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桑梓情,思源报春晖。4月7日,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中小学举行了校友回校交流活动。湖南省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一级巡视员姚茂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吴跃军,中国散文协会会员舒维秀等五位乡贤重返故里,为家乡学子烹制思想盛宴,用知识与情怀构筑新时代侗乡少年的精神坐标。
在扶罗镇中学活动交流现场,文化传承的命题在三位乡贤的讲述中具象化。吴跃军指出,大家要做“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的新时代侗家人,扶罗镇是历史悠久的教育大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校友人才,他以学长姚茂椿为榜样,立足于本校平溪文学社,激励莘莘学子要热爱阅读,勤于写作,传承文学精神,成为文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舒维秀以沈从文回母校的故事为引子,鼓励同学们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立长志、敢吃苦、做实事,奋发勇为、敢于创新,努力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我的故事,我的精神家园,母校承载着莘莘学子的青葱岁月......”姚茂椿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历程和成长道路,回忆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他紧扣“魂”“勤”“能”三个方面,激励同学们要立志励志,致知力行,奋发有为;要勤奋刻苦,严于律己,坚持不懈;要提高能力,知行合一,无悔青春。
在扶罗镇中心小学活动现场,校友们参观了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爱好小组同学们课余活动,观看了新晃国学、国术(武术,体育)、国医三进校园活动之一武术进校园《少年中国说》学生集体表演,深情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姚茂椿以“从侗乡学子到省级机关公务员、知名作家”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真谛;吴跃军结合文艺创作经历,强调了“终身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舒维秀则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勉励莘莘学子培养“上进、善良、感恩”的优秀品质。乡贤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活动还举行了捐赠图书和新晃侗藏红米的仪式。据悉,这些乡贤已向两校捐书万余册,并在扶罗镇中小学设立了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吴跃军笔名的水光智慧图书室,知识传承与大地情怀完成时空交汇。乡贤吴跃军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侗乡学子,我深知大山里的孩子需要开拓眼界,需要精神的洗礼。我最大梦想就是给大山里的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也希望有更多的校友心系母校,回馈我们的侗乡教育。”
扶罗镇镇长武振邦表示,镇政府将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同时,协助打造“有文化记忆”的特色校园。
“希望侗乡少年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培育感恩之心,筑牢追梦信念,磨砺拼搏品格。我们诚挚邀请更多乡贤重返故土,成为青年学子的‘人生领航员’,携手擘画侗乡教育振兴的崭新图景。”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祥正说道。
当文化血脉在行走中苏醒,当报国志向在实践里扎根,侗乡少年接过的不仅是知识火种,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