱中。宽阔的、寂静无声的纪念碑广场上,一座通高27.6米的花岗岩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心。碑身正面向北,镶嵌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二个大字;背面向南,刻有贺龙元帅生前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碑的东西两侧上部,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五星、窄穗和红旗组成的装饰图案。碑座正方上铭刻着国务院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以西120米处,是一幢飞檐起脊,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烈士祠。祠正中为吊唁厅,金色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匾额横挂在正厅上方,匾下安放着李先念、王震、贺龙元帅夫人薛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人民团体敬献的花圈花蓝。厅前陈放着湘鄂两省50多个县市烈士的英名录,使宽敞明亮的吊唁厅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吊唁厅两侧共四间展室里,展出了102位烈士的遗像、部份遗物和生平事迹。
纪念碑以东140米处,是一座造型别致、朴素大方的正方形二层平顶式陈列馆。整个馆内展示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史实,概括而生动地再现了湘鄂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馆内迎面停放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的巨幅画像,两侧排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立体军旗模型。五间展室里按“湘鄂西武装斗争的开始”、“红军的扩建与革命根据地建立”、“湘鄂西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和苏区的丧失的片段”,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实物展示了湘鄂西苏区党、政、军历次会议决议、文件,工农武装暴动纲领,红军书写的口号、标语,苏区散发的传单,捷报以及红军、游击队使用的各种武器等。这些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物:枪支、血衣、纸色枯黄的印刷品、队员证、任命书,它们宁静安详地躺在玻璃柜里,蕴藏着千万个万古流芳的故事。陈列馆二楼,陈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贺电、贺词、赠送的纪念品,还有中共中央领导人、国际友人、名人学者瞻仰陵园后泼洒的墨迹。
陵园临江望湖,绿阴掩堤,天高水清,相映成趣。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59年3月湖北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开辟望江亭、水禽宫、喷水池等17处游览景点。
陵园西滨洪湖,可乘小艇一览湖光水色;南依长江,上与岳阳楼、群山遥遥相望;下与赤壁,乌林三国古战场一脉相连。

纪念碑
在创建湘鄂西苏区的伟大斗争中,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光辉一页。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垂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