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我的韶山行”打造思政课建设样板的实践与思考
2025-04-22 12:15:43
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作者:刘文典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学校思政课建设及青少年红色教育,强调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作为红色资源大省,2023年4月以来湖南省委精心组织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以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为抓手,逐步让全省中小学生在高中毕业前用“一天半时间”到韶山接受一次红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赤诚情怀,探索形成了红色教育引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湖南样板”。

    一、把学悟创新理论与传承红色基因贯通起来,聚焦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谋划部署“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之初,湖南省委就聚焦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注重红色教育与理论学习同课异构,充分挖掘利用韶山红色资源“富矿”,把学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传承红色基因贯通起来,着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光辉历史固本强基,不断增进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强调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把知识普及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了解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领悟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艰辛历程中铸就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范;通过对革命历史“身临其境”的学习体悟,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切实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行动。

    红色研学活动始终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首要任务,统筹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教材,以学悟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讲话为内容支撑,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切实以生动的学理阐释回应学生、以透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切实让红色研学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

    红色研学活动把握韶山红色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延续性,以讲好伟大领袖故事及湖南红色故事为切口,因势利导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感悟新时代的发展成就、伟大变革;通过以史鉴今与抚今追昔的双向思接体悟,引导青少年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做革命事业代代相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把施教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注重搭建双向互动教学场景

    “我的韶山行”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关照学生研学“我的”主体地位及心理感受,坚持把研学内容供给与学生主体作用需求统一起来,注重搭建双向互动教学场景,协同打造“呼应有致、情景交融”的思政研学新样态。

    优化研学内容设计蕴足“红色味”。组织名优师资力量,系统梳理韶山及周边地区红色资源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紧扣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精心挑选有情感、有意蕴、有味道的红色故事,备制精品研学课程,以主题故事讲述来重构思政教学情境,依托场馆讲解员、思政专业教师及特约宣讲员,适时把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时代精神教育融入研学课程,通过生动具象、真实感性的场景还原与情景再现,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感悟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让红色研学不断从红色文化符号感知向主体自我意识转化跃升。

    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富于“沉浸感”。把准思政研学的核心在于实践和体验这一基本属性,将学思研、知信行贯穿研学教学全过程,依托韶山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实体环境,组织学生开展“齐诵爱国誓词”“集体献花瞻仰”“集中入队宣誓”等活动,让学生置身特定历史场景来触摸历史、感悟历史,不断激发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同时,研学活动还设置展教结合课程,充分利用一批革命文物及文献史料,采用情景演绎、陪伴串讲、探讨交流等方式,指导开展“选树座右铭”“我谈最美职业”“分享人生理想”等拓展活动,让学生享受前所未有的交互沉浸体验。

    着眼全链条育人体系打造“共同体”。围绕发挥施教者与研学者这两个“主体性”作用,建立健全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思政研学全链条“共同体”。一方面落细做实研学服务保障。由湖南省委牵头抓总,宣传、教育、公安、财政、党史、韶山管理局等部门分工负责,在课程开发、营地建设、活动组织、安全保障等各环节协同发力,做到全流程管理、全链条护航、全过程安全。另一方面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动态育人环境。着眼增强思政研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注重学生“主角”意识感受,用好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手段,适时嵌入融艺术、体育、劳动技能等多样元素的研学体验内容,通过现场观摩、在线讨论、实时问答、心得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把异地同课构建与分段进阶教学结合起来,始终贯彻一体化建设部署要求

    “我的韶山行”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关于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坚持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研学内容一体贯通,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特点和个性差异,打造整体构建、主线贯通、循序渐进、精准供给的教学体系。

    抓好“同课异构”课程建设。深度挖掘韶山红色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及文化背景差异,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按整体贯通、循序渐进的进阶式教学模式,统一开发36堂主题研学课程,让不同学段学生在上好“同一堂课”中,既保持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研学线路的整体性一致性,又体现课程结构、教学深度、研学内容的差异性渐进性,推动中小学生思政研学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比如:对小学阶段的研学课程安排,侧重道德情感启蒙教育,主要讲毛泽东等革命先辈求学立志、艰苦奋斗等故事;对中学阶段的研学课程设置,侧重知识普及与责任使命感悟,突出人生观、价值观及时代精神教育。

    配强“专兼结合”讲师团队。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针对思政教学链条长、知识领域跨度广、言传身教示范强等实际和特点,把增强研学课程的传道阐释作用作为重中之重,把提升教学能力特别是讲故事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把提高对学生的解疑释惑能力作为“点睛之笔”,在统筹用好场馆讲解员、思政专业教师的基础上,还邀请一批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以及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到研学现场讲课或作报告;对参与研学授课的教师教员,定期开展教学培训、课程研究,发掘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教员。

    健全“教学优先”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深入研究贯穿中小学各学段的育人评价标准,围绕道德情感、认知能力、价值引导等核心要素,树立“教学优先”鲜明导向,建立研学课程文本、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反响测试等研学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思政教育抓深走实;突出德育、素质教育教学效能,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分类评价等作用,推动思政研学“入脑入心”。

    四、把红色思政研学与现实生活关切链接起来,推动形成研学思政育人效应

    “我的韶山行”始终突出思政研学的实践性,注重把红色研学“小课堂”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引导青少年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教材,在历史与现实的思接感悟中深埋情感和价值的种子,不断增强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推动形成“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连接历史现实、深化实践体验。红色研学活动按照“多看看、真感触、重体验”的整体设计安排,突破传统思政课堂的空间、时间限制,配套建设标准化的研学实践营地,依托韶山多点位纪念场馆打造多维度、多场域的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在身临红色场景的同时,还走进周边社区、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点,让他们“感同身受”新时代发展成就、“肃然起敬”英雄模范人物、“深思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极大凸显了思政课“春风化雨”的育人成效。

    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全程育人。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突破“研学课堂”局限,把“引导人、激励人、培养人”贯穿红色研学活动全过程,从做好研学活动准备、熟悉研学基地情况、乘坐研学交通工具,到打理研学住宿就餐、参加研学主题活动、撰写研学心得日记等各环节,明确家长、教师和有关社会主体的角色定位,全程指导学生解答解决“韶山为什么这样红”“新中国从哪里来”“如何文明出行”“怎样与同学合作交流”“新时代变革何以发生”等实际问题和现实关切;通过这些“事理”入耳、“知识”入脑、“情理”入心的解答阐释,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推动双向赋能、放大溢出效应。“我的韶山行”注重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以满足每天4000名学生研学的规模体量,“倒逼”完善研学设施和服务,丰富扩大红色文化产品有效供给,推动红色资源的思政育人功能加速释放、创造转化。同时,随着红色研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经由旅游生态品质的不断提升,带动韶山及周边地区红色旅游不断提质发展,目前吸引到韶山开展红色教育的社会游客成倍增长,由此形成“思政研学与红色旅游”双向赋能效应,在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创新构建“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育人体系,取得学生受教、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显著成效,被誉为“最有底色、最富底蕴、最具底气”的育人课堂,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创造了新鲜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办好思政课必须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前提。思政课建设涉及的部门多、要素多、体系多,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都很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各级各部门自觉对标谋篇发力。湖南省委通过构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领导体系,省委书记亲自策划并督导调度,2名省级领导分工负责,有效统筹各领域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全面做好研学布局、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服务保障等工作,切实把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优势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效能,真正把“育人课程”做成“育人工程”。

    第二,办好思政课必须以强化政治引导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开办思政课,最根本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而实现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关键在有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有内容“较真”的思政课程。湖南省委紧盯讲师团队和研学课程这两个关键环节,成立工作专班、压实压紧责任,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严审讲授课程内容,切实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理想的教案传播理想,深度挖掘最适合嵌入思政教育、最能够说明道理的红色素材作为思政教育的义理支撑,真正使红色研学“透红”、思政课程“思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湖南省党史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下一篇:无
·2025年“我的韶山行”,从春天再出发
·以青春之名赴信仰之约 2025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来了
·“我的韶山行”:培育时代新人的大思政课
·“我的韶山行”:培育时代新人的大思政课(组图)
·长沙市恒雅高级中学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
·截至12月10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共接待学生72900余人次
·“我的韶山行”让红色研学走心入心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让中小学思政课“活”起来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让中小学思政课“活”起来
·嘉禾五中组织开展“我的韶山行”研学活动
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